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南京生态城市建设进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型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特征。南京市作为东部地区中心城市,考量其生态城市的建设进展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南京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量研究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进展。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程度为一般水平;(2)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和水环境质量低下、空气环境质量不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公众对环境满意率低等环境保护问题是阻滞南京生态城市建设进展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廉超  陆凤娟 《当代经济》2018,(13):60-63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时期加速推进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估可发现,广西边境地区各市(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广西边境各市(县)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虽有所提升,但总体排名变化不大.广西边境地区应从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完善土地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角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空气质量和城镇化质量问题成为当前全民关注的焦点。基于《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对全国城市城镇化质量的评价结果和按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测度的全国73个主要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通过协调度计算公式计算二者的协调度,对73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我国目前的空气质量问题不容乐观,绝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达标;(2)东南沿海地区的城镇化质量优于中西部地区,73个城市的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匹配良好;(3)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水平处于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以京津冀地区为圆心的环状分布,越接近圆心协调度越差;(4)空气质量指数和城镇化质量指数相关关系不强,7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与城镇化质量匹配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科学涵义,从资源保障、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环境、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集成赋权法计算得出指标权重,采用标准比值法对2010-2015年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以来,中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整体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近似“V字型”的特征,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推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贡献较大,城市环境的维护与改进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基本保持一致,而资源保障能力的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则贡献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经济、社会、城乡统筹、人居环境五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加权变异系数对河南省2002—2012年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与差异演变过程分析,同时分析了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差异总体缩小的基础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趋势;(2)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两点一带三片"空间格局,以郑州-济源为极点向周围递减;(3)高值市域辐射带动作用弱,核心城市郑州首位作用不突出,中心功能不明显。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域内14市为评价单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测度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均十分显著,但其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广西14市均处于拮抗阶段,而2020年则有9个城市处于协调阶段,有5个城市处于磨合阶段。(3)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2010年广西1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于城市化,只有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而到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城市就达到了8个,仅剩1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4)2010—2020年广西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2010年的大量Ⅲ型、少量Ⅰ型,演变成2020年的5种类型即Ⅳ、Ⅴ、Ⅶ、Ⅷ、Ⅸ。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地质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经济建设的硬环境,也是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软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环境问题,特别要加强城市群地质环境建设,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强化民生保障的生态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8.
云南岩溶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8.14%,石漠化、岩溶旱涝、岩溶塌陷、岩溶水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多发,前人对不同区域从不同层面作了较深入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地质环境承载力、环境地质问题评价指标体系、岩溶水污染、岩溶山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等研究有待深入。云南岩溶山区环境地质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紧紧围绕人类活动和岩溶地质环境二者之间的矛盾,立足人—地系统,进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结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提出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办法,从环境地质学的角度探索岩溶山区生态地质环境重建方案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变迁,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发展中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在城镇化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如雾霾天气的出现(PM2.5),水体污染,光污染,白色污染.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我国政府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背道而驰.这些问题与人类的环保观念淡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在有序的城市建设中一定要注意做好前期的规划以及环保设施的建立,通过对城市环境进行调查、评估以及评价,从而对城市的规划以及建设过程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设计方案.本文将围绕环境保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与用处进行探讨,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针对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与建议,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依据指导.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人口转移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在城市各项基本功能逐渐完善、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甘肃省城镇化发展面临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发掘一条创新、高效、绿色、协调可持续的区域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甘肃省14个市州2005—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等权重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五个方面选取变量指标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pls-sem模型分析各指标对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影响度,实证结论表明:(1)2005—2017年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小波动快速上升趋势,年均增速5.82%,12年间经济因素一直处于最高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处于最低发展水平;(2)经济因素(0.637)和基础设施(0.363)因子载荷最大,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贡献最大;(3)从路径系数看,对城镇化水平影响力依次为环境、经济、社会、资源、人口,人口通过影响社会和环境间接影响经济,最终实现更高的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新型城镇化建设涉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公共服务产品提供、工业化水平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还涉及金融、政策、法律、财政等领域的工作,而金融作为资源配置的平台,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承担重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些年来广西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城镇化比率已经达到45%,但是受制于传统的投融资模式,城镇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很多,城镇化产业支撑乏力,城市空间布局与资源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2.
界定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内涵,构建了包含城镇化、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社会福利、资源环境四个子系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采用2003—2010年的数据,对其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进行熵值法测度,并对其可持续性进行象限图评价,最后结合子系统的得分及权重探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南京等大部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降的趋势,杭州、常州、苏州、湖州、嘉兴五个城市的城镇化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2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较高的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都属于大型城市,但上海、南京城镇化由于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阶段,而杭州、苏州因资源环境的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强;3资源与环境在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促进整个区域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子系统演变规律针对不同类型城市提出不同城镇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2008、2011和2014年为评价时点,采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指标的方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对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性及其时空分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各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大多滞后于新型城镇化质量,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异显著;(2)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均处在颉颃耦合阶段,以中等强度耦合为主,高强度耦合城市渐少;(3)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协调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呈典型"T"型地域分布特征,与优质协调存在一定差距,但呈不断优化态势;(4)城市间的协调性呈弱相似属性随机分布状态,集聚状态趋好但远不及最佳规模效应;协调性的次热点区数增加,冷点区数减少,冷热点演变渐趋稳定,热点区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在对"中等收入陷阱"概念进行一般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并进一步提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采取的几个重要战略性对策:(1)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2)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合理增长;(3)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推进体制改革;(4)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5)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意见》,计划在全市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鲜明、公共服务完善、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幸福感受强烈、示范效应明显的特色小镇,推动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对于郑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郑州市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若干培育特色小镇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要弄清什么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城市化。对于什么是城市化,有不同的表述。一般认为,城市化有以下几个表现:(1)农业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2)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聚;(3)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4)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主导地位;(5)  相似文献   

17.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协调发展为背景,以厦—泉—漳城市群建设为例,介绍了城市群建设发展、正在施工项目和规划建设的重大工程等整体概况;从福建东南沿海区域地质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影响评估方法及计算机评估软件、地质环境修复等四个不同方面,系统提出重大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影响研究对策、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对厦—泉—漳城市群和其他沿海城市群的规划发展和建设具有参考价值,对维护区域地质环境系统平衡、实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协调重大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关系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质环境评价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围绕一定的目标,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在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从资源一环境一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角度出发,全面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作用,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分析作为约束定量分析的框架为基本准则,对地质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并对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进行定量描述。文章论述了矿区地质环境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茂名市是广东省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宜居海滨城市,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须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支撑.本文从茂名市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等方面论述了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的必要性;阐述了城市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并结合茂名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和区域地质特征,提出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工作方法思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遍布全国的城市水问题也愈加严重.为此,政府提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解决城市水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由于政府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主体也就是政府的管理行为进行梳理,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优化相应对策,以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