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北京市提出"世界城市"这一发展目标以来,越来越多的视线投向了历史街区。不当的发展模式不仅会使历史街区自身遭到破坏,更会使其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街区的典型,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文化构成和珍贵的历史建筑。目前其产业发展存在的定位不明确、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限制了什刹海街区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世界城市"的契机,应当以民族性、整体性、协调性等为原则,对什刹海街区的产业进行科学定位、合理规划、环境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2.
城市街区公共安全的建设——以人行道的安全用途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街区公共安全的需求已呈现出多样化和个别化。城市人行道除了承载路人行走的功能外,也具有公共安全的功能。而目前城市街区人行道的安全功能发挥不充分,使得城市街区的公共安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激发人行道自身的安全自治化活力,增强街区居民归属感,树立街道居民自觉监管意识以及充分利用街区公园的特点来提高整个街区的公共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城市再生语境下西方文化街区的理论与实践的梳理分析,厘清文化街区的基本概念,解读文化街区的基本特征,剖析文化街区建设的精神要义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将中西方两个典型文化街区进行比较分析,揭示西方文化街区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以期改变我国文化园区的定位不清与管理错位等现象,并推动我国文化园区的合理定位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街区是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功能管理与城市健康环境建设的基本单元,应对以PM10、PM2.5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较高的实操性。基于城市街区影响大气颗粒物浓度与分布的要素、作用路径,以及国外城市应对大气污染的空间规划策略的经验总结,从控源、引流、集汇三方面提出基于大气颗粒物污染改善的街区空间环境优化设计方法与规划指引内容。旨在为我国普遍的城市街区提出空间形态优化策略,塑造生态健康的城市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5.
城墙内的城市?——中国古代治所城市形态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两汉以迄于明清,历代王朝对于州县治所修筑城郭的政策与重视程度历有变化,州县治所城垣之实际兴筑、维护亦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认定历史时期大部分州县治所在大部分时段里均有城垣环绕,形成"城墙内的城市";相当部分筑有城垣的治所城市,都普遍形成了规模不等的城下街区,有些城市城下街区的面积、居住人口、商业规模都超过城内.因此,不宜以"城墙内的城市"概括中国古代治所城市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6.
城市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形态演变日趋文化化、生态化、人本化发展的客观形势下,特色街区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与日俱增,并呈不断加快发展之势.准确把握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促进城市特色街区的建设和长远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吕刊宇 《城市建设》2011,(3):334-334
以街区为单位来体现一个城市的建筑特色,是实现城市特色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商业的发展以及街区风格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结合贵州地区特色商业街区设计,提出了建立起良好的商业街区形象,营造具有品质的商业街区氛围,能造出人们渴望的街道活力,进而给城市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创新驱动和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街区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体系中创新功能的重要载体。在对创新街区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将我国创新街区总结为中心市区桥梁纽带型、水岸"工业锈带"改造型和远郊高教园区城市化覆盖型3种模式,并结合3个典型案例解析创新街区构建模式。最后,提出创新街区建设要重视创新功能与城市功能融合,创新人才吸引渠道应多样化并发挥支柱核心性创新机构引领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峤  刘修岩  陈露 《经济科学》2024,(1):104-123
城市密度作为城市经济活动集聚的重要表现一直受到普遍关注,其不但能够影响生产率、经济增长及生态环境等,而且对城市的创新效率这一关乎长期增长的因素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匹配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数据库,并结合LandScan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构建了包含企业—年份维度的300多万个样本,基于OLS与工具变量法系统识别了城市内部街区尺度的密度差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街区层面的密度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专利产出,高密度发展的创新外溢效应也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街区尺度高密度发展的作用机制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吸取知识溢出的养分,克服知识溢出面临的地理阻碍。  相似文献   

10.
城市设计对于历史街区保护的控制管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历史街区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与变迁中发展起来的文化遗产,对它的破坏会使一座城市丧失个性与魅力。文章引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城市设计的控制管理作用实现对历史街区景观特征保护的若干范例创造有地方魅力的、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历史街区物质遗产的保护已初见成效。历史街区原住民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的需求是街区继续存在的意义,对街区生活延续、活力再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以原住民为核心,保护的成效必须建立在以原住民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借助历史街区保护的"原住民回迁"模式,以小河直街回迁的原住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整理的形式,评价其对街区保护的成效,并对该模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当前商业空问正在日益朝着体验式商业街区发展,以北京三里屯时尚商业街区和南京水游城为例,进行了商业街区体验空间的设计特点的研究,解析了互动式的综合性城市街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梅  徐碧娟 《经济师》2009,(12):268-269
文章通过对漳州市历史街区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实证分析,得出景区内单体的排位和价值,把握漳州市历史街区景源整体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公园开放的内涵区别于管理开放的研究视角, 依据城市空间密度变化和市民步行需求变化,从城市步行空间 视角,反思通过管理手段开放的收费公园在空间状态上并未真 正开放的现实问题,问题的出现在于收费管理模式引致的空间 模式滞后。以公园城市为理念指导、开放街区化为技术路径, 鉴别城市中心公园在城市步行网络中现有状态与应承角色之间 的差异。多尺度比较传统公园模式与“开放街区”尺度的不协 调性,理清传统公园空间模式向开放公园空间模式的转变途 径,提出以外部城市空间步行肌理重塑内部公园交通,构建公 园空间开放度评价体系(PSOA法)量化开放程度,以期定量描 述空间的开放状态,改善并解决空间的开放问题,更好地应对 城市中心地区的空间变化需求,服务城市步行体系,实现以人 为本的公园空间和管理的双重开放。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9,(12)
2016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打开封闭小区,推进街区制,引起广泛热议。但数年过去,全国并没有兴起推进街区制的高潮。说明打开封闭小区,推进街区制仍然没有一条清晰可行的实施路径。文章通过对我国传统封闭小区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梳理,分析街区制的主要特点及欧美国家实施街区制的主要经验,并深入分析我国推进街区制的主要益处及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我国推进街区制的主要目标,即构建商业—住宅—休闲和谐相处模式体系及主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许超  张琼琼  郑璇 《当代经济》2018,(12):106-107
以西班牙巴塞罗那22@创新街区为例,分析其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创新街区崛起的背景、过程、策略及特点,着重对其在顶层设计、产业集群选择、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最终为城市科技创新要素的集聚模式构建提出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街区制的提出引发社会争议与关注,从组织学的视角分析,争议源于组织不同主体各自利益的考量.然而,街区制的实施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下面临着诸多困境,但街区制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因此要科学有效治理其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大街是辽宁省对外最先开放的街区,与辽河毗邻的区位优势是西大街发展的前提.如今辽宁省提出"五点一线"规划.西大街恰逢营口市经济开发区旁.通过对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旨在为西大街这一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大街是辽宁省对外最先开放的街区,与辽河毗邻的区位优势是西大街发展的前提.如今辽宁省提出"五点一线"规划,西大街恰逢营口市经济开发区旁.通过对其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旨在为西大街这一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麦艳 《经济师》2015,(5):176-177,181
特色商业街区是城市的形象和名片,也是城市繁荣和发达的重要象征,特色商业街建设是梧州市经济发展"三步棋"中重要的"一步",要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街区,梧州需做好六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