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透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郡县制下的中国城市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衔春 《经济师》2010,(7):63-64
中国古代城镇体系的形成动力机制中政治因素占据了主导,早期的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分封制、宗法制以及郡县制的推行密不可分。文章从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类型结构、地域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入手,总结了从西周到东汉这段时间不同的政治制度对于城市结构体系的影响,以及郡县制对于当今城镇体系建设的启示,以期达到正确看到历史,全面认知城镇体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RS技术支持下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着"市场经济原则"的强烈支配,通过自组织演化所形成的城镇体系,在空间特征上具有无标度性(non-scaling)和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特点,也即是具有分形(fracial)优化趋向.以鲁豫皖相邻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RS技术和图像处理手段分别提取不同视点高度上的区域栅格图像,并对其进行监督分类解译.根据对不同的视点高度和对应图像中城镇及乡村聚落要素像元点数的回归关系统计分析,研究得出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维数为2.284.该研究结论埘揭示城镇体系的分形几何特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判定区域城镇系统地理优化程度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讨论的市镇 ,是指明清时期介于县城和村落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实体。尽管众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明清长江中游的市镇进行了研究 ,但系统研究该地区市镇类型的论著尚未发现。大体上 ,可从市镇的历史沿革、地理环境、人口规模、经济功能等四个方面 ,划分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十分完备。市镇类型的划分 ,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考察市镇的发展历程 ,并对市镇在区域市场网络中的作用和特点作出准确的历史评估  相似文献   

4.
随着空间治理转型,三峡地区历史城镇保护在主动 寻求新视角。进入后三峡时期,地域历史城镇面临景观特征衰 败、社区构成异化、保护规划失焦等诸多问题;保护需从活态 遗产的视角,分析三峡地区历史城镇社会变迁与景观演变之间 协同变化的原因,构建以功能、空间与社区持续性为核心的活 态保护方法与应对策略;龚滩古镇保护性搬迁是这一时期典型 的实践案例,探索了历史城镇景观特征活态保护方法体系,对 地区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镇的困境凸现和贫困加剧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提前枯竭和城镇经济衰退造成贫困程度加深已成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镇面对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造成资源提前枯竭的最关键原因是“制度短缺”,而造成城镇经济衰退和贫困程度加深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资源禀赋的不可逆性,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缺位,城市功能的历史缺失,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递减,资源再生基础被破坏,知识、人力资源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短缺等因素共同影响着资源枯竭型城镇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寸土寸金的无锡市中心古运河边, 保留着一排红色砖墙的老式厂房, 这就是在原荣氏 "茂新面粉厂"遗址上改建而成的"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在无锡市区,类似这样被保护的工商业遗产还有多处。这些镶嵌在现代城区的工商业遗址, 无疑增添了城市的厚重历史韵味。对工商业遗产的保护, 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与其他文化遗产相  相似文献   

