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干旱是影响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对我国60年来的干旱资料统计,分析我国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结果表明: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的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经济损失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灾害发生的频率也在不断加快,总体上都有不断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我国干旱灾害的成因分析,建立防灾抗旱的社会保障措施和强化旱作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减灾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春节前南方大面积的雪灾,考验了各级政府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本该少雪的南方暴雪成灾,而本该降雪的北方却成了"无雪的冬  相似文献   

4.
试论长江黄河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于昆仑山南北麓的长江黄河,是一对孪生姊妹,是繁衍中华民族的摇篮,恩同父母,堪称“父母河”。但长江水多,常发暴洪,黄河水少,常干旱,沙荒化,有时也发暴洪,造成严重灾害,又是中华民族之心腹大患。如果综合治理,实现毛泽东《念奴娇·昆仑》的理想一抽剑裁山,取长补短,把长江余水北调济黄,消灾造福,化害为利,则“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矣!如何实现呢?解决资金和劳力是关键所在。灾害成因,巨大损失和发展趋势水多失控成灾,水少干旱和沙化亦成灾,原因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导致气候异常,降雨多;反之,降雨偏少…  相似文献   

5.
郝演苏 《经济月刊》2013,(9):138-13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全球粮食危机在1974年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农业成为各国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我国则将农业问题作为政府每年的第一号文件,彰显农业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意义。农业保险旨在保护农民利益在整个农业系统链中,农业灾害一直是重中之重。由于农业灾害多属巨灾,一旦成灾则损失巨大,如何应对农业灾害发展农业保险则又是农业问题研究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业保险能够为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致的经济损失提供补偿,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途径,是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措施,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宏伟  王杰  任光 《大陆桥视野》2012,(16):202-204
新疆天山独特的气候和地质条件使得该区泥石流灾害频发,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该区泥石流的成灾特点,通过对石城子流域故乡河黑石沟的调查发现,该沟泥石流启动机制主要表现为上游支沟坡表崩坡积物启动向主沟汇流和主沟沟道的“消防水管效应”。从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来看,该沟泥石流流速、流量大,一次固体物质冲出量约为2.02万方。2.64万方...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粮食安全问题比较严峻,耕地面积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导致粮食数量问题的主要因素。保护耕地数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确保广东省粮食产量的根本。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78—2008年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成灾面积、农机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化肥使用用量、成灾面积对粮食总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军林  陈小连 《经济地理》2011,31(10):1745-1749
旅游灾害是困扰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者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智能旅游系统及其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即时发布旅游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信息,对旅游防灾意识宣传、旅游灾害监测、旅游灾害预防与提醒以及旅游灾害救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智能旅游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构成特征、技术支撑与架构、服务方式等方面,研究了灾害预警与灾害救助平台技术构成与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
提高公众灾害意识增强公众应对气象灾害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气象灾害多发国家,2009年7月11日重庆市云阳县潭獐峡“驴友”突遇暴雨、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地震灾民遭遇大暴雨、2005年6月10日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遭遇暴雨引发的山洪等三起重大气象灾害中,受灾公众如有一定的气象灾害意识,是完全可以避免灾害的,至少可以降低灾害损失。这三起灾害,以血的教训揭示了气象灾害意识对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应从深入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防灾减灾演练、重点培养中小学学生气象灾害意识等方面提高我国公众的气象灾害意识,增强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灾害管理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灾害档案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已成为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大数据时代下,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灾害档案智能管理、灾害档案数据挖掘、灾害档案知识服务的优势,从运行机制、建设标准、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灾害档案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灾害学原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区域灾害基本特性及灾害区域划分,详细分析了东北灾害区的灾害种类、成因以及演变趋势。本文认为建立区域灾害防治体系是区域灾害管理的关键。以东北地区为例提出了灾害防治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是我国生物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地方之一。从调研来看,目前洞庭湖区地方政府在生物灾害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灾害预警机制初步建成、减灾救灾机制逐步完善、灾害善后工作较为合理。但是在灾害防治基础条件、防治技术水平和防治制度建设等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灾害防治预案体系建设,健全灾害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全民互动救灾体系,推进灾害防治法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江波 《经济改革》2011,(5):19-19
灾害建构论的策略是改写"人"与"物"的关系,发现人的能动力量,正视、直面、充满自信地应对地震和一切灾害。因为汶川大地震,中国人对大灾大难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反思。面对灾害,更多的人在经历短暂的伤痛之后,选择了积极的应对方式,努力探寻战胜灾害的力量,以构建全新、和谐的社会空间。显然,这种以建构性看待灾害意识的形成弥足珍贵。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可以称之为建构性灾害意识。"灾害存在吗?"当灾害来临时,人们肯定不会问这  相似文献   

