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反贫困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经过7年的扶贫攻坚,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到2000年底,我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3000万左右,贫困发生率也从33%下降到3%左右。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己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
动态与信息     
国家统计局确定最新农村贫困标准国家统计局日前确定新时期农村贫困标准为865元。根据新标准计算,1999年农村贫困人口为1223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34%,分别比上年减少1658万人和下降18%;其中极端贫困人口34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7%,分别比上年减少800万人和下降09%。如果2000年有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那么到2001年按新标准计算的农村贫困人口在1亿人左右。到2010年,就有可能基本消灭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我国的极端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1999年有501%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这一比重与1998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开发:未来农村反贫困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中国政府在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已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1998年的4200万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得到根本的缓解。不过 ,我们必须看到 ,中国未来农村消除贫困的任务将更为艰巨。按照《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到2000年 ,中国要力图实现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绝对贫困的目标。这将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中每年要至少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表明中国消除贫困所遇到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 ,因为能否迅速摆脱贫困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4.
关口问地     
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距今已整30年,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大发展。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5亿人下降到1.3亿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5.1%,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历史上的一项奇迹。同时,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4年国务院制定并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基本消灭农村绝对贫困的历史任务。根据重新确定的贫困标准,列入国家扶贫攻坚县的贫困县全国共有592个,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从集中连片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组织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活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到2000年底,全国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3%。其中,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的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5858万人减少到1710万人。沂蒙山区、井冈山区、大别山区、闽西南地区等革命老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面貌…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为了缓解和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反贫困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我国农村贫困现象明显缓解,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依据我国政府确定的农村贫困标准,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为了缓解农村贫困,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006年的2148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从30.7%降到2.3%.农村贫因性质发生了转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已逐步成为农村贫困人口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和检验农村居民健康与个人发生贫困概率的关系,为农村扶贫减贫的政策选择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致富之友》2003,(7):41-41
一是贫困人口大量减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扶贫攻坚初期即94年全市贫困人口为29万人,占当时全市农业人口的30%以上。从1994年到2000年的7年当中,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累计解决57.7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群众的居住、饮食、穿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贫困国家之一,缓解和消除贫困是我国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历史任务。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家关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实施以后,贫困人口逐年减少,但中国国际旅游扶贫中心的资料表明:截至2007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仍有1,487万,低收入人口2,841万,扶贫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1.
扶贫政策低效性与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探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978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与中国政府实施大规模的扶贫计划(1986年开始)的进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总量从2.5亿人下降到5800万人。虽然取得如此令人赞叹的成就,但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从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大安市、通榆县是农发行总行的定点扶贫县(市)。两地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绝对贫困人口分别占全县(市)农业总人口的17.6%和29.2%。自2002年以来,农发行总行心系贫困县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杜金向 《农业经济》2003,(9):4-5,24
一、扶贫经济合作社小额扶贫贷款的开展背景和发展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 10亿农村人口。由于历史原因 ,农村贫困问题一直很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测评 ,到 1978年我国农村仍有 2 5亿贫困人口 ,贫困发生率为 3 0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使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大为减少。到 1985年 ,贫困人口下降为 1 2 5亿 ,减少了 50 %。但是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些资源条件差 ,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的贫困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为此 ,1986年国务院制订了专门的扶贫政策 ,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领导全国的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14.
1994年我国有绝对贫困人口9200万人。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8000万人。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经济结构特征,表现为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总  相似文献   

15.
按照”十二五”规划,未来5年,中国的扶贫标准还要上调。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顾问、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觫日前表示,今年贫困标准有可能上调到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比2008年、2009年1196元的贫困标准提高25%;贫困人口总数将大增,再回到9000多万甚至上亿都有可能。尽管2011年的扶贫新标准大幅上升,但和国际水平相比仍然较低。我国将力争在今后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相似文献   

16.
历时3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已经不再为温饱发愁,他们的生活总体进入了小康的水平。中国人均GDP于2006年就已达到2000美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则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目前的2100万人,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各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难题,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结束,而是代表着围绕贫困问题的治理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陕西省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因此,本文以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村相对贫困治理中面临的人口、经济、教育和社会等困境。对此,要从社会保障、经济持续增收、教育文化、扶贫政策长效性等方面,建立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扶贫贷款投资方向和运用的看法杜晓山一、扶贫贷款应从贫困户力目标,种养业力基础我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要求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八千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也就是绝对贫困问题。而这些人口主要居住的贫困地区大多分布在中、西部深山区、荒漠区、黄土高原区等地...  相似文献   

19.
扶贫是一种以经济效益为前提 ,以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内容 ,以贫困人口的脱贫为核心的积极变迁。到1997年底 ,我国已将贫困人口减少到5 0 0 0万。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 ,中国扶贫攻坚的任务仍是非常艰巨的。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举措 :1.“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长期贫困 ,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央政府的扶贫救济 ,只是维持生存 ,并未培植起自我积累和发展的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 ,摆脱贫困的突破点之一是 ,实行政府救济型和市场开发型扶贫并举的方式。市场开发型扶贫是指对中国现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中具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农村扶贫政策推动了绝对贫困的大规模消除,阐释政策变迁、解开政策减贫“秘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构建“场域—形式—行为”政策变迁分析框架,阐释农村扶贫政策变迁及减贫机理。研究表明,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从着力解决温饱、致力总体小康、奋力全面小康,再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历史分期。在“减贫战略—农村改革—理念转型”场域中,农村扶贫政策通过渐进式政策更替、层叠、漂移、转换变迁保持存续和稳定,持续塑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贫困人口内生发展的行为者行为,促进贫困人口内生发展、摆脱绝对贫困。农村扶贫政策稳定是消除绝对贫困的关键,这为刻画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也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政策稳定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