7.
贸易保护视角下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产品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昕鸣  贺灿飞 《经济地理》2019,39(4):109-117
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国家利益博弈,中国产品出口经受着频繁的贸易摩擦、贸易保护壁垒和反倾销的冲击,这不仅影响本国经济发展,也影响外商投资者的决策。文章基于中国海关库2001—2011年的数据和WTO贸易保护数据,构建二值Probit非平衡面板模型,分析贸易保护与中国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时空演化特征,探讨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的产业联系及其溢出效应,与国际环境贸易保护措施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技术关联对产品路径演化发挥了重要作用,阻碍外资企业产品的退出,贸易保护与技术关联的互动关系表明贸易保护存在切断地方原有路径依赖联系的机制,贸易保护产生了削弱技术关联对外资企业产品退出负向影响的作用,贸易保护的消极影响,实际是一种路径解锁的过程。此外,进一步验证了外资企业不同产品类型与不同贸易类型表现出的异质性,量化说明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嵌入本地市场程度不同,贸易保护对加工贸易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公司和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是导致组织模式演变的重要动因之一,不同的信任关系对应着不同的组织模式。信任关系对组织模式的影响并非是单向的,各种基于信任关系的组织模式既有优点,也有各自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视组织内外多种影响因素而定。基于信任关系的分析将有助于对组织模式演变的深入理解,以利于对组织变革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保护资源环境可能会限制周边农户的生产发展,政府应给予合理补偿,发展环境友好型农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措施。文章介绍了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有机绿色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制度安排和演变路径,并利用产业组织绩效模型对不同组织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环境友好型农业的产业组织模式的演变过程总体上包括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和多元产业化经营三个阶段;产业特征、产业发展阶段、市场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经济组织自身条件都会影响到产业组织模式的选择,其中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纵向一体化和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企业+农户"模式均是实现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模式。虽然两者具有不同的竞争优势,这两种对立的模式能够在同一个地区并存。因此,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应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不断调整其支持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认为反倾销保护可以促进进口国福利提升和产业增进的观点并非当然正确,进口国试图通过反倾销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和福利并非当然可取.这既受反倾销保护的局部静态的福利影响,又受反倾销保护的一般动态的福利影响;既取决于进口产品的不同类型,又取决于进口国家的不同类型;既取决于进口国的国家宏观产业调整战略的选择,又取决于进口国的厂商微观交易成本的权衡.基于此,从进口国的角度看,发达的进口国家的最佳选择应该是自由贸易下的产业调整,而非反倾销贸易保护下的国家壁垒.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及其政策含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就制度经济学角度而言,决定企业规模大小的主要效率因素是:资产专用性程度(影响企业的进入、退出成本)、交易的不确定性程度(影响交易对象的搜寻、合约谈判与事后监督成本)、交易发生频率的高低(影响专门交易组织的设立成本及分摊)、外部性程度与物品的公共性程度(涉及产权界定成本及排他成本)以及市场结构(垄断性程度的高低)。这些因素所决定的不同交易环境,隐含着不同的市场交易费用。而市场交易费用与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成本,则共同决定着不同类型企业组织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2.
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与循环型城镇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符合自然生态规律的循环经济方法建立的具有非线性生产模式的产业循环系统、基础设施系统以及生态保障系统,具有生态高效的产业、协调的管理体制和景观适宜的环境的城镇.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高度自组织能力的日趋有序的城镇循环产业体系及时空延展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过高和城镇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改善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同时制定客观、合理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真正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的毁灭性和互补性从不同程度影响了交易成本的变化,从而出现不同的治理模式选择。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由于不同时期两种技术特性的重要程度不同,带动了组织模式不断的演化,这是组织对交易成本变化不断适应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地域内,由不同等级规模和职能分工、联系密切分布有序的城镇群体,是在自然、交通、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制约下历史形成并在发展中的动态系统,揭示这一系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性,有助于阐释城镇体系等级规模、职能分工、相互关系和分布格局,为城镇体系规划提供思路。本文阐述玉林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场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市场等级体系,是指由不同等级市场构成的商品流通体系。各级市场的所在地是大小不同的城镇。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分布着为数众多、大小不一的城镇。从行政建制看,有省级城市、府州县级城市以及乡镇;从规模而言,有城周四、五十里的大城市,有城周一、二十里的中等城市和大型市镇,还有一、二里长只有一条街的小市镇;从功能来说,有以政治职能为主的城市,有经济、政治职能并重的城市,还有以经济职能为主或完全经济性质的城镇。这些城镇互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城镇网络系统。以此为骨架,形成了江南地区的市场等级体系。可是,对于明清…  相似文献   

18.
宋代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江南州县城市的物资供应总体上分为官方和民间两个系统 ,每个系统具体又包括多种途径和形式 ,而且不同类型城市物资供应的结构和形态是有所差异的。在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方面 ,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贫富分化十分明显。就商业市镇而言 ,其物资供应主要依赖于民间工商业 ;工商业及相关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居民消费以日用品为主 ,对奢侈品的需求较为有限。江南城镇的物资供应与消费状况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清时期 ,各地地域商人特别是外地商人在江南市镇中十分活跃 ,在江南市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江南市镇从其命名、性质、功能以及作用影响来看 ,都与商业发展、商人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江南市镇的大量兴起和迅速发展 ,完全是由商业发展和商人活动促成的 ,新增加的市镇绝大部分就是随商品贸易和商人活动发展起来的。江南市镇由小到大、由兴到盛的持续发展过程 ,也有赖于各地商人的经营活动。明后期到清前期 ,江南市镇日益兴盛 ,各地商人极为活跃 ,江南市镇的繁盛程度与商人活动的程度相一致 ,地域商人成为江南市镇规模扩大市况繁盛的有力推动者。各地商人通过组织商品生产和制定种类式样等支配市镇商品生产 ,各地市镇的经济发展特色深受商人活动的影响 ,地域商人的活动推动着江南市镇的商品生产。地域商人的活动甚至直接制约着各地市镇的盛衰 ,影响着不同市镇之间的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20.
与工商业相比,银行有鲜明的产业特质性——以经营和管理风险为主要业务、高财务杠杆的商业银行非常脆弱;资产质量的模糊性又使其面临更严重的代理风险。产业特质性影响银行业的适应性效率。相应地,产权和市场结构影响银行效率的机理亦有其特殊性。本文构建"市场-组织-适应性"的效率分析框架并视"结构-产权-产业特质性"为核心因素,分析三类因素影响银行效率的内在机理。使用中国商业银行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安全性和创新性对银行效率的正向激励作用已初步显现;流动性制约着银行业的效率改善;盈利能力的提高对银行业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国有化程度过高和市场结构过于集中,制约了银行业效率的整体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