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镇村公路四通八达,集镇建设突飞猛进。去年,刘岗村被列为省“宜居村庄”建设示范工程后,黄龙镇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发展模式采取先规糊、后建设的办法,实施整村推进,计划完成6纵5横12条主街道道路硬化工程,1209户标准化住宅新建任务。  相似文献   

2.
连续十几天,他开着私家车护送发热病人从镇里到区里。工作结束后,他自我隔离不去单位不回家,独自一人吃住在车上。妈妈打来电话,他说领导安排的紧急任务需要完成;妻子打来电话,他说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刻,不能拖后腿;儿子打来电话,他说伯伯叔叔们都在忙,爸爸不能落后了。这位为了避免家人担心、始终没向家人说出他在护送发热病人实情的人叫周伯清,是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的网格员,当地群众称他是最美抗"疫"战士。  相似文献   

3.
正襄州位于鄂西北部,绕襄阳市区。湖北省原省长张体学说:"襄阳县(襄州区)就是一棵‘大白菜’,县城(市区)是‘白菜心’,襄阳县(襄州区)的乡镇就是菜心子外面的‘白菜帮子’。""白菜帮子"上的襄州百万人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穷得叮当响。苦得太久的襄州乡亲硬是从这个"白菜帮子"上,一锨一锨地把穷根挖掉了。到2018年,襄州区跻身全国百强县(区)第89位,湖北省县域经济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的乡亲们却说,插柳还需多用心,无心插柳可不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里几乎是家家种柳条,户户会柳编。"5月18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程河镇赵营村村民王平云告诉笔者。程河镇是全国三大柳编基地之一,有着300多年种植柳条、加工柳编制品的历史,享有中国柳编之乡的美誉。"只种不编,一亩三千。连种带编,一亩近万。"在程河镇,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中国老区建设》2012,(3):44-45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魏庄社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2012年1月7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魏庄社区举行了股权证发放暨首期分红仪式。当天发放股权证1200余份,发放红利200余万元。魏庄四组的陈先正一家6口人,领回了6本股权证,这次分红即分得了1.2万元的红利。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彭王等7个村、52个村民小组,仅有3个村、22个村民小组的村民饮用地下水,有30个村民小组仍靠小土井和压水井提供生活用水。井深一般在15米以内,因是地表浮水,水质差,杂质含量大,硬度大,口感不好,村民称之为"碱水",  相似文献   

7.
编辑部: 2012年第8期《中国老区建设》“老区呼声”栏目刊登了《黄集镇饮水安全资金缺口谁来补》一稿一,反映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田湾村、薛刘村存在的饮水问题,引起了襄阳市襄州区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是农业大镇,全镇有耕地面积17.5万亩,曾连续多年荣获"襄阳市粮食生产大镇"称号。2013年8月,一场大旱突袭,黄集大地变了模样:沟渠无水,河干堰枯;玉米无粒,芝麻夭折,花生枯死。政府虽努力组织群众抗旱,但杯水车薪难解旱情。黄集40多村,重旱者达十之八九。今年4月初,黄集镇20个村的小麦油菜虽然旱情严重,  相似文献   

9.
正当大批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寻梦的时候,一位在北京落户安家的白领却选择了回乡创业。这位与羊共舞的研究生"羊倌",如今已经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他带动的100多户养殖户,户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羊倌"喜欢《牧羊曲》清晨,我们的汽车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峪山镇的山路上缓慢爬行,微雾浸润的山路显得格外清新。驾驶汽车的襄州区宏基庄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比一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张岗村青年张华雨,中专毕业后外出打工多年,打算回乡自主创业。镇老促会动员他创办养牛场,走养牛致富的路子。在镇老促会的支持下,张华雨投资20多万元,在自家承包地上建起牛栏10间,购买牛犊72头,办起了"张华雨养牛场"。  相似文献   

