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积极探索,是服务碳中和国家建设的创新实践。为探索推进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分析了零碳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了其建设要精准对标碳中和目标,坚持系统设计、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了碳排放达标、碳吸收有效、碳封存合理、碳循环畅通的总体框架。提出零碳水利风景区发展路径:政府主导编制专项规划;景区主体组织落地实施;受众互动响应零碳行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双碳”目标已经明确,作为人类衣食之源的农业,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合理有效地控制其碳排放量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文章测算了中国农业碳排放量,分析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现状及其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2010—2020年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年际波动,且2016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处于近年来最高值。(2)种植业仍是农业碳排放的最大源头,极具减排潜力,短期来看,应成为农业减排的重点。(3)能源消耗随着农业发展而改变,长期来看,电力和汽油能源的消耗应成为减排的重点。因此,应将强化农业环保政策、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以及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作为农业碳减排的重点内容,在既保证农业生产又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魏春华 《农业经济》2023,(4):111-112
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在碳中和目标下,探索我国农村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之义。多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开展有益探索。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绿色金融服务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农村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构建面向碳中和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揭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时空格局,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土地利用管制和国土空间优化调控提供实践指导。研究方法:碳收支核算、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结果:(1)黄河流域碳收支时空差异明显,碳汇量相对稳定,净碳排放量呈明显上升态势,这表明区域碳排放压力不断增加;(2)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中游碳排放效率明显高于上游与下游;(3)碳排放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主要包括4种集聚类型,其中低—低集聚和高—低集聚区面积呈扩张态势。研究结论:黄河流域碳收支状况和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明显,未来应以“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因地制宜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土地利用管制,推动流域协同减排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农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基础性产业,在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和农田土壤固碳是实现农业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但在国家整体“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农业碳达峰、助力碳中和应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以便能够更好地纳入国家总体布局中;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全局性和方向性的问题目前尚不清晰。方法 文章对目前农业固碳减排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凝练,针对我国不同阶段农业固碳减排在“双碳”目标实现中所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明确了“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不同阶段农业固碳减排需关注和解决的三大关系(固碳减排与生产力稳定性之间的协同关系、土壤固碳与温室气体减排之间的协同关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减排的关系),并在系统监测、碳贸易方法学、构建人才队伍等方面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及建议。结论 为科学控制我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绿色农业提供参考依据,以期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贡献农业力量。  相似文献   

6.
7.
8.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低碳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此前提下分析了我国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阻力,根据现实阻力从合理去石油化、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建立农业碳汇市场方面提出了实现农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SWOT模型分析方法,对阿里巴巴集团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阿里集团一方面具备战略理念明确、经验总结丰富、科技技术先进、金融市场领先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存在关键技术受限、自有物流缺乏、区位管理复杂的劣势。此外,阿里集团拥有政策支持鼓励、顺应时代潮流、经济发展多元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法规体系缺陷、市场竞争激烈的威胁。据此,为践行阿里集团提出的“负责任的科技,可持续的未来”这一承诺,实现集团自身关于2030年、2035年的“碳中和”阶段目标,提出在坚持现有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低碳减排、寻求市场在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培养碳管理专业人才应对政策变化、完善管理体系并联系上下游价值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开发蓝色碳汇助力实现碳中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色碳汇是自然界重要的碳汇类型之一,发展蓝色碳汇对于国家碳中和及自然资源管理具有现实意义。文章立足蓝色碳汇实际和管理应用,在探讨我国蓝色碳汇的作用机理和价值表现形式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1)加强蓝碳监测与核算;(2)推进基于转移支付或补偿金的海洋生态补偿;(3)将蓝碳适度纳入国际碳交易市场;(4)建立持续共赢的蓝碳投融资和收益回报机制;(5)构建蓝碳扩增技术和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韩圆圆 《山西农经》2022,(21):129-131+135
完善我国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提高农业碳排放总量核算的质量是构建市场化路径和高效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要求,社会资本参与的市场化路径是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的目标层级。现有研究鲜有从市场化路径角度对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农业碳排放核算现状,不仅从碳排放统计数据、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排放核算原则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碳排放市场化作为层级目标,建议在完善基层层级、中间层级的同时,进一步通过提高农业企业碳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等市场化举措,完善农业碳排放核算体系,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也是指引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导向。本文以碳中和目标为背景,分析了当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矿业可持续发展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全球碳减排进程加速,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应对,已成为全球各政治体和经济体共识。在新发展阶段,国家“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成为矿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内生动力。优化能源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维协同发展路径,发挥矿业在碳减排中的“助推器”作用;积极推进矿业绿色发展,实施矿业迹地生态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矿区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有助于重塑矿业社会形象和矿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碳交易机制和双积分政策均为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碳市场覆盖面不够大、积分市场违规处罚力度低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扩大减排效果,本文借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政府的减排法案“零排放汽车”和“总量控制与交易”的成功经验,研究了加州本土企业特斯拉的碳交易案例,对比了国内外碳减排机制的差异,最终从双积分政策转化和碳市场建设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国内减排机制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企业作为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在绿色“双碳”指导下,积极响应国家总体部署,将“碳中和、碳达峰”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企业积极发行绿色债券,筹集资金,专门投入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项目,这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和社会期望。通过分析绿色债券定价影响因素,研究绿色债券定价与企业承诺的碳减排效益相关性,以期帮助企业提高发行绿色债券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耕地细碎分散的基本国情造成了几亿农民在小块土地上投入高强度劳动,导致土地边际收益不断下降,而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但是,如果规模过大会带来农业效率的损失和农地资源的浪费,只有把握了农业规模经营度的问题才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并推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发展制度、农业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即涵盖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方式的变革和技术人员的保障。在实践中,可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制度激励和环境检测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助力碳达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完成农业领域的“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揭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为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和面板Tobit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19年,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整体上呈现提升趋势,粮食功能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态势。(2)核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演进过程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3)从全国层面来看,科技投入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自然条件、财政支农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粮食功能区来看,不同因素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结论:中国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可通过“强化区域耕地生产要素高效配置”“完善相关政策工具设计”“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农业减源增汇是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关键一环。文章采用排放系数法和参数估算法测算2000—2021年中国农业碳源碳汇体量、结构和强度,而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apio耦合指数探究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或已于2015年达到峰值,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平缓下降期”三阶段变化历程。各类碳源的贡献程度、发展趋向和达峰节点各有异同,牲畜养殖(42.67%)是最主要碳源。(2)中国农业碳吸收量远高于农业碳排放量,二者的平均比值为2.64,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两阶段变化历程。粮经园作物的碳吸收量、贡献程度和发展趋向差异显著,呈现粮食作物(75.18%)一边倒态势。(3)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协调和失调共同存在并且协调程度量多占优的局面,其中尤以粮食主产区省份协调程度突出。(4)绝大多数年份的耦合指数散点均落于第一象限内,且愈发呈现出趋向性的经济主导型耦合状态。总的来看,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体量呈平稳上升态势,且“十三五”以来经济效应总体领先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市场与政府结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各地农业碳排放权初始余额作为依据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权奖惩制度,而后将其与农业碳汇补贴制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形成了新型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全国有10个省份可以享受因为农业碳排放权盈余所给予的奖励合计为99.52亿元,其中山东居于榜首,而天津最低;其他21个省份则会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