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将继续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012年计划完成90万人,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青少年落户。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在社保、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相似文献   

2.
今年陕西计划完成90万户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少年落户。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保、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相似文献   

3.
简讯     
陕西计划今年完成90万户农民进城落户今年陕西计划完成90万户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优先解决在城市出生的非城镇户籍少年落户。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社保、住房、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确保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相似文献   

4.
进城农民和下乡市民是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为主的城乡融合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两类群体。进城农民不同于传统村居农民,他们基于比较收益进城从事非农职业,并可能经过自身的努力成为未来城市中的“新市民”,而下乡市民是在政策激励之下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具有知识、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新生力量。两类人群有着不同的行为逻辑:进城农民基于理性经济人的价值考量,并不会退出在农村的地权,以便于其在城市发展不畅时能够有回到农村的兜底性保障,而下乡市民通常需要获得集体内部成员的心理认同并得到原单位的业绩激励,才能专注于乡村经济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为此,应当鼓励进城农民在不丧失承包权的基础上流转经营权获得财产性收入,为他们在城市发展提供基本住房保障,而对于下乡市民应当允许他们入股集体经济参与分红获得经济激励。  相似文献   

5.
两栖占地不容忽视两栖占地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在城镇工作生活占用了城镇建设用地,在农村又不退出宅基地所形成的双重占地现象。这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下,由于进城农民无法享有和城镇居民同样的教育、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无法完全融入城镇生活,因而还  相似文献   

6.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 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捆绑在一起的城乡歧视性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和迁徙自由,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壁垒。显性的有城市增容指标、增容费、就业行业限制等;隐性的,如对受教育程度的刚性要求、社会保障的歧视、子女入学难、赡养老人难等。  相似文献   

7.
<正>制定出台政策文件,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统筹城乡带来的好处,包括各项政策补偿,如明确农民宅基地、承包地补助标准,落实进城农民住房保障、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待遇,最大限度增强吸引力。为了解城乡统筹发展现状,2013年,江苏省射阳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对城乡统筹试点镇其中的2个镇6个村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农民愿意进城入镇居住占比较高。通过对黄沙港镇、海通镇及两镇的海星村、东方村、海丰村、通兴居等6个村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2003,(11):7-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的法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城乡分治制度将农民限制在所属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自然就业。随着户口制度的松动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农民工群体。农民工一词经历了,临时工、轮换工、劳务工、进城务工人员、外来工等概念演变,最终成一个正式概念。农民工的基本法律特征是身份上是农民、职业上是工人,呈现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民到工人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进城就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给农村和城镇带来了双赢的变化。制度障碍是农民工市民化的最大障碍。这就要大胆创新,打破现行影响农民就业的各种制度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相关制度,有效推进和保障农民工进城就业安居,让农民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步伐,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日前,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长江沿岸29个中心城市达成一致协议,联手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营造和谐大家庭。按照协议要求。各城市将主要做女,三方而的工作:一是加快建立农民工培训与就业的档案制度和服务管理制度,指导解决农民工在劳务合同、工资待遇、社区生活等方面发生的问题,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二是认真落实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项政策,清理对农民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推进农民工医疗和工伤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努力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法律救助、劳动争议等问题,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三是要构建起一个公平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开放式互动就业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12.
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直接影响城乡统筹发展的二元体制的分析,提出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对户籍、就业、保障、土地、行政管理等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和城乡融通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并建立起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廉洁高效的城镇管理体制,以彻底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农家之友》2003,(12):5-5
广西取消农民进城务工不合理限制,免征用人单位务工费200元,办理民工社会保险,强制保障民工工资发放,子女可入当地学校,不得收回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到目前为止,广西全区有近90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但是农民进城务工仍然受到一些不合理限制,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为此下发文件《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做好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其中有不少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我国四省实地调研资料,分析了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的永久迁移意愿、社会保障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绝大多数有意愿留城定居,但多数仍因工作和收入问题移民难度很大,在进城定居这个问题上十分谨慎和理性。移民政策、教育程度和工作稳定状况是影响其留城定居的重要因素。进城就业人员的主要养老方式已经转为依靠自己储蓄,而不再是传统上的子女养老,在长期利益与即期间仍然偏重后者,社会保障意识有待加强。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的永久迁移和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城乡要统筹发展,“减少农民”是关键。如何减少农民?这是各地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紧迫问题。松原市宁江区给出的答案是:打开落户、就业、入学通道,全方位降低农民进城门槛,让农民真正“零障碍”变成市民。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进城农民市民化,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农民不能市民化,就会产生各种矛盾,阻碍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地方只注重城镇硬件建设而忽视农民进城后的后继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更好地解决农民变市民滞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长远来看,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实现这个目标要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关键是要消除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制度限制因素,同时给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为此,应尽快打破城乡、地区就业壁垒,制定平等的劳动行业准入制度,实行公平的就业政策和同等的社会保障,最终实现农民顺利转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就业、社会保障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召开的陕西省重点示范镇2011年二季度讲评暨半年观摩会提出,陕西省将采取5项新措施,进一步加快30个重点示范镇建设步伐。措施包括建立镇一级财政,增强小城镇发展活力;鼓励以农村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引导农民集聚加快实行低门槛落户、进城农民与当地城镇居民待遇同等的农民进城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有一些亟待明确的重要理论与政策问题需要讨论,主要有:农民是不是需要以放弃土地为代价才能获得社会保障、农民能不能带着土地权利进城做市民、农民对农村整理节约出的建设用地是否享有收益权、土地补偿以农业产值为计算依据是否合理,等等。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地矛盾突出,农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引导农民进城,转移农村人口,成为我国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然而当前的土地政策-家庭承包制却在很大程度上是农民进城的制约。因此,创新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发展农地股份公司制将成为引导农民进城,推动农村进一步繁荣、稳定、发展的农地制度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