11.
正梅花、油菜花、桃花、格桑花……近几年,奉化溪口镇的新建村因为花成了"网红村"。每逢周末,这里就会涌来浩浩荡荡的自驾车队伍,动不动一天上万的游客进入花海。不仅是新建村,在奉化区的各个地方,都有花有景有人气,做大做美"花"文章。近年来,奉化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桃文化节、大堰生态文化节等赏花活动为载体,持续放大"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城市品牌,以花为媒推动"全景奉化"打造,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在美丽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在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召开的纪念建党95周年暨庆祝"七一"表彰大会上,年过七旬的方岗村退休教师陈典告被授予区"优秀党员"称号。走进方岗村,只要提起陈典告的名字,乡亲们无不交口称赞。退休教师成"护路工"2005年,陈典告退休了。突然闲下来的他,总觉得应该干点什么。有一天,陈典告注意到从襄洪路通往方岗村长1.5公里的路是沙石路,路面坑洼,行走不便。陈典告找来扁担,到河道里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读者评刊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值得探讨贵刊今年第7期"特别策划"栏目《集体经济何时东山再起》一文很好,回答了当前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期"卷首语"《农民欢迎什么样的集体经济》与"特别策划"相呼应,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集体经济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靠什么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当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不统一,不少人对发展集体经济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本期"特别策划"站在时代高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对社会舆论起到了正确的引领作用,值得称道。(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刘天社)  相似文献   

14.
在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中,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严把干部选任关,将村级"两委"班子候选人名单通报给国土部门逐一审核,把候选干部是否有违法用地、违法批地行为做为硬性考核指标,实行"一票否决"。 笔者从襄阳市国土资源局襄州分局获悉,就在近日区组织部门报送的村级"两委"班子候选人名单中,东津镇有9名村级"两委"候选人因为违法用地、违法批地被否决。  相似文献   

15.
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的大走访活动中,收集、了解到农民反映的问题2500多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7万多条,对收集的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分析,当前农民关注的"三农"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走进大余县黄龙镇大合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整洁的村道和清可见底的水沟,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怡人的风景,所有这些,都是“三清三改”带来的喜人成果。黄龙镇大合村属扶贫开发重点村,地处丘陵地带,全村座落在323国道两旁,总面积6.67平方公里,有11个自然  相似文献   

17.
明知错过了桃花期,但无法了结的桃花缘驱使我在4月底的一天,前往大青山东坡山麓观赏十里桃园。刚下过一场雨,泥泞的山路使车望而却步,从农家借了胶靴,步行数百米来到园艺村大坝村民组人家的桃园。桃树一棵挨一棵,子大的青桃子,一棵树上有一、二百个,果农在一旁满有把握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园艺村种桃已有百年历史,由于这里的土壤、气候非常适宜桃树的生长,种出的桃子个大、味甜、水分足,远近闻名。村书记何贤忠介绍说,村里一直人多地少,人均半亩耕地还不到,为了最大限度挖掘土地潜力,有着种桃历史和经验的勤劳的园艺人很早以前就…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集镇老促会自1999年成立后。便把群众脱贫致富当己任,想方设法拓宽群众致富渠道。2013年黄集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黄集镇老促会工作多次受到市、区肯定。该镇的主要做法体现在“四抓四促”。 抓宣传,促氛围。一是大张旗鼓进行宣传。通过横幅、固定标语、宣传车、召开会议、开展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使各级党员干部服务老区建设的意识大大增强。二是宣传报道成绩斐然。黄集镇专门成立了新闻宣传报道组,近年来在各级报刊、杂志、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发表反映老区工作的稿件180多篇。  相似文献   

19.
4月桃花刚开,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霞峰村桃农的手中已经有了一沓沓来自四面八方的购桃订单.村民张富秋一边收拾桃园,一边乐呵呵地说:"俺的桃子还没结果就已经找到了买家,再也不用愁销路了."  相似文献   

20.
编辑部:《中国老区建设》今年第5期刊登《峪山镇红色旅游资源尚待开发》一文后,襄阳市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当地干部群众的建议高度重视。5月3日,襄阳市老促会会长张振华与市老促会秘书长胡严松、副秘书长严祖堤和襄州区老促会常务副会长裴金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