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江西农村社会溺女之风很盛,同时,宗族势力强盛。但面对溺女这样的不良习俗,宗族并没有采取强硬措施加以禁止,只有一些宗族在族规中用劝诫性语言禁溺女,一些宗族设立育婴会支持抚育女婴,一些乡绅捐助本族或本乡的育婴会等。宗族对溺女之风的应对之所以不强硬,因为国家没有制定严厉的法律去惩治溺女行为,地方官员也只是用诗文劝诫或发布溺女禁条,作用不明显。所以,整个清代直至民国时期,江西溺女之风强盛。  相似文献   

2.
宗族势力之风,目前在一些地方有死灰复燃之势,有的甚至危及我们的基层政权,成为当今影响农村稳定的一大隐患。宗族势力活动均表现为宗族内部集聚的形式。——续家谱风。从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种民间活动,但实际上却使一些地方的宗族问题更加明显化、尖锐化了。家谱按辈份录入后,一般都要印制成册,每户一簿,从而使家族观念比以往更加突出,在地方上形成游离于基层政权的一股异己势力。——祭族祖风。大型宗族活动一般是举族上下全部出动,论辈份大小进行拜祭。祭族祖活动往往都带有十分浓烈的迷信色彩。这种宗族  相似文献   

3.
争水或水利纠纷是中国农村社会自古迄今都存在着的一种突出的矛盾现象。在清代浙江地区的农村,这种起因于经济利益的侵占或维护的争水问题显得特别严重。水利纠纷不断,诉讼械斗之风盛行,严重影响到封建的社会秩序。封建国家不得不通过权力的干预,介入到争水双方的冲突之中,采取一系列手段或措施,来协调各利益集团的关系。然而,基于眼前经济收益的偏向考虑,官府在处理水利纠纷过程中暴露出其评估的不公正性,因而没能在多大程度上缓和这种矛盾冲突。地方绅衿势力的兴起,在解决农村水利纠纷活动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凭借其声望、地位,组织农田水利建设,制订和监督执行水利乡规民约,合理分配水资源,调解水利纠纷。事实上,绅衿地主成了地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实际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4.
刘伯山 《中国农史》2012,(2):93-105
黟县榆村邱氏宗族遗存了280余份文书,时间跨度达330年,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宗族的近代变迁情况:在本土的迁徙、大量的增置财产、频繁的异姓承嗣及广泛地与其他宗族的经济合作等,由之可以窥见传统徽州宗族社会在清代中后期的松解及近代特征的出现。具体表现在:宗族血缘性的松解促进了各宗族之间的融合,社会性宗族的观念得到培养;聚族而居的松解淡化了宗族的地缘性,强化了村落的社会性;经济合作的加强冲击了传统宗族及家庭的分立性,宗族之间的经济共同体意识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5.
施由明 《中国农史》2015,(2):104-110,13
清代朝廷对乡村社会推行乡约加保甲的治理策略。史料记载表明,清代江西的地方官员切实执行了朝廷的乡村治理方略,在乡村强力推行乡约、保甲与族正制。清代江西的乡绅们积极配合地方官员,在乡村设立族正制,并积极主动将康熙皇帝的《上谕十六条》、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的核心思想,具体化为家训、族规等的具体条规,以约束、化导、塑造族人。  相似文献   

6.
魏章柱 《中国农史》2002,21(3):60-67
台湾是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地区 ,清代台湾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风灾、水灾、震灾和旱灾 ,这些自然灾害给台湾农业带来极大的破坏性 ,甚至影响到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清朝统治者及地方官员采取的一些救灾措施 ,对恢复生产 ,缓和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抗灾防灾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清江西宗族传承着儒家文化,表现在:修谱将儒家文化具体化为族人学习和遵守的文本、族规和祠规将儒家文化具体化为族人的行为规范、祭祖让族人感受和树立儒家的文化信仰、宗族教育将儒家文化化作族人的内在文化修养和个人价值追求。明清宗族的儒家文化传承对明清两代600多年社会秩序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儒家文化培铸了基层国民孝悌、仁义、友善、和睦、勤劳、守法、端正等的根与魂。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1.宗族组织形式和宗族观念是一种相当“陈旧”的东西,它和社会的现代化要求在原则上是很难相容的。特别是宗族活动所特有的对族人的强制性内容,经常会导致一种私人权力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在根本上会有与法制冲突的因素。然而,这又并不是必然的。据笔者在江西中部地区农村的调查,宗族观念已成为被当地社会所认可的一种社会关系观念。一些重建的宗族在组织上正努力寻找其合适的形式,以便同现实社会生活秩序有一定衔接,而不是采取截然对立的姿态。尤其在与基层政  相似文献   

9.
清代州县储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州县储粮李映发清代继承和发展了前朝地方上储粮的政策,在省府州县上建立常平仓、裕备仓、市镇上建义仓,乡村建社仓。诸类仓储在康雍乾时期得到极大发展,储存大量粮食,对于粮价的控制、济荒救灾、安定社会秩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对于清...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封建宗族活动:不可忽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封建宗族活动:不可忽视的问题彭剑良大约从80年代中期开始,早已消声匿迹的我国农村封建宗族活动又在部分地区复活,进入90年代后,出现了蔓延之势。有的地方,宗族活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农村宗族活动的主要表...  相似文献   

