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要素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据要素积累可以帮助一个经济体建立比较优势。文章使用数据要素指标及其分项指标,刻画一个经济体的数据要素禀赋,并使用投入产出数据测算各行业的数据要素密集度,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也是比较优势的来源,即数据要素越丰裕的经济体出口越多的数据要素密集型产品。文章还区分了不同发展水平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发现数据要素驱动的比较优势都具有较强解释能力,特别是针对发达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据此,提出了加快数据要素积累以提升数字竞争力、培育制造业及企业数据要素的比较优势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强 《南方经济》2016,35(11):81-94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研究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能够显著的提高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企业异质性的估计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以及出口产品多样性的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时,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出口阅历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出口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要素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程大中  李韬  姜彬 《世界经济》2015,(3):95-122
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WIOD)分析了中关增加值贸易隐含的净要素含量跨国流向及其与要素价格差异的关系,并以此检验HOV模型的预期即要素从要素价格低的国家流向要素价格高的国家。研究表明:与其他要素相比,资本与高技能劳动力的跨国流向与HOV理论预期的偏离度较高;与进口相比,中国出口隐含的资本(相对于劳动力)跨国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较高;与最终品贸易相比,中间品贸易隐含的劳动力(相对于资本)跨国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较高。从趋势看,组合要素的总体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趋于上升,这主要是因为劳动力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呈加重之势。中美两国的资本要素价格差异与其跨国流向偏离理论预期的程度负相关,但这一关系对于劳动力要素而言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4.
进口种类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贸易品种类增长的福利内涵和Feenstra(1994)开发的测度进口种类变化的技术方法,利用CEPII的BACI数据库1995~2005年HS-6位数微观国际贸易数据,从种类变化的角度考察了进口贸易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精确机制。我们发现,进口种类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大部分上游行业进口种类的增加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水平效应),而大部分行业自身进口种类的增加未能有效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直接竞争效应)。两种效应的影响机制和作用程度的差异取决于进口来源国和行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机制,利用WIOD(2016)数据库中2003~2014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投入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该作用具有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生产性服务投入对高技术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促进作用显著为正,对中低技术行业的正向作用不显著;生产性服务投入将通过技术创新和融资能力作用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但人力资本效应与理论预期相反,进一步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的形成并创造了服务业价值链,服务要素尤其是国内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提高代表了贸易收益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文章基于TiVA数据库构建了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核算并比较了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的贡献率后得出结论:服务要素整体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率逐步提高,但受到服务业开放、服务要素跨境流动和国内服务要素供给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服务要素对中国出口增加值的贡献度整体不高,并且存在一定的行业差异;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要素的累积和培育是中国提高出口增加值中服务要素贡献率和全球价值链地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1998~2007年中国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使用OP法估算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通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特点的深入研究,分析我国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的状况:2001年入世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快速的贸易自由化阶段,短期通过企业的退出和进入机制促进了要素在制造业行业内、企业间快速自由流动,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由此促进生产率提高。但是长期来看,贸易自由化没有促进要素配置效率的明显提高,有些行业甚至出现倒退。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要素配置效率最低,民营企业生产率居中,要素配置效率却是最高的,再次证实了民营经济是我国最为活跃的经济主体。出口企业比非出口企业有更高效的要素配置效率,因而生产率高于非出口企业,这跟Melitz(2003)的理论预期是一致的,不存在“生产率悖论”的现象。从东中西区域看,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率均值最高,要素配置效率也最高,但区域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9.
赵晓泊  孙杰 《北方经济》2007,(10):23-24
本文应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方法,对2004年北京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一方面北京现代制造业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各要素的作用比较协调,生产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三种要素对于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贡献率.另外,高新技术对于现代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是促进北京市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方法,对2004年北京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一方面北京现代制造业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行业,各要素的作用比较协调,生产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资金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技术三种要素对于制造业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贡献率。另外,高新技术对于现代制造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展和应用高新技术,是促进北京市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一个考察企业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分析模型,并以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样本,从企业规模和行业要素密集类型两个维度对制造业资本错配造成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进行测算。资本错配造成制造业总体全要素生产率较大的损失,且存在先改善后恶化的趋势。规模越小的企业,资本错配造成的全要素生产损失越大,并且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损失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更大。资本错配对要素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6年—2015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使用SBM模型、GMM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降低但降幅较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影响,对低环境规制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对高环境规制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抑制作用,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则具有异质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环境规制的单门槛效应。在跨过环境规制门槛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低煤炭能源依赖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减弱,但对较高煤炭能源依赖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增强。今后应建立健全外商绿色投资机制,根据不同行业发展水平确定环境规制强度,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刘钻石  张娟 《亚太经济》2015,(6):103-110
本文把635个贸易行业SITC 4位分类数据转换成27个工业行业ISIC 3位分类数据,利用工业品外部金融依赖度、实物资本密度、人力资本密度和自然资源密度4个行业特征指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贸易不平衡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在这27个行业中大部分是贸易顺差,这种顺差的变化趋势是向外部金融依赖度高的行业、实物资本密度低的行业、自然资源密度低的行业转移。根据贸易整体要素密度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四个维度表示的贸易结构中,多年来都是进口要素密度指数高于出口要素密度指数,进出口贸易结构不断升级,出口贸易结构升级更为显著。本文还分析了中国与9个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净要素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影响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和创新支撑两个部分,利用1999-200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企业创新投入、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创新投入对工业产出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要素投入仍然是促进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第一因素,珠三角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其他市更依赖劳动力投入;(2)企业创新投入是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源泉;(3)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总产值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珠三角区域创新环境优于其他市;(4)政府创新投入不仅没有有效地增加企业产出,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出贡献反而为负,寓示着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反而可能起到了挤出效应.我们的结论表明,广东产业升级不仅要加大科技财政投入,还需要对现有政府科研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中国和韩国制造业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扩展生产函数和面板数据模型方法研究了各制造业行业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的研究发现:2001~2011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全要素生产率逐渐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落后于韩国。比较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发现:中国所有行业在平均意义上前者大于后者,而韩国则平均前者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必由路径.装备制造业作为工业之母,其数字经济水平是工业技术进步上台阶的重要保障.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收集了2005—2018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及6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资料,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分解项技术进步的提升效果要大于技术效率.最后从数字经济视角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对企业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选取 2013-2020 年中国496 家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运用 ACF 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重点分析融资约束的双重门槛作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结论表明:以融资约束为门限变量,政府补贴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效应在不同门限区间中呈现显著变化;企业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股权集中度在研发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实证分析不仅对政府补贴、研发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同时对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WIOD和TIVA数据库测算了 2000~2015年42个国家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数据,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提高发展水平、推动产业跨国转移和关联产业出口...  相似文献   

19.
程敏 《科技和产业》2023,23(11):203-210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2005—2020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并利用混合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驱动”,总体达到DEA有效,技术效率抑制了其增长速度;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市场化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多,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下降;产业规模、城镇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20.
传统经济增长核算方法忽视了行业间的相互影响,实际上行业与行业之间往往彼此关联,甚至相互依存。鉴于此,文章基于行业间TFP溢出效应的视角,利用1995-2015年中国10大部门数据,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与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及行业间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0大行业TFP增长率增速最快的为采矿业,最慢的为房地产行业;我国经济总体而言是基于要素驱动,TFP贡献不足;行业间确实存在TFP溢出效应,其中制造业溢出比例最大,批发零售业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