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经济导刊》2012,(12):61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播出的《共同成长》金融服务三农主题晚会中,农业银行与永业公司合作,依托永业科技服务站为当地农户提供信用担保的银企农户贷款授信合作模式被推荐为金融服务三农的优秀实践案例,获得金融行业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晚会中,永业集团总裁程坦接受主持人采访,介绍了永业公司与农业银行合作的创新贷款授信模式,来自通辽市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围绕“三农”问题开展执法检查和工作调研的部署,2004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金融支农问题调研组对金融支农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由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来看,多数农户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贷款难度较大。2000年至2003年,农民每人每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借入资金65元,通过民间借贷借入190元,分别占借入资金总量的25%和75%。据湖南农调队对全省370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从银行和信用社得到贷款的农户有218户,所占比例仅5.9%:据江西省农调队对全省245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2003年有574户有借贷行为,占23.4%,其中从银行或信用社得到贷款的有120户,占被调查农户的4.9%;从2001年至2003年,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资金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作为主要面向“三农”服务的农村信用社,必须认真研究农村资金需求特点,满足农户多样化贷款需求,实现农户和农村信用社的双赢。一、当前农村资金需求特点从农户的资金需求看,主要表现为生活性金融需求和生产性金融需求。生活性金融需求主要有教育、医疗、住房、婚丧等;而生产性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非传统型农业生产金融需求,它可分为经济作物种植金融需求和工商性金融需求。其资金需求具有以下特点:1.差异性、多层次。吉林省农村幅员辽阔,自然和社会条件差别很大,农村金融需求也必然…  相似文献   

4.
农户万元增收工程是在重庆市面临打破大城市大农村困境,探索农户增收致富实现模式大背景下提出来的。通过实际调研,提出集中打捆帮扶、发展一荤一素产业、创建农民产业园、以软硬兼施为手段,推进农户万元增收的“青杠坪模式”。该模式无论在理论上和现实中都有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融抑制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农户贷款难又是农村金融抑制最为核心的表现。当前我国农户信贷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包括信息不对称、供需结构不合理、风险分担体系不健全、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等,这些因素导致了农户信贷供需匹配的低效。以吉林省2010年试点推广的"直补资金担保贷款"模式为例,可以分析基于现金流支持的新型农户信贷模式的基本原理、优势及作用。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都表明,该模式能够比较有效地克服传统农户信贷模式的诸多弊端,对缓解农户金融抑制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发展目的、期望和发展中的问题对"公司+农户"模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公司+农户"模式具有模式本身的固有矛盾,其制度设计决定了这个模式是不成功的;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则能够通过经济社会的发展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克服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农业产业化应该选择的发展形式。  相似文献   

7.
李玉娟  詹正华 《经济师》2008,(3):202-203
银行贷款需要抵押,这对一直受银行冷落的中小企业来说尤为明显,没有抵押根本得不到贷款,这就使得众多的中小企业因缺少抵押而饱受融资难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发展.孟加拉银行家尤努斯及“尤努斯模式”的成功应该会给我们启示。  相似文献   

8.
出于生态考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显著。这一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农户在退耕还林后能够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使农户退耕后收入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补偿是有一定期限的。为了使退耕的土地不会出现复耕,培养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是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调查,探索能够使农户收入有效增加的方式,总结出能使生态优化、环境良好、资源节约、经济持续发展的“沐川模式”,并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对这种模式作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蔡玉平 《时代经贸》2010,(12):268-268,F0003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经常面临履约率低、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温氏集团通过选择恰当的契约治理工具,有效降低农业合作契约风险,获得持续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典型。这证明:合理安排"公司+农户"型契约治理模式,可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进而维持合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陈财瑜 《经济师》2009,(2):206-207
农户、中小企业贷款难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难贷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究其形成原因:有农户、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方面的因素,还有社会方面合力不到位等原因。文章基于对平阳县的调查,分析了“两难”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形成原因,并就如何解决农户、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出了相应措施及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香 《时代经贸》2013,(24):77-77,80
“公司+农户”模式是现在农产品供应链上游流行的供应方式,对生猪供应链而言,由于生猪价格存在波动风险,该模式下的生猪养殖合约存在很高的违约率。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合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的现货价和合同价之差的波动区间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合同有效执行的概率。给出建议对价差超出稳定范围后的合同价作适当调整,从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也提高了农户对公司的信任度,为长期合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出于生态考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显著。这一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农户在退耕还林(草)后能够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使农户退耕后收入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补偿是有一定期限的。为了使退耕的土地不会出现复耕,培养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是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成都市周边地区退耕农户的调查,探索能够使农户收入有效增加的方式,并总结出农户在退耕后的自我发展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两种。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笔者对这两种模式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体的经济效益。面对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如何调动农民生长积极性,引进更多农机设备提升生产效率,一个关键点则是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当前农业资金来源一方面是国家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则是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服务,而邮政银行依托于政府平台,在"三农"问题方面给予了充足的资金支持,金融服务多样,极大的缓解了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邮政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对于银行健康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就邮政银行"三农"金融服务进行分析,明确服务要点,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应用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苏南模式”在实践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也可以说是苏南特色,这种特色与苏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进程相符合,其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新世纪新阶段,理性思考“苏南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苏南模式”,对于加快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广泛开展调研,积极探索商业运作机制下服务“三农”有效路径的统一部署,农行河南分行公司业务处深入河南农村进行了广泛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用访谈、实地考察、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调查发现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以新的内涵,近年来农村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竞争格局有了很大变化,金融服务三农既蕴藏无限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跨境劳务合作成为跨境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给跨境劳务合作带来了历史机遇。当前"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跨境劳务合作形成了民间自发的跨界民族间劳务帮扶模式、企业组织劳务派遣的跨境劳务合作模式、境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带动跨境劳务合作模式、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带动的跨境劳务合作模式和政府主导型跨境劳务合作模式等主要模式,为推进跨境劳务合作与跨境次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劳务合作还面临着跨境次区域劳动力流动壁垒、跨境劳务合作质量与结构不合理、跨境劳务参与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不健全、跨境劳务合作多元主体协同不足和跨境劳务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深化"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跨境劳务合作,需要从建立跨境次区域劳动力共同市场、优化跨境劳务合作质量与结构、构建合理的跨境次区域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跨境劳务合作格局和健全跨境劳务合作体制机制等路径推进。  相似文献   

18.
陈志强 《经济师》2007,(8):143-144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旨在实现教育公平、建立和谐社会。然而,前期一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率过高影响了这个民心工程的运行。文章以"河南模式"为依托,提出实现国家、银行、高校、学生共赢的贷后管理的新概念,找出了存在的基本问题,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于1999年起试行,经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政府强制性、各利益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及国家征信系统的不健全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各利益主体在政策的制定及执行过程中相互间不断进行博弈,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以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为例,从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入手,例如:目前河南模式的应用仅局限在河南省内,助学贷款需求远未实现;风险补偿金的发放周期较长,教贷中心和高校前期垫付大笔运作成本,高校资金压力增大,以至于出现高校“惜贷”现象;学生经济独立意识淡薄等。对各利益主体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成本分析,提出优化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省的食用菌产业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发现,大多数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促进了食用菌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基于三方合作模式下的收益分配并不合理,因此,采取博弈论中沙普利(Shapley)值进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食用菌产业中,以期解决该模式下的收益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对贵州省处于该模式下的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