14.
郭志明 《经济师》2007,(3):14-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有规模大、损失严重的趋势,加强灾害管理对于建立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文章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论述了灾害管理的含义、灾害管理系统的自组织性和协同性,概括了灾害管理的一般方法,指出灾害管理是发展管理。  相似文献   

15.
灾害风险的发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从国家审计的角度,对灾害风险的干预不仅要针对事中和事后的阶段,更为必要而且有价值的是要进行灾害风险的事前干预,即预防性审计,而目前此方面的研究极为缺乏。本文基于灾害风险的种类和级别对灾害风险预防性审计进行了类型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灾害风险预防性审计的架构系统,说明了灾前审计的逻辑构成、关键构件和技术路线。认为其本质是通过系统的审计活动对灾害风险因素进行主动的审计干预,是灾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审计干预行为的综合过程。本文首次提出了灾害风险事前审计的"压力—状态—响应"(PSR)审计系统的思想,这对灾害的事前防御实践、灾前预防性审计的开展以及更全面的灾害审计理论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田玲  高俊 《经济管理》2012,(1):173-181
本文在考虑灾害风险冲击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消费者—政府随机决策模型、权衡福利与财政的得失和理论推演,得到政府最优救灾规模的多维边界。具体救助规模由刻画灾害风险福利损失的各参数内生决定。具体而言,灾害损失程度是导致灾害救助需求加重的直接原因;而消费者的风险厌恶程度则会进一步扩大人们对灾害救助的需求;资本的留存情况和形成效率可减轻政府救灾的压力;灾害发生频率虽不影响最优救助规模,但会对整个社会福利产生消极影响。据此,加强灾前防御、普及灾害科普知识以及提高灾害资金运作效率,可达到减轻救助支出负担、提升灾害救助效果、增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的目的。本文展示了如何设计灾害救助的最优规模,以与实际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动态挂钩。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海洋灾害频发的国家,海洋灾害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从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和预案体系等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基于对适应问题的探讨,并借鉴美日等国在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提出了适应海洋灾害的三类措施,即制度性适应措施、工程性适应措施和技术性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灾害统计中存在着灾害统计指标设置的不合理、统计的规范性差、统计的方法落后和统计的管理松散等问题,这些对当前我国的农业灾害统计工作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针对我国农业灾害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整改并不断给予完善,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灾害统计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参考性.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与贫困耦合关系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肃省最新确定的5个重点扶贫区域中选取了6个市(州)作为典型地理区域,以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这些区域的灾害频发度和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了近10年来灾害频发度、贫困度时间演替轨迹和分布特征,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甘肃省不同地理区域贫困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不同地理区域灾害频发度总体上保持着比较高的程度,灾害频发度的高低与时间不存在相关性,而与灾害类型、灾害发生次数和灾害持续时间有关;各地理区域灾害频发与贫困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很强,特别是受气候变暖的影响,旱灾频发且持续时间较长,以及这些地理区域固有的高脆弱性等因素共同加剧了贫困程度,使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灾害与贫困易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强调防灾、抗灾、救灾三结合,同时发动人民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其中,防灾是指对易发生灾害的地区在灾害发生之前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灾害的发生.减灾是指为抵御、控制和消除灾害的影响在灾情出现时,采取各种措施将损害后果降低到最低程度,包括紧急抢险、转移疏散灾区人口、抢种抢收农作物等.当灾害形成后,政府应当迅速开展灾害救助,组织力量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排灾民生活,尽快恢复灾区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因此,人类社会在对付灾害袭击时,防灾、减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本文提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考虑从建立健全七大减灾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