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美国专栏作家保罗·法瑞尔撰文称,未来十年(2012至2022年)将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将是伟大的创新之战,胜利者将成为21世纪的超级大国。美国还能维持其领导地位吗?许多人预计中国对创新、技术、教育与创意的大量投资将获得回报,使中国在2022年取代  相似文献   

2.
媒体速览     
2008,世界关注中国说中国是一个"既强盛又脆弱的超级大国",很多美国人会有疑问:"脆弱?中国似乎不脆弱呀。"但是,在中国,人们会说:"超级大国?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3.
媒体速览     
2008,世界关注中国说中国是一个“既强盛又脆弱的超级大国“,很多美国人会有疑问:“脆弱?中国似乎不脆弱呀。“但是,在中国,人们会说:“超级大国?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的中期发展问题,包括“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必须要跳出狭隘的眼界,尤其要摆脱既有的惯性思维,着力从历史和世界大视野审视中国未来几十年如何实现第三波转型,进而在此基础上,确立中国的阶段性发展方略和阶段性改革方略。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针对世界形势和中国大势的变化,以外交关系为主线,通过积极作为,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的战略主动权,为中国未来描绘了美好的画卷。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的成果,是中国走向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境界。中国的特色大国外交之路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风范,同时也与世界分享中国成就、中国机遇、中国未来。特色大国外交,实际上就是中国作为"新型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中国发展带给世界的是机遇,中国的繁荣、稳定与崛起对于世界来说也会是最大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外交风范向世界传达的是中国诚意、中国胸怀、中国道义、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2035年前后,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过美国。中国的发展目标是经济规模超级大国而非综合超级大国。中国的长期发展面临诸如台湾问题、美对华战略问题与和谐发展问题等的困难和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现在和未来中国在国际舞台要发挥的作用,合作、和谐是其崛起和发挥作用的模式,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是其作用的领域和形式。现在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的稳定和发展,通过联合国相关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和各种犯罪活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国际发展援助和扶贫开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等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上,中国将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合作和谐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书架     
《中国:下一个日本?》作者:王国培出版:浙江人民出版社定价:30.00元什么才是造成日本"失落的十年"的罪魁祸首?巨大的本币升值压力、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居高不下的房价……日本经济的历史是否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周刊》2005,(46):10-10
在经济上,中国扮演亚洲引擎;地理上,中国和东亚毗邻;实务上,过去十年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外交十分成功,各国唯一的选择,都是和中国接触。中国不做霸权,不做超级大国,而是作区域经济合作伙伴,以“软实力”影响了这一地区。  相似文献   

9.
洪琳 《西部大开发》2015,(Z1):70-71
世界需要怎样的中国?是一个探讨多年的老话题。每到年尾岁初,这一话题都会引起世界热议。话题之所以能一直热度不减,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国不仅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大国;二是以往大国崛起都摆脱不了"修昔底德陷阱",中国能打破这一模式吗?平稳健康发展的中国有益于全世界作为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对全世界都是不可或缺的,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如今,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全球第二,在世界经济体中占有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不断加速发展.这是经济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此前.几乎没有人对此有所预见,而现在,则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到2050年.十几亿中国人将会创造全球最高的年度总计实际国民生产净值。  相似文献   

11.
杨士龙  温泉 《中亚信息》2012,(Z2):13-17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二次元首理事会于6月6~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上合组织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首次峰会,在这个年轻的地区国际组织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历史,特别是重大历史往往是瞬间创造的"2001年6月15日上午9时许,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宣布"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开幕。他说:"今天,公元2001年6月15日,将载入史册。我们在这里隆重聚会,将宣告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诞  相似文献   

12.
一个虚构的故事被拍成八部电影,打造了一个特独的魔法世界,产生了近200亿美元的价值.你以为听错了吗? 没错,这就是文化产业特有的魅力.可惜,这个案例不是中国的,这个故事是哈利·波特. 在未来,中国的文化产业如何发展,能否创作出"哈利·波特"式的神话,如何让中国"文化"创造出更高价值,这是"京交会"文化板块探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盟双边合作全记录之三:金融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东海 《珠江经济》2007,188(4):6-7
十年前,一场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机使得东亚经济高歌猛进的增长态势戛然而止。十年后,包括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流动性过剩在内的外部冲击和金融风险日渐积累。令人担心的是,未来5 ̄10年东亚地区还将重蹈上一次的覆辙吗?中国还有上一次的幸运吗?  相似文献   

14.
汤效禹  沙鹏  张虹 《中国招标》2012,(12):55-57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部下的军官们,一致强烈要求杀掉蒋介石。周恩来同志受党中央委托,亲赴西安,面对群情激愤的军官们,他说:"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可是,杀了他以后怎么办?局势会怎么样呢?南京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国家、民族的前途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  相似文献   

15.
【德国《明星》7月19日】从一个病恹恹的大国到世界经济中的超级明星:中国在过去30年间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成功传奇。所有专家都一致认为,中国将在2009年取代德国,成为出口世界冠军。最迟到那时,所有德国人都会清楚地看到,这个超级大国正在以什么样的速度搅乱全球的等级秩序。这对德国工业而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对中国来说却只是其冲击世界经济冠军途中的又一个路标。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2015,(4):150-151
2015年3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对于这位大国领导人来说,为期两天的博鳌之行既是一场重大的多边外交活动,更是展示中国与世界深度交融的象征,也是中国从参与到引领国际事务的一个标志。"博鳌时间"里,习主席都在博鳌小镇干些啥呢?让我们一睹为快!开幕式主旨演讲集中阐述"命运共同体""博鳌时间"里,最受关注的无疑是开幕式习主席的演讲。今年年会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及命运共同体,当天,  相似文献   

17.
董彦 《中国报道》2013,(1):24-25
中国经济可能经历又一个"黄金十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发展仅仅为了追求较高的GDP增长率。如果成功转型,中国将踏入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之列。"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实现一种’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提高"。"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进入到历史性变化的新阶段,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意义变得更为重要。当今世界发生了一些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事件,世界处于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口。新型全球化模式的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方向和方式、国际政治权力的位移和下沉、信息和交通技术变革带来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与新历史观塑造有关的国际关系教育等问题,都是当代世界面临的迫切问题。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把握新机遇,确立中国与世界互进的共同价值体系,完善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经济和社会基础,提高在国际体系中的协调和协同能力,加强中国的全球行政能力建设,探索多极化的新管理模式,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互识等,都将是未来中国内政外交进步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向来重视国际关系道德教育,以怀仁重义著称于世。中国会作为一个强大而又使人可亲的国家,推动世界向更为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锐 《开放潮》2002,(12):23-24
中国经济在2002年的出色表演令世界主流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接下来的2003还会好戏连台吗?GDP在未来一年完全可达7.5%——国家经济信息预测中心发布的权威数字又把一个灿烂的年成提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的中国外交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在 2 1世纪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外交战略从属于国家战略并根据国家战略的变化而变化。未来 2 0年随着中国建设小康社会而产生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中国的实力、国际地位、国际利益和外交战略也将逐步演变 ,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及国别与地区战略也需要变化与调整 ,其发展变化的方向要求中国更加开放 ,更深刻地融入世界 ,寻求与亚洲及整个世界更广泛和深刻的“共同发展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