11.
一些地方有过以牺牲环境、资源求发展的教训,我们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是,在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间,寻找一个最佳聚合点,开创四千多万江西人民幸福生活的同时,为江西的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和可持续发展的根  相似文献   

12.
对待农村宗族,地方干部往往呈现复杂甚至矛盾态度。当面对的是一般性的宗族,他们往往将它看成比较负面的问题;而在与宗族发生现实的工作交往中,往往在负面化宗族的同时,却在工作中借助并利用它。如果面对的是"生我养我"的宗族,他们则往往会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乃至组织它的活动。这就是地方干部对待宗族的体制性立场、现实性立场与亲情性立场。这种多元的矛盾立场,既显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在解释中国乡村问题上的无力,更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现实和人性取向的偏差与背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发行山东省潍坊市分行大兴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党风、行风和作风建设,以开拓创新之风拓展业务发展,以求真务实之风夯实业务发展,以清正廉洁之风保障业务发展,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较好地发挥了骨干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满族统治者为保护祖宗的发祥地,把东北划为“四禁”地区,森林得到较好的保护。但其他地区,随着人口过快增长,为安抚流民、解决粮食问题,清政府不得不采取鼓励毁林开荒的政策。致使各地森林大量消失,由此所引起的生态后果极为严重。由于永定河、黄河、长江等河流经常泛滥,清代皇帝多提倡河堤植树,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解决国家财政,供统治者消耗,清代在各地设税关征收林业赋税。清朝政府虽颁布过一些与林业有关的护林植树诏令或条文,但没有全国统一的森林法规。地方上的山林保护,主要依靠乡规民约。因而护林碑大量出现,但所起作用相当有限。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农村中的社会组织 ,乃是以宗法制度为其组织框架 ,并在农村社会中发挥支配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江南地区尤其是存有大量档案文书的徽州地区的宗族组织进行考察 ,认为宗族组织的兴起 ,当与“敬宗”活动有密切关系 ,而“宗”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对于明清时期地方农村社会的整合有深刻的意义。惟为说明宗法的社会含义 ,本文集中就宗子法的基本内容、徽州地方社会的宗法观念与习惯做法、“始祖”确立的意义与祠堂制度之关系、“进主”制度与祠堂祠产制度的关系诸方面进行论述 ,以求对传统社会中的农村组织制度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宗族重建的普遍性分析——对江西农村的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宗族重建的普遍性分析——对江西农村的调查中共江西省委政策研究室肖唐镖一、宗族重建的标志宗族(或家族)的形成,应当具备这样几个必要条件:有男性血缘关系的纽带,有族长等组织系统,有族规家法等组织规则。其中尤以后面两条为关键,舍此两条,即使是聚族而居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江西串票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串票是清代至民国初期由政府颁发给纳税户即花户缴纳赋税钱粮的纳税凭证。由于串票实物目前存世极少,故对串票之制,人们只能凭借一些史书的零星记载加以推测。本文作者依据十年前在江西瑞金调查期间所发现的该县壬田乡刘氏宗族所收藏的87张清代串票,结合其他珍贵史料,对清代赋税征收中的串票等制度与办法,进行了详细剖析。指出:清代由二联串票到三联串票、滚单乃至四联串票,最后又复归三联串票的改革,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为避免和杜绝征税官员与吏胥上下其手、徇私舞弊加重花户负担而不断完善税收方法的努力。作者认为,使用二联和三联串票 征收赋税钱粮,明代中后期即已在部分地区出现,并非清代所首创。此外,作者还根据瑞金串票与同时发现的易知由单内容,对清代易知由单的废立、赋税征收期限、花户这期纳税的外罚、串票工本费与附加费以及花户自封投柜等制度和办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和解决了许多学术界未有解决或值得商榷的问题,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清代赋税制度与地丁钱粮征收办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淼 《中国农史》2002,21(3):81-88
传统中国农村中的社会组织,乃是以宗法制度为其组织框架,并在农村社会中发挥支配性作用。本文通过对江南地区尤其是存有大量档案文书的徽州地区的宗族组织进行考察,认为宗族组织的兴起,当与“敬宗”活动有密切关系,家“宗”的社会地位的提高,对于明清时期地方农村社会的整合有深刻的意义。惟为说明宗法的社会含义,本文集中就宗子法的基本内容、徽州地方社会的宗法观念与习惯做法、“始祖”确立的意义与祠堂制度之关系、“进主”制度与祠堂祠产制度的关系诸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对传统社会中的农村组织制度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由于农村信用社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在资金交易中易受宗族血缘和区域意识、地方民风的影响,资金投入中人为因素较多,行政干预的可能性较高,信用社完全按照经济规律运营较为困难.人民银行要准备长期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职责,从国家金融体制和宏观金融政策方面,解决农村信用社过去形成的、现在仍然起作用的制度性风险因素.如:一、解决历史包袱.  相似文献   

20.
陈瑞 《中国农史》2007,26(4):92-102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对社区及族内事务的管理与控制的功能有日益强化的趋势。对宗族社区及族内赌博、溺女、假命图赖、生态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进行积极控制,是这一时期徽州宗族社会自治和社会管理角色扮演的重要体现。徽州宗族积极控制社会问题的主观努力,对于遏制或解决这一时期徽州境内社会问题的恶化和蔓延,从而维持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