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欧债危机中银行和政府部门间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为切入点,基于或有权益分析方法(CCA)建立跨国部门间信用风险模型,构造系统重要性和脆弱性指标,研究信用风险跨国传导与反馈的机制和特点。结果表明,基于银行同业、隐含担保和主权债务渠道的跨国风险外溢效应显著;跨国间部门的风险传导表现出单向性,政府部门能极大影响银行信用风险,但银行风险对他国政府部门影响不大;与系统重要性相比,国别间银行部门系统脆弱性对外部风险冲击更加敏感。基于此,文章提出应加强商业银行国债投资的国别风险管理,减少对本国主权债务的持有;建立基于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准备金制度,动态调节风险储备。  相似文献   

2.
国际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的《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及1999年的《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等后续文件是国际银行业监管史上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它推动了风险监管的规范和统一,并成为国际银行业监管信用风险的指导蓝本和实践框架,对这一框架的分析研究既是把握信用风险监管最新趋势的基础,也是指导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监管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及后续文凭搓于银行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演变分析,探讨银行信用风险及其风险暴露的计量、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的标准要求及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等,为防范银行业信用风险进行技术及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外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参股,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本文利用中国16家上市银行2011-2015年的数据,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和股权制衡度反映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状况,不良贷款率反应银行信用风险,并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性质和股权制衡度与信用风险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文章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作用,运用PSTR模型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137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非线性影响,基于SVAR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业整体风险承担的动态效应,并检验了宏观审慎政策的作用效果。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均表明:(1)跨境资本流入会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促进作用,而跨境资本流出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水平;(2)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转换特征,随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跨境资本流入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而跨境资本流出的负向效应逐渐加强;(3)宏观审慎政策收紧显著抑制了银行风险承担,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5.
信用衍生产品、合成CDOs与信用风险转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银行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其风险暴露.本文介绍了银行在转移信用风险时所使用的基本的信用衍生产品以及合成CDOs,并对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可能涉及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和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在国际银行业结构变化、新巴塞尔协议风险资本要求出台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因素的背景下,如何改善已有的信用风险内部度量模型对我国银行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能够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值的违约贷款赔付率,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赔付率分布的若干特点,如赔付率的波动以及赔付率与预期违约概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加剧,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制约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的分析,对现阶段银行信用风险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上市银行的微观面板数据,对“双支柱”政策框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以及跨境资本流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搭配使用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该政策效果在国有银行和处于经济下行期的银行更好。跨境资本流动对“双支柱”政策效果具有非对称性影响。跨境资本直接投资规模增大会削弱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对扩张性货币政策风险效应的治理效果,但跨境资本证券投资及其他金融投资对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同调控效果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宽松性宏观审慎政策主要通过抑制银行信贷扩张及提高银行非利息收入渠道来削弱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并且这种协同调控作用主要通过资本型和贷款型宏观审慎政策实现。该成果对科学设计“双支柱”政策框架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并以此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跨境资本流动对中国银行系统的冲击是外部因素传导至国内金融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深入考察了跨境资本流动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风险和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构建个体层面的银行竞争指数,探讨了银行竞争对资本流动与银行信贷间的作用关系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跨境资本流入会带来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信贷风险积累;在机制分析中,本文创新性地引入了银行竞争这一调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银行竞争会强化资本流入对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风险的影响;对信贷结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流入会使投向企业部门尤其是制造业的信贷规模显著增加,对居民部门贷款则存在挤出效应;外资背景、是否上市、是否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等银行个体层面的异质性会作用于商业银行信贷对资本流动冲击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从风险累积效应和风险传染效应两个视角揭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增加了银行风险,且三者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均存在显著的风险累积效应;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通过影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以及境内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同比增速等信贷渠道显著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实现银行风险累积,从而增加银行风险;跨境资本流动、跨境资本流入、跨境资本流出均显著提高了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和实际汇率的波动水平,且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将波动水平传染至银行系统,增加了银行风险,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汇率市场更是强化了这种传染效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商业银行各种风险行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综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预期收入效应会刺激银行追求更高的风险;在险资本效应迫使银行在投资时采取谨慎行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121家商业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对城农商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力度更大。(2)信贷规模与同业负债在跨境资本流动与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关系中承担着双重中介作用,跨境资本流动主要通过提高银行信贷规模和降低同业负债双重渠道来增加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3)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加强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促进作用,而金融开放程度提高会减弱这一促进作用。(4)区分跨境资本类型的进一步研究表明,相对于证券投资渠道与其他投资渠道的跨境资本,以FDI为主导的直接投资渠道的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资本结构偏离度的助推效应更大。该成果将为提升跨境资本监管效率及防控以资本结构偏离为特征的杠杆率维度银行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慧 《发展》2007,(7):110-111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和银行监管机构在关注银行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防范操作风险。由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4年6月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更是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之后,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提出了资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杨志民 《中国经贸》2014,(22):92-9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及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民间资本融资也不断走向正规化。目前我国民资银行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民资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愈加突显,信用风险就是民资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为提高民资银行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必须对其设立的外部环境具有充分的了解及掌握,同时分析其信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与之相适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防范,进而推动我国民资银行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机构,风险存在于银行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国际市场的波动也会加大银行的信用风险,造成金融机构新的损失。运用VaR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对A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风险是银行业运行的常态。《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列,确认为银行面对的三项主要风险之一。前一段时间,中国银行黑龙江“高山案”、山西金融票据诈骗案等重大案件发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和银行监  相似文献   

17.
张辉 《天津经济》2005,(9):32-34
一、主要金融风险及表现形式(一)信用风险 和操作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1.信用风险贷款和投资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活动。贷款和投资活动要求金融机构对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做出判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商业银行的这些判断并非总是正确的,借款人和投资对象的信用水平也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下降。因此,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主要风险就是交易对象无力履约的风险,即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分析和管理对银行占有重要地位,在银行的经营中,安全性始终是第一位的,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目前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既有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本文从商业银行的内外环境对此作了分析,同时,WTO导致金融自由化市场化,金融产品价格特别是利率和汇率的自由化将会产生更多的市场风险,本文将对更为自由的利率和汇率环境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综合指数,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目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并未产生不利影响,反而出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毛莉明 《特区经济》2005,(9):369-370
我国商业银行有着特殊的经营背景,利率和汇率没有实现自由化,仍受到监管当局的管制;银行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银行投资组合选择的余地很小,贷款资产占银行资产的比重过重,来自于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的主要风险。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预警系统,使银行能够及时全面的发现信用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减少由于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应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挑战及维护金融稳定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