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形式的变化是服从于其投资战略和动机的。具体到我国,并购已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战略性举措,它是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和动机的调整而出现的一种主要的投资形式。在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阶段,跨国公司采取的是小规模试探性投资战略,建立合资企业是其首选的投资方式。随着中国融入世界经济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与国际规  相似文献   

2.
一、并购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战略性举措 当前,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形式,而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形式的变化是服从于其投资战略和动机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竞技场”,战略性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企业成长驱动、国家资源战略驱动和全球竞争压力驱动是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战略性海外并购的三个主要动机。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的特点是重视长期战略利益、大规模借助了外部融资、把握时机逢低吸纳和中国政府的态度转变。短期盈利能力、全球业务整合、适应国际法律规范的挑战是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将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但是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效应,如产生垄断、挤占市场、挑战我国经济自主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所以,对跨国公司并购行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规制,尽可能减小或消除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动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跨国并购迅猛增长 ,成为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中国对加入WTO开放承诺的逐步履行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禁令将解除。这既是在与国际惯例接轨 ,也符合中国国情。可以预见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即将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是什么原因促使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并购中国的国有企业 ?是什么原因促使国有企业主动寻求跨国公司的并购 ?在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的道路上 ,存在着哪些阻力 ?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购化趋势动因的分析,发现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获得市场支配力是跨国公司既定战略目标,而并购则是实现该目标最有效手段。政府对外商投资领域放宽、并购政策法规完善为外资并购提供了制度环境;国内成长起一大批具有收购价值的企业以及大量国有无形资产被低估、忽略为外资并购提供了丰富目标对象及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产业集聚化趋势、本土企业配套能力的增强,既鼓励FDI进入,又降低并购风险和成本。而并购行为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则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7.
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近几年服务业正成为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文章重点研究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经济效应,通过分析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以及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产业价值链效应、就业效应及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得出我国必须有步骤地开放国内市场,健全体制,才能更好地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我国服务业.  相似文献   

8.
诠释并购动机--跨国并购投资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推动力量,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投资格局变化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针对日益频繁出现的跨国并购现象,西方学者已提出了许多理论,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跨国并购投资的动机。一是成长导向理论(Growth orientation),其认为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动机是为了拓展  相似文献   

9.
宋文霞 《商场现代化》2007,(32):289-290
近年来,外资并购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重要方式,这些跨国公司利用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在我国很多行业形成垄断,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扰乱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关系到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并购,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反垄断法明确提出外资并购要进行反垄断和国家安全两种审查,通过对当前外资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剖析,借鉴国外对外资并购规制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对美国直接投资规模迅猛增长的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战略性资产对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战略性资产对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从"中国—美国"视角给出经验证据。结果表明,战略性资产对中国在美国OFDI选择并购模式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中国跨国公司选择以并购还是新建投资进入美国时,由于不同所有制企业海外投资目的和动机存在差异,战略性资产仅对民营企业的跨国并购产生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前后战略性资产对中国在美国投资的影响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外资在华并购的现状及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外资在华并购的现状分析 90年代中期以后,外资对我国的跨国并购逐渐增加,并呈火烈之势.据有关媒体报道,沃尔马、福特、丰田、联合利华等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制定了雄心勃勃在华收购计划,可以预测,今后一段时间,并购将是国际投资者(主要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形式,过去那种先栽树、后摘果实的投资模式也许会让位于直接购买果园的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宋文霞 《商场现代化》2007,(11Z):289-290
近年来,外资并购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重要方式,这些跨国公司利用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在我国很多行业形成垄断,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扰乱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尤其是跨国公司对关系到我国战略性产业的并购,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反垄断法明确提出外资并购要进行反垄断和国家安全两种审查,通过对当前外资并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剖析,借鉴国外对外资并购规制的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陈宇 《商界名家》2006,(5):28-32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并受1995年以来国际新一轮合投资潮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主要是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再到大举并购我国发展潜力较大的优秀企业。这是跨国公司一项战略性的重大举措.而且来势很猛。  相似文献   

14.
外商独资企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那么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种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何、我国企业和政府应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首先运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从新建外商独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以及原有合资企业的增资扩股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独资化现状,然后从交易成本理论和国际市场进入选择折衷理论两个角度探讨出现这种趋势的动因。接着分析这种独资化趋势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外资并购中政府的角色与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国际贸易》2006,(6):56-60
2005年年底,我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达6224亿美元,外商在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开始从合资、合作到独资建厂,发展到大规模合并、收购、接管(以下统称并购)我国重点敏感产业和龙头企业,外资并购所导致的产业安全问题日趋凸显.借鉴美加等国的立法经验和实践,建立外资并购国家产业安全审查法律制度,完善政府职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外商在华投资的趋势,中国已经成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外资在中国的并购热潮的原因较多,比如,中国政府放宽限制、国内企业发展成熟、外资看好中国前景、全球流动性过剩、全球商业竞争加剧等等。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本文提出了我国应对外资并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析外资对我国企业的并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外商并购我国企业已成为其在华投资的主要方式。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动机是追求高额利润,占据投资场所,并为其全球战略服务。这种并购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我国应正确引导,通过法律监管,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将其消极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  相似文献   

18.
随着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逐渐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热门地区,大量的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撤资问题也逐渐地凸显出来。本文以江苏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为例,分析其撤资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跨国公司全球和在华投资环境变化、全球和在华战略调整以及中国加入WTO重大事件为背景,从战略和动机与投资区位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角度,提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因素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 ,跨国并购空前活跃 ,已成为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和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外商直接投资的最新发展变化对中国吸收外资已形成挑战。面对挑战我国应尽快与国际接轨 ,实行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行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以抵御外资的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