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浪潮下,创业研究日渐丰富与细致,但目前文献较少梳理总结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的研究进展.基于此,本文从测量方式、影响因素、创业结果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研究发展和经验,有利于生存型和机会型创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个体创业角度,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数据研究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多样性能够有效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促进农户创业是金融多样性改善农户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机制。基于创业特征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雇主型创业、涉农创业和生存型创业,自雇型创业、非农创业和发展型创业在这一机制中发挥了更强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异质性产生原因,发现农户大规模创业主要通过风险管理效应降低风险脆弱性,小规模创业能够同时通过风险管理和收入增长效应缓减贫困脆弱性;发展型创业则在收入增长、风险管理和资本积累效应上都优于生存型创业。本文结论表明推动农户创业是金融助力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农户收入差距问题,是新时代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回归方法,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户收入差距,此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涓滴效应”缩小了农户间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但是,由于“门槛效应”扩大了农户间的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均能缓解农户收入差距;数字信贷在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方面发挥的作用最大;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西部地区的农户收入差距,但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户创业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由于各种原因,农户一般无资金积累,故农户的创业项目均缺乏资金,需要金融支持.鉴于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重要性,本文利用我国1992年~2011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农户创业和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户创业是金融支持的Granger原因,金融支持不是农户创业的Granger原因;同时,农户创业和金融支持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最后,本文针对金融支持农户创业的市场失灵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忽略了发展阶段的差异,金融机构市场化是否会抑制其支农力度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农业部门与工商业部门相对发展差距的视角,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阶段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对金融支农的异质性影响,并基于2010~2016年982家农信社和农商行的数据,利用农信社转制农商行后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提高这一"准自然实验",对上述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第一,现阶段农信社转制显著提升了其金融支农水平,但金融支农水平提升的主要受益对象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通农户融资困境仍然没有缓解。第二,农信社改制后贷款结构的调整是符合其比较优势的,改制后贷款利润率没有下降。第三,农信社改制对金融支农的影响与所处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农信社所在地区的农业与工商业部门发展差距越小,农信社改制对金融支农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在城乡融合发展时期,应继续坚定地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化改革,同时关注普通农户的融资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的变迁引致农户的社会资本积累路径与获得要求朝着新方向演进。从社会资本数量、质量视角出发,对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健康贫困进行分析,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与提升健康素养意义重大。文章基于CFPS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预期的贫困脆弱性(VEP)方法衡量了贫困农户的健康脆弱性,深度检验了社会资本质量、数量与“返贫”农户健康脆弱性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数量有利于降低“返贫”农户的身体脆弱性,但是显著提高了“返贫”农户的心理脆弱性与交往脆弱性。社会资本质量则对“返贫”农户的三种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两者之间的减贫差异源于“返贫”农户的消费支出规模与创业动机存在不同,最终引致两者之间的未来要素投入规模呈现“分流”态势,从而为社会资本数量与社会资本质量的健康扶贫差异提供了合理解释。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并行的趋势下,政府需要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帮助“返贫”农户拓展社会资本质量累积路径,加快推进新时期健康扶贫政策的转型和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