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要求,青海、贵州、江西以及浙江丽水市等地陆续开始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总体上看,国内外对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仍处于早期或起步阶段,与生态产品相关的自然资本核算等理论体系尚待建构和完善,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多重路径有待明确,政府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明确。本文聚焦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理论分析,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研究和政策文件对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界定,提出关于生态产品的定义,总结生态产品的四种经济特征及其价值的八种支付形式,从理论层面提出具有四种经济特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明确政府是生态产品最大供给者,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供给者、监督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上,对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边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政策实践中,有一系列的政策与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包含经济政策和市场化环境政策工具。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取得积极进展。本报告重点总结分析生态补偿、资源产品价格机制、用能权交易、用水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等相关政策的进展。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受发展阶段、监管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针对可交易的市场化生态产品,其价值实现机制在环境治理政策体系中处于辅助位置。应理性看待市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两山转换”中的作用。从长期看,随着环境治理体系完善、政府监管有效性的改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其发挥作用有效性将逐步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创新应充分考虑制度条件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3.
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我国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江苏生态建设现状及问题,从完善生态补偿模式、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强化生态环保资金分配导向等层面,提出了促进江苏“双碳”目标实现的对策,有助于江苏早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同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的关键。通过分析国内外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已形成的生态保护补偿、生态权属交易、生态产业开发、区域协同发展等多种实践模式和典型案例,结合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从调查监测、价值评估、运营开发和保护利用4个方面对其路径进行探索,并对福建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转型至关重要。数字技术不仅能优化生态产品供给质量,还可实现生态资源信息共享管理、提升生态产品价值溢价。基于此,以太湖生态岛为例,提出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加快实现的建议如下:增强数字化思维,指导顶层设计;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协同共享;推进数字化转型,增加生态溢价;完善数字化交易,提升交易效能;健全数字化机制,加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的题中应有之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旨在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进而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为此,逻辑起点始于准确界定“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科学内涵,阐明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提出的依据及其基本要素,以把握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基本特征;关键环节则是理性剖析“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模式选择,厘清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运行机理,以归纳总结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典型模式及其特点;有效举措在于贯彻落实“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资本化”的推进机制,互通互融顶层设计引导机制、乡村主体培育机制、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市场机制、公益组织和志愿者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我国主要生态系统各类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及存在问题,发现供给类和文化类生态产品可直接进行市场交易,地方行政管理者为其价值实现路径推进主体,调节类生态产品难以直接进行市场交易,必须由国家进行统筹管理。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提出加快开展现有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技术标准整合完善,探索实施政府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的生态修复项目,丰富“蓝碳、海水淡化”等服务交易标的,探索建立湿地银行、生物多样性银行,开展生态旅游区精细化管控,推进供给类产品绿色生产模式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公园城市理念是生态文明时代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价值位序,实现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是践行这一理念的关键抓手,其本质是通过科学合理配置生态资源、社会资本等发展要素,实现生态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和治理价值的多维整合与裂变,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与系统性工程。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模式与结果的形成发展受到资源禀赋、行为主体及相关制度的多重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构建自然场域、人民场域、经济场域和文化场域等不同类别的价值转化场域,分析了可能的导向模式和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当前,福建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的实践模式。通过对福建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福建省林业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类分析不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和探索实践提出,国内公共性生态产品供给进展缓慢、规模偏小,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公益性较强、信用结构搭建难等融资特征,缺乏市场化融资渠道,导致其过于依赖有限的财政补偿资金。通过借鉴国内公共性生态产品多元化价值,实现创新案例,提出“生态建设+区域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产业特许经营”“生态建设+指标交易”三类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融资模式,助力打通融资堵点。建议金融机构深化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项目开发前期设计,培育壮大项目实施主体,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建议地方政府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为金融支持提供相应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资本化: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生态资源不合理利用和浪费,必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资本存量减少,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生态资源资本化的理论与现实基础角度,分析了生态资源、生态资产、生态资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资本化过程,提出了生态资本积累、生态资本的价值评估方法、运营与管理等值得研究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GEP核算从供应者角度核算了生态系统为经济生产和人类福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包括产品提供、生态调节服务和生态文化服务三个部分,其中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具有相对明确的实现途径,但调节服务价值比重大且难以直接通过市场交易显性化,因此发挥调节服务的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潜力,建立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产业发展需求的联系十分重要。论文通过梳理界定GEP、生态产品概念,开展四川省GEP核算,根据产品提供与旅游文化服务现状、调节服务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以及基于生态红线的可开发利用面积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评估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生态农业、林业经济、草地经济、绿色城镇以及湿地经济5类,并对四川省21个市(州)进行实现模式的适宜性等级划分,从而为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振兴、绿色城镇经济、生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加快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急迫挑战,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补偿模式,包括进一步扩大补偿范围、加大补偿力度、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强化跨地区跨部门合作和完善法制保障。要探索完善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重点培育建立生态产品市场体系、探索组建市场化的"生态银行"。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制度,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价值核算和评估制度、有偿使用制度、绿色信用制度、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体系等。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撑保障体系,重点加强相关理论研究与支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生态监测调查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4.
