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唐秀珠 《中国农史》2004,23(1):126-126
12月 2 3日上午 ,李根蟠先生应邀为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全体师生做了一场关于“传统农学中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 ,李根蟠先生从土养论、土脉论、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循环利用、生物互养、用之以节七个方面 ,阐述了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生态思想。他认为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先秦时期 ,这种思想逐渐成熟 ,具体表现在“用养结合”思想的形成和“用养结合”措施的出现。他认为 ,当时人们尊重自然规律、确保自然再生产过程得以实现 ,不仅是出于对当时局部环境恶化进行反思的结果 ,也是早期社会人…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中国先民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形成了“三才”“三宜”和相生相克思想、物质循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适度利用等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现代农业如何继承传统农业的生态智慧,解决好在使用现代投入品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文章从六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传统农业的历史经验和智慧,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阐发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启示。[结果]该文阐明六点启示:一是继承“三才”思想,树立农业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和谐发展的新理念;二是继承“三宜”思想,因时、因地、因物创造灵活多样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三是继承精耕细作传统,建立高效、循环、平衡的现代农业生态系统;四是继承养地用地传统,农牧结合,废物利用,保障农田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五是继承御欲节用传统,节制开发,合理利用,推动生态可持续发展;六是弘扬生态文化传统,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结论]该文提出了四点建议,即运用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加快研发农业绿色技术;传承系统观、整体观,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法律体系;深度挖掘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价值,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留住农耕文化的载体,为...  相似文献   

4.
1.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的三大传统观念——“三大教条”①重义轻利:战国以后封建正统思想家对待社会伦理规范与人们物质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其内容实质是以封建伦理道德制约人们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贬低和限制人们追求物质利益。“重利轻义”观念引入经济思想之中,严重阻碍了经济理论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重本抑末:战国以后封建正统经济思想家对待农业与工商业的基本思想。其内容实质是以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来维护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③黜着崇俭:战国以后封建正统思想家对待社会消费水平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5.
流通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李俚、商鞅等对生产和流通的关系有过最初的认以和表述。他们认为农业和家庭纺织业的生产是社会经济之“本”;而商业的流通过程乃是其“末”。从而提出重本抑术、强本弱末的经济思想。这种思想在我国士农工商的封建等级序列中也反映的很清楚。在他们之后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漫长  相似文献   

6.
人类在世纪的觉醒中.包括农业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观产生了飞跃,发生了质变,即由传统的经济、社会与生志环境等“三维分离”的非可持续发展观转变为“三维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现;逐步建立起“三维复合系统”的内部协调关系: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从而圆“绿色之梦”,开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这是涉过漫长曲折的发展道路、“沉重代价而换得的,的确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商业化运作——以上海农业保险为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通过对上海实施农业保险的历史经验的调研,总结了上海农业保险成功运作的几个关键方法和模式:政府补贴、“统保”、“共保”、“以险养险”。在上海这种较为特殊的都市农业的背景下,农业保险业务由于自然灾害较少以及政府补贴等因素得以顺利地开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上海采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商业化运作的办法为农业提供风险保障,对国内其他地区开展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农业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农业不仅是人类基本的生产内容,同时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活内容,农业文化直接融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情感思想、艺术审美和价值观念之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北方游牧地区以及南方低海地区各自孕育出的稻作文化、粟作文化、游牧文化及渔猎文化,构成了中国农业文化的有机整体,这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根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绚丽多彩,具有历史价值、情感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农业文化一直缺乏足够的认识,正如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指出的“历史赞美把人们引向死亡的战场,却不屑于讲述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管理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伦理型管理思想可概括为“修己”和“安人”,即以自我管理为起点,以社会管理为过程,最终实现“平天下”之目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是其管理思想的逻辑演绎,将家、业、国、天下的管理只看作是人口和范围的不同,而管理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本质的差异,对家族的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变迁: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业技术需求是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传统社会资本和现代社会资本都有利于农业技术扩散,而转型期社会资本则对农业技术扩散有严重负面影响。在保留传统社会资本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社会资本势在必行,农民、农民自组织和政府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青浦区练塘镇强化财政的调控能力和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本文就练塘镇如何拓宽思路,发挥财政职能,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调控财政供养等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为本、重农轻商是自秦汉以来的中国封建王朝的传统国策,宋代亦然。“国之大本,足食为先”,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和非农业消费人口的激增,宋代的粮食商品率有一定的提高,而赋税收入又远远不能满足宋朝政府“足食”的需要,于是,大力发展官营商业,通过商人从市场上获取粮食,就成了政府粮食消费的必不可少的来源。有鉴于此,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粮食流通政策,使封建国家得以利用市场经济的力量,为“重农”和“足食”的政治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胡火金 《中国农史》2004,23(1):119-120
郭文韬先生所著《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是系统研究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的第一部专著,是农业思想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以往农业思想史方面的研究一般是零散地融入社会历史及哲学文化等研究中,也有的就某个方面某个专题进行。该著可谓对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史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  相似文献   

