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惠兰 《经济》2013,(1):34-37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多种物质和文化产品,而且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因而被誉为"淡水之源"、"地球之肾"、"气候调节器"和"生物基因库"。我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2003年完成的全国第一次湿地资源调  相似文献   

2.
进一步开创湿地保护的良好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章萍 《经济》2010,(1):108-109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1996年10月湿地国际公约常委会决定将每年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至今“世界湿地日”已经走过了十三个年头。以“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为主题的2010年“世界湿地日”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3.
赵树丛 《经济》2013,(Z1):30-32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中明确要求,加强水源地保护,扩大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湿地作为重要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扩大湿地面积,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人  相似文献   

4.
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包括湿地、森林与海洋,这三大生态系对维护地球的生态系统平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其中湿地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和“天然物种库”的称号。它具有调节气候、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调节水流量以控制洪水、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等诸多作用。可见加强湿地保护是每个国家优化环境的重要途径。建立湿地保护区,并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是面对日益严峻环境挑战的必经之路。本文就如何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从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水"、"文明的发源地".湿地对调解气候、涵养水源、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防浪固岸、防止土壤沙化、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湿地的生态环境现状令人担忧.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保护多样性特色,促进湿地综合利用;广开筹资渠道,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芦苇是形态上高度分化的草甸与湿地植被建群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省芦苇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且集中。芦苇是湿地中常见植物种,在湿地功能的发挥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生态功能突出体现在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抑制藻类、防洪固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曹萍 《经济月刊》2009,(12):46-48
在北京市顺义区,有一片美丽的湿地,这里苇蒲丛生、莲藕满塘,水鸟时而掠过清澈的水面,时而在芦苇丛中发出婉转的啼呜。茂密的芦苇塘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京郊平原独有的荒野景观。它就是北京市唯一现存的天然芦苇沼泽湿地——汉石桥湿地。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物种的基因库"的湿地,是指适宜野生动植物生存、具有调节生态环境功能的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地带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滨海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或重点野生植物原生分布的人工湿地。我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  相似文献   

9.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5):F0004-F0004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是我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黑龙江省湿地具有三大特点:一是面积大,现在天然湿地43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18%,约占全国天然湿地的八分之一;二是生态区位重要,黑龙江省湿地多数分布在界江沿岸,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和松嫩平原生态脆弱地区,保护湿地直接关系国家的国土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三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鹤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丰富,区域特征显著,生物多样性复杂,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成为GEF在我国的四大项目之一,为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江苏沿海湿地类型齐全,包括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湖泊及水库湿地、草甸湿地和海岸湿地等,其中尤以海岸湿地面积之大、生态条件之独特而闻名。江苏沿海湿地保护利用的对策: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家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快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一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湿地保护区,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另外,对沿海湿地资源还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适度控制沿海湿地的围垦和开发规模,坚持以生态开发和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1月30日,中国林科院湿地研究所在京成立。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出席并讲话。他指出,建立湿地研究所是根据中央对林业的新定位、新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现代林业,努力建设和保护好森林、荒漠、湿地三大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需要,是保护湿地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也是履行湿地公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2.
美国联邦政府湿地管理政策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湿地开发期、政策转型期和“零净损失”期。这三个时期贯穿整个美国历史,在殖民和国家扩张时期,湿地转换成其他用途的激励导致了湿地的损失。直接鼓励湿地转换的激励机制于20世纪后期结束,随后直接和间接的激励逐渐被取消,保护湿地的政策才渐渐地被公众所接受。随着“零净损失”目标的采纳,保护和恢复湿地的努力也加快了速度。本文主要介绍美国湿地保护和恢复政策,如湿地其本情况、政府对湿地的管理和几点启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独木河流域大塔山湿地概况 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环境效益。湿地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因而,实现湿地的多种效益,对带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湿地”.英文名为“wetland”,顾名思义就是潮湿的土地。专业的说法.是指“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所谓湿地就是水加上土,再加上一些青翠碧绿、摇曳生姿的植物和一些或展翅翱翔或深潜水底、扑腾闹猛的飞鸟、鱼类等动物.  相似文献   

15.
正有些地方以人工湿地代替自然湿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自然湿地具有的强大防风固岸、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降解污染物等生态功能,变成人工湿地之后就会大打折扣。很多人工湿地是自然湿地改造转化而来的,包括滨海滩涂湿地经过人工开发后,变成了养鱼塘、虾塘和盐田等。自然滩涂上生长着碱蓬、柽柳等植物,  相似文献   

16.
湿地被人们称为生态环境的"绿肾",它时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湿地正面临着大幅减少的严重挑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绍兴滨海工业区如何保护和改善湿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贾治邦 《经济月刊》2008,(2):128-129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这个主题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深刻反映了湿地和人类的紧密关系。湿地是“地球之肾”,同森林和海洋一样,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湿地面积大,类型全,资源十分丰富,但正面临着人类不当开发与过度利用的威胁.湿地的生境恶化主要包括湿地污染加剧、湿地资源过度利用、盲目围湖造田、湖泊淤积、生物入侵和生物多样性递减等主要生境问题.本论文针对湿地生境目前存在的问题,按照湿地生境修复技术的原则,提出实地修复技术的措施.提出加强立法执法,湿地健康评价,生物修复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开展湿地生态游等保护湿地生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必需品和服务。很多国家把发展人工湿地作为净化城市污水的一种途径。文章以临沂市武河湿地为例,根据国内人工湿地的建设目标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重新划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建立了评价各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发现,武河湿地不仅实现了净化城市污水、改善当地居民健康、发展湿地旅游等设计目标,还带来了生物多样性增加等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我们迎来了第十三个“世界湿地日”。200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