自然资本是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资本化,以 资本的视角看待自然。绿色基础设施的物质客体作为自然资本 存量的组成部分,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蕴含巨大价值的生态系统 服务。将自然资本与绿色基础设施紧密结合,有利于精准制定 政策以协调经济发展和自然管理的关系,实现国土空间内自然 资本增值。通过梳理30多年来自然资本理论的演变特征,认 为自然资本经历了“理论探索阶段”的道德合理化、“应用推 广阶段”的应用普及和规范化,以及“制度建设阶段”的制度 化变迁。在其影响下,绿色基础设施提升了生态内涵,创新了 评估方法,最终二者在制度上走向了融合,成为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途径。自然资本提供了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生态价值的 路径,并将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种锚定在国土空间上的生态资 产进行永续利用,这为中国生态资产价值的实现和提升提供了 空间规划途径和政策制定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战略下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将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现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在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发掘农业生态价值、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实现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可采取以下三种模式:一是政府补偿模式。政府建立农业碳汇补贴制度,对农产品主产区进行生态补偿。二是市场化补偿模式。建立碳交易平台,通过碳资产交易实现农业的生态价值。三是自力补偿模式。倡导三次产业融合,引导广大农民成为发掘和实现农业生态价值的主体,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及其加工业,加快发展以农业为支撑、以农村为载体的生态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生态文明理念落地的关键。基于“两山”发展模型,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与呼伦贝尔市为研究区,分别代表金色污染区、拮抗发展区和绿色贫困区,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与经济水平下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金色污染区应通过生态修复、传统产业转型与生态产业化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拮抗发展区应依靠生态补偿或绿色金融途径为生态保护提供资金,或是发展集约化的生态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绿色贫困区应在严守生态底线的前提下以发展为主,通过生态产业化与资源产权及权益交易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选择与地域特点相结合,对于内蒙古及其他省份因地制宜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国外生态补偿制度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世丹  杜群 《环境经济》2009,(11):34-39
在国外,“生态补偿”这一概念通常指为“生物多样性补偿”而进行的“生态服务付费”的过程。其生态补偿实践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政府购买模式、市场模式和生态产品认证计划(间接交易模式)。本文分别介绍和分析了这三种不同模式的典型案例,以期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资源的价值是人们维持(包括规划、监督、管理等)或恢复(再生产)生态资源的使用价值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利用生态资源的价值能合理地衡量劳动的生态经济效益,并进一步指出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规范的生态市场.  相似文献   

19.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体验旅游是应时而生的新型旅游,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而具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于生态体验旅游内涵探讨、生态资源特点分析、旅游开发价值估算与开发条件ASEB栅格分析,结合旅游开发现状,认为西洞庭湖湿地具有开发生态体验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模式:(1)塑造鲜明的生态体验主题;(2)设计可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形式;(3)生态体验与历史文化体验相结合;(4)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5)保持湿地的原生态体验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生态资源的价值一直是生态经济的中心问题。过去,传统经济学认为,生态资源的交易不能进入市场,因而它没有价值;现代经济的发展,表明生态资源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是一种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复合价值;未来,生态资源的价值将转化为生态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