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和企业制度创新阶段。党的14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我国市场已转变为买方市场,相当数量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国有企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尖锐地暴露出来,那些传统的挽救国有企业的办法已经软弱无力,国怖企业改革进人了关键时期。另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改革积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方针和目标已经明确,党的15大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精辟阐述,为加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  相似文献   

2.
1.企业制度创新与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197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经历了1979—1982年的扩权让利、1983—1986年的利改税、1986—1991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等阶段,但直到1992-1993年试行股份制和 1994年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前,一直没有触及制度创新问题,这使得我国企业的改革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1994年以后确立了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3.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问题,着力进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完善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探索建立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我国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从过去长期实行的以让利、放权为主的局部改革,进入了一个以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的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论张然莲(总会计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从放权让利阶段转移到进行企业制度创新的阶段,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一、现代...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产权重组是对原有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与改革,在现行体制中,国有企业的兴与衰直接关系到推进企业改革并使其走向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道路,并扶持国有企业在经济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其间,国有企业的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贯穿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全过程,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载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难,我国国有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现行体制窒息了国有企业的活力,为此,国有企业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最重要的内容是让企业法人享有法人产权、国家享有国有资本的终极所有权、国家授权投资机构享有注入的国有资本的所有权,国有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创新机制,是国有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要改革企业技术进步机制,必须改革产权制度,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改革企业技术进步机制。还必须要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会管理模式陈元燮一、我国企业改革的过程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而每一次国有企业的改革,都直接影响看企业财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企业改革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国有企业。要搞活国有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一条适合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改革之路。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主要组织形式,它吸收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和股份制的合理之处,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营管理的科学化和吸收利用外资等。对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要根据企业实际,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10.
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与银行信贷改革孙学才,姚友茹一、现代企业制度为银行改革提供了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我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从而为国有企业改革赋予了...  相似文献   

11.
<正>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企业组织为主要形态、符合企业运行发展规律的新型企业制度。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党中央多次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方向,提出要求,不断引领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伴随着全国改革的浪潮,国有企业改革大致经历了扩大经营自主权、两权分离、承包责任制、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以国有资产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五个阶段,实现了企业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向市场主体的转变。以一般竞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除了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外,还应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我国国有企业创新应开辟多种渠道,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明确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人才的市场价值,建立以产学研联合为主的社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  相似文献   

14.
何伟平 《现代商业》2007,(29):226-226,225
产权体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它涉及制度的创新和体制的转换,是对企业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自从全国普遍推开国有企业改制改革后,国有企业加快了经营体制的转换,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不少损失,本文就国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探悉。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改革对企业登记制度改革的决定作用.企业登记制度归根到底是为企业制度服务的,企业登记制度的改革必须首先考虑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我国的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些国有企业将实行公司制。有些不实行公司制,仍保持原来的非公司企业法人身份,但在经营管理上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行政机构既是管理者,又是出资人的双重身份,将转变为单纯的出资人身份。企业内部的人事、资金管理也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企业登记制度上,必然要求:(1)企业登记制度必…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是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论,有着关联性、公开性、间接性、有偿性、平等性等特征,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国有企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也面临着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效率低下、产权关系不明、用人机制落后等问题。为此,应当以现代经济管理方法为指导,改革国有企业的资本运作、内部管理、用人模式等,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质上就是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立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实现形式及环境构建,并认为实行公司法人制度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几年来,采取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等措施,增强了企业活力。但是,这些改革措施基本上是“放权让利“这一思路的产物,还没有触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企业制度,因而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明、政企不分、企业负担过重、人员效率低下、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提出,是对党的十四大精神的一个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国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它是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特点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体现企业真正成为国内外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决定》叙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从所述基本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9.
王娟 《广东供销》2003,(6):58-62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国有企业改革是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其战略重点是以公司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已进行多年,  相似文献   

20.
朱玉华 《四川物价》2001,(12):32-36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通过1978年党的11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放权让利”,实行利润留成制度和“两权分离”,实行企业承包经营和租凭经营责任制两个阶段以后,企业活力有所增强,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有企业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活力不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