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商》2011,(10):66-70
已近而立之年的任富佳,和他即将要掌管的老板电器年纪相仿。初上赛道,任富佳做卓越企业的欲望就已经尽情显现。  相似文献   

2.
生意经     
《饭店世界》2009,(4):27-27
父亲临终前,交代给儿子赵国明一句话:“一定要招待好齐叔。”这句话让赵国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父亲做了一辈子生意,可对自家的生意为什么好这个问题,父亲始终不说。赵国明曾多次问过父亲,父亲只是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人做好了,生意自然就好。这算什么经验?赵国明觉得父亲在故弄玄虚,一定是怕他知道了,禁不起同行的旁敲侧击,把自家秘密透露出去。他想,等父亲把生意交给他时,自然就会告诉他经营的秘诀了。  相似文献   

3.
红梅的家     
伦子 《华商》2014,(12):45-46
红梅两岁的时候,一次发高烧,昏迷不醒。父亲连夜抱着她去医院。路上,已经昏迷了一天的她,突然睁开眼睛,清楚地叫了声:“爸爸!” 父亲后来常常和她提到这件事,那些微小的细节,在父亲一次次的重复中,被雕刻成一道风景。每次父亲说完,都会感叹:“你说,你才那么小个儿,还昏迷了那么久,怎么就突然清醒了呢?”这时候,父亲的眼睛里满满的都是温柔和怜爱。说得次数多了,她便烦,拿话呛他,父亲毫不在意,只嘿嘿地笑,是快乐和满足。她的骄横和霸道,便在父亲的纵容中拔节生长。  相似文献   

4.
画家林蔚     
《上海商业》2011,(3):67-67,69,79
林蔚,祖籍福建,出生书画世家。父亲林松涛在国画和书法方面均颇有建树,自幼深受父亲影响,耳濡目染,酷爱画画。  相似文献   

5.
断箭     
春秋战国时,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支箭。父亲郑重地对儿子说:“这是家传宝箭,佩带身上,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相似文献   

6.
父亲才六十五岁,刚刚到了该享福的年龄,好日子也刚刚开始,然而无情的病魔——肺癌夺走了父亲原本旺盛的生命,吴庆华无奈的痛苦着、恨着,他痛苦自己有多少钱也换回不了父亲的生命,他恨害死他父亲的罪魁祸首——香烟;他更无奈自己无法改变香烟的寿命比父亲的寿命还长,直到有一天……  相似文献   

7.
张代 《致富天地》2007,(10):10-10
小邓老家在云南省镇雄县,父亲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在农村。他小的时候,由于父亲收入不高,一家4口只能分别蜗居在农村和父亲单位一间很小的居室里。尽管日子过得很苦,父母却把心血全都倾注在了他和弟弟身上。1999年,他考上了一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每年需要几千元开支,而身为家中顶梁柱的父亲又在一年前下了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王跃文 《华商》2014,(15):75-75
作为一位瑶族诗人,黄爱平的诗歌里有一种强烈的对瑶族文化血统的追忆,对瑶族文化虚根的抗拒。他的血脉里流淌的是瑶族的血液,瑶族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注定了他诗歌灵魂的沉重和苍凉。他不断地用诗歌追问、寻觅,试图印证他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执著而又迷惘。他在《父亲回家》‘诗中这样发问:“谁是他的父亲/谁给他讲述已经逝去的秋天/讲述鸟巢与河流/劳动与汗水/谁会告诉他/生活是一件严肃的事?”诗人在急切的追问之下,又说:“父亲……我不认识他/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诗人对父亲的渴求和追念是那么焦灼迫切,而父亲在他眼里却又那么的模糊。父亲只能在诗人的遥想中出现,作为诗人的自己,却“不知道他的脏脸和烟卷/更不了解/他的酒量和哭泣……”诗中的父亲是一种隐喻,是诗人对瑶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血统日渐失传的伤痛,是对日渐模糊的瑶族特征的沉重喟叹。父亲是根,根的缺失使得诗人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认知变得惶惑而茫然,所以他在诗中说,“事实上/我也不认识我自己。”  相似文献   