14.
昭通市老科协科普学组是由科协、教育、文化体育和公检法司等系统退休的老同志组成的一支团结和谐、热心为社会服务,深受群众欢迎的战斗队。他们勤学好写,热爱科普工作,倾心为昭通老科协办事,热情为社会服务。他们被人们称为“乌蒙红夕阳”。  相似文献   

15.
尽快改变农村公共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两年内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农村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加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相似文献   

16.
胡火金 《中国农史》2001,20(4):60-67
“气”观念是中国古代思维的重要取向之一,它对中国整体系统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渗透至中国传统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农业上,“气”对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农业生态系统观及农业生态系统运作机理等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以至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天地人物关系、时程变化、耕种栽培过程及要领的关注和把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生态化趋向。农业生态化趋向是中国传统农业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以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农业总体发展脉络,这对于中国传统农业如何走向现代走向持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业 ,是一首“田园诗” ,一首哺育中华儿女、哺育人类进步的“田园诗”。然而 ,传统农业 ,传统的“田园诗” ,传统的种养业 ,在知识经济渐露端倪时 ,越发显出它的单薄性了。先说种 ,随着早稻特别是早籼稻市场的萎缩 ,常规早稻无人问津、无利可图 ,已成不争事实。种则亏 ,多种多亏 ,使农民处在“增产不增收”的窘状。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 ,含辛茹苦地耕耘 ,为了多收几斤谷子 ,不惜买高价肥料 ,可是 ,一年下来算总帐 ,竟然入不敷出 ,农民脸上顿失慰藉。再说养 ,“养鸡为换盐 ,养猪为过年” ,曾是“田园诗”中的精彩之笔、风光之篇。多…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确定纪念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水与文化”,表明了各成员国对水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任何民族、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水崇拜作为一种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在中国这个以农业为本的国度里,延续了数千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民俗等诸多领域。水文化的人文理念是人与水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相互关系的人文文化,地球表面70%的面积是水,占据人体70%的物质也是水,水给了人生命,人借水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中国是诗的国家、文的国度,文学史上记载最早的文学诗作《诗经》,已存在2500多年,这部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文学艺术的重要源头,其开篇之首,就是一首以水为题、以水为媒的爱情诗篇:“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诗经》的305首诗歌中与水相关的人文情怀,竞占到100余首。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解决区域“三农”问题的关键.区域内(农户与合作社)和区域外(农户、合作社与顾客、竞争对手、加工企业和政府、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网络、信任、规范与合作等社会资本能通过农业技术获取、知识与信息共享和农业技术扩散对农产品的开发速度、创新成功率等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农业组织可以利用区域内外社会资本来改善农产品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20.
最早的重农思想春秋战国以来,特别是战国中期以后,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小农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李悝、商鞅、荀况和韩非等重农思想家。产生这种重农思想的年代是公元前450年至前223年,这比产生在18世纪的法国重农学派要早2000多年,而且,我国先秦的重农思想还直接影响了法国重农主义的创始人魁奈和杜尔阁。李悝主张“尽地力之教”,要求“治田勤谨”,并提出平籴之法。他指出“农事害”是“饥之本”,“女工伤”是“寒之源”;如果农业搞不好,吃饭穿衣就不能解决。“饥寒并至”,人们就不可能“不为奸邪”。他还认为,“农伤则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