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八大行业门类研究与试验发展(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资本存量。研究方法:基于SNA2008的GDP核算框架,厘清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再利用美国BEA方法测算R&D资本存量。研究发现:1990~2015年,中国R&D资本存量不到美国R&D资本存量的1/4;然而,自1994年后,中国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达24.79%,而美国仅为4.86%,中美两国R&D资本存量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的17.41%增长到2015年的68.08%,这与中国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事实相符。研究创新:给出完整的R&D支出资本化核算过程,首次测算中国八大行业门类的R&D资本存量。研究价值:为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了行业层面R&D投资和资本存量数据序列。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设定模型,采用张军的方法构建固定资产投资隐含平减指数,估算广西物质资本存量,并结合人力资本存量回归估计资本产出弹性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进一步运用索洛余值法测算广西200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为0.31169534,并发现当前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的不足,提出淡化科技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发展绩效方面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型技术进步;(4)考虑R&D资本投入后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经济增长贡献也呈相同趋势,且在近年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小庆 《价值工程》2012,31(4):12-13
基于索洛模型,选取1979年到2009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本和劳动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属于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R&D资本存量测算:1952~201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SNA修订了R&D支出的核算方法,R&D支出不再视为中间消耗,而是作为固定资本形成处理。本文依据2008年SNA和我国R&D统计调查数据等,科学测算了1952年以来每年R&D活动所形成的资产价值,同时对R&D资产进口和出口进行了适当调整。然后,在合理选取和估计R&D资产折旧率、R&D价格指数和基年R&D资本存量的基础上,根据永续盘存法对我国1952~2014年R&D资本存量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我国R&D投资与R&D内部经费支出的年平均比例为95.5%,我国R&D资本存量总体上呈快速增长趋势,2014年达到42244亿元,且R&D资本存量与GDP之比呈“N”形趋势,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1990-2006年间浙江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对资本、劳动和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浙江经济增长属于外延式增长,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50%,是浙江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1990-2006年整个期间R&D存量对浙江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1.88%,浙江R&D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呈不断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7.
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具有特别意义,因此服务业资本存量的估算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受估算数据的制约,鲜有第三产业资本存量估算的文献。本文运用PLA方法对分地区的第三产业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并采用Moran指数测算了第三产业资本存量空间分布机理。研究发现:自1978年以来我国服务业资本存量增长迅速,但分布不均衡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中国1999年~2010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公共资本存量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公共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但各个地区公共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不同,东部地区公共资本对经济的拉动最小,西部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索罗模型及扩展的索罗模型基础上利用全国28个省区1996-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在各省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估算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是显著的,但人力资本弹性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弹性相比,相对较小,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从省区层面,人力资本对很多省份的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显著,人力资本并不是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企业经济》2015,(7):149-153
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并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测算中国中部6省81个地市2000-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为了更好地刻画经济个体的异质性特征,在此模型中加入门限效应,使用贸易开放度作为门限变量。结果发现,随着门限变量值的提高,固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变得不再显著。该项发现的现实意义在于,并非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越高越好,若要最大化发挥固定资本与劳动力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最佳的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就应该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模型技术,在C-D生产函数和"索洛"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动态灰色GM(1,1)模型,对原始数据施以缓冲算子,用GM(1,1)模拟值建立灰色生产函数模型。此方法有效解决了测算期内非技术进步因素的不利影响。测量和分析了广西"七五"至"十一五"规划期间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并分时段分析了技术、资本、劳动三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进而为促进广西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广西经济增长中资本投入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达到49.29%,是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科技进步39.25%,劳动增长贡献率最低,仅有11.47%。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标:考察经典方法估计全要素生产率时是否因加成定价或规模报酬效应而出现估计偏差。研究方法:基于放松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假设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并在分别估计加成定价率和规模报酬率基础上对古典索洛余值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加成定价效应是造成古典索洛余值与全要素生产率偏差的重要原因;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受到经济冲击的影响。研究创新:基于扩展后的增长核算框架估计了中国、韩国、日本和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古典索洛余值是否存在估计偏差以及偏差的主要来源。研究价值:分离新古典索洛余值中的加成定价和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经验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偏差。  相似文献   

13.
能源对中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包含能源的三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估算了1952~2012年及不同阶段能源等要素的产出弹性,能源等要素和技术进步对我国工业化时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能源产出弹性和能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次于资本,远高于劳动力要素;两要素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中劳动和资本的产出弹性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部分应归功于能源,能源消费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进步的体现;包含能源要素的经济增长核算,能更好地揭示经济增长的源泉,反映不同阶段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体制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对索洛模型的一个扩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决定经济增长的两个直接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索洛增长核算方程清晰而又简明地表达了这一思想,但其过于严峻的假设条件大大降低了该模型对经济增长事实的解释力和政策含义。本文对索洛模型的假设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放松,并在借鉴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对索洛模型进行扩展,从而得出一个具有较强适用性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5.
李朝敏 《物流技术》2013,32(2):74-77
测算1978-2009年中国物流业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构建物流业经济增长模型,以验证人力资本对中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在物流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是物流业经济增长的格朗杰(Granger)原因;但相对于物流业物质资本而言,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平均增长率及其对物流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都较低,物流业经济增长还处于以物质资本要素驱动为主的粗放型增长阶段。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人力资本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标:更准确地估算我国的技术进步率、TFP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方法: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AMOS软件,构建以技术进步率和人均资本增长率为潜变量的多指标多原因结构方程模型(MIMIC Model)。利用MCMC贝叶斯法估计模型参数,最后用贝叶斯插补法估算两个潜变量。研究发现:利用新方法估算出的技术进步率更加合理,新方法也显示出了技术进步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更为明确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首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估算中国技术进步率。研究价值:为SEM模型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规范。  相似文献   

17.
运用索洛余值法实测方程,对FDI与GDP相关度及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运用FDI索洛剩余对经济增长技术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物流FDI对经济贡献率不高,因此亟待提高物流FDI的引进质量,扩大物流FDI的引进规模,发挥物流FDI的溢出效应,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8.
王杨 《物流技术》2012,(3):71-74
运用索洛余值法实测方程,对FDI与GDP相关度及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并运用FDI索洛剩余对经济增长技术溢出效应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物流FDI对经济贡献率不高,因此亟待提高物流FDI的引进质量,扩大物流FDI的引进规模,发挥物流FDI的溢出效应,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速的稳健性,看其能否守住底线6.5%。首先采用潜在产出法对中国1979—2015年的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率、能力实现率改善四个方面,利用国内生产总值、资本存量、劳动力在1978—2015年的相应数据,使用隐性变量法和HP滤波方法分别测算出1979—2015年技术进步与能力实现的增长率。然后结合使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出各动力因素未来五年在不同情形下的年均增长率,进而预测出“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预测结果表明,只有在乐观情形下中国在“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年均增速才能守住底线6.5%。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采用永续盘存法对我国各省份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基于估算结果,分析了资本重心的空间移动轨迹,发现轨迹以1991年和2003年为转折点分成了三个阶段。为分析资本重心迁移的主导因素,本文发现第一阶段重心持续向东北方向移动的主要原因是东部的资本快速积累。第二阶段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是由东部地区仍然保持快速积累和西部地区积累滞后引起的。第三阶段重心向北方移动是西部地区积累滞后和东北地区快速积累所致。最后,分析资本重心迁移与经济重心迁移相背离的原因是资本存量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唯一变量,它的变动不一定会带动经济同步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