9.
龚细鹰 《华商》2014,(8):1-1
一天,与一位朋友吃饭,恰好父亲来看我,我便把父亲接来一起吃。父亲是个寡言之人,吃饭期间,他一直静静地听我们聊天,很少插话。回家的路上,父亲说:“你这个朋友,不可深交。”我愕然,问道:“爸,怎么了?”这个朋友,是因生意认识的,我与他合作过几次,对他印象不错。  相似文献   

10.
南方  马金辉 《商界》2007,(3):92-94
11年,富有的父亲身边情人换了一个又一个。敏感的儿子为了重新拉回父亲,也和父亲的情人们争了11年。到最后,彻底绝望的他竟然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唤回那早已失落的父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浙商》2008,(11):106-106
有位男童很爱吃糖,但他的父亲很穷,没有能力经常买糖给他吃,而小孩不懂事,经常向父亲要糖。父亲想尽办法去制止他,决定请住在他们附近的一位贤人劝他的孩子停止吃糖。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开拖拉机的,在工地上帮包工头运材料。一天,他上工地运槽钢,一个工人(与我父亲认识但不是装卸工)主动帮忙,站在拖拉机后面指挥我父亲倒车,我父亲倒了一段后,他喊再倒一点。他没有意识到后面已没有退路,我父亲也不知道,刚一倒车就把那个人撞倒在墙上。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死亡。事后处理说我父亲要负全责。我想,虽说我父亲的责任很大,但那个人不是装卸工,指挥倒车应该清楚自己所处位置的危险。请问,他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工地包工头是否应该负连带责任?读者陈丽晋陈丽晋同志:您好,鉴于您对该事件的陈述较简…  相似文献   

13.
断箭     
《中国供销商情》2006,(6):43-43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擂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  相似文献   

14.
养鸡     
养鸡修远右手/图儿子对于父亲的做法很不理解,搬到城里,偏偏还要在阳台上养一只鸡。而且奇怪的是,儿子发现父亲为了养鸡,每天都要到街头巷尾寻一些泡沫块回来,并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父亲喂鸡,总是扔一块干净的泡沫在地上,然后看鸡啄着它翻滚,这时父亲就像忘了周...  相似文献   

15.
黄胶鞋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或象征,但在我父亲眼里,更是一种精神。父亲是一位退休工商干部,大家都尊敬地叫他赵老师,父亲曾在不通公路的高寒山区小学任教22年后,上世纪80年代进入宾川县工商局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经贸世界》2005,(2):72-73
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了。  相似文献   

17.
让噪音止息     
父亲带着他到河滩上捡石头,父亲告诉他,远古时代的人不会说话,更不会写字,他们要交流内心的感受时,就仔细地挑选一块小石头放在对方的手里,从石头的形状、重量和质感里,对方就能感受到你的心意。  相似文献   

18.
路鸿 《国际市场》2008,(3):71-71
我喜欢线装书,始自父亲留给我的《百家姓》和《三字经》。这两本书父亲都能背,尤其是《百家姓》,他老人家曾经手指其中的姓氏考过我和女儿,我们还真的不认识,有的还读错了音。  相似文献   

19.
左眼右眼     
日本剑客柳生十兵卫有个传说:十兵卫年少时,与要求严厉的父亲比剑。父亲铁手无情,伤其左眼。他的即时反应是以手掩其右眼。父亲很诧异:“你的左眼受伤,理应以手掩左眼才是。为何掩右眼呢?”。  相似文献   

20.
陈利华是浙江上虞人,开始做生意是给父亲帮忙。因为父亲开着一家蜜饯加工厂,随着人们的口味越来越刁,甜腻腻的干果生意已经越来越不好做,市场日见萧条。陈利华的父亲无法挽回局面,陈利华只好出面救驾。他的朋友多,但朋友要帮忙也不太容易,因为陈利华需要就着父亲的厂房设备。后来有一位朋友给他介绍了一家浙江绍兴的企业,人家要他帮忙加工鱼干。开始陈利华还不想做,但是看着厂子停在那里,机器每天都损耗,厂房要交租金,工人要发工资,陈利华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