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9月,"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在德阳率先启动,在实施过程中,德阳粮食部门坚持以"创新服务、便农惠农、履职尽责"为工作着力点,通过重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粮食烘干清理服务等措施,多方位的开展粮食产后服务,有力地促进了粮油专合组织、种粮大户的发展,同时为带动农民增收、推进节粮减损,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并在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云南省粮农面对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以及对粮食产后服务提出的新需求,在对云南省粮食生产情况、仓库仓容、粮食烘干能力、粮食清理能力、粮食流通及粮食加工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云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四川省粮食系统以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导向,创新推进"全域覆盖、全优服务、全链延伸、全面提质"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粮食产业经济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17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均大幅增长。坚持产粮大县全域覆盖,构筑粮食产后服务新体系近年来,四川省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载体,在全国率先实施"川粮产后服务工程",为"耕者"提  相似文献   

4.
各地     
正四川:着力实施"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计划"近日,四川省粮食局印发了《深入推进四川省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根据方案,四川省将规范开展"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创新开展"川粮放心粮油工程",启动"川米优化工程"和"川粮品牌提升工程",大力开展川粮"三产融合"示范工程和川粮"3+2"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工程等六大工程。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提高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着力实施"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9月,"川粮产后服务工程"在德阳率先启动,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德阳粮食产业发展实际,德阳粮食部门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总体要求,以服务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大局为己任,充分发挥部门工作能动性,积极作为、敢于突破、勇于创新,通过重点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粮食烘干清理服务等措施,多方位开展粮食产后服务,在提升粮食烘干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面贯彻落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21,(6):25-26
近年来,四川粮油批发中心直属储备库发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聚焦科技储粮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节粮减损重点任务,发挥自身在粮食仓储硬件条件,以及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第三方智力支持,集中力量开展技术革新和课题攻关,不断推广应用绿色储粮节粮减损新技术、新方法,为提高企业科技储粮水平和推进粮...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开展粮食科普活动?如何更好地发挥家庭在节粮减损方面的作用?2014年粮食科技活动周确立了"科学食粮,健康圆梦"的主题,而粮食部门作为开展粮食科普活动的主力军,下了一招"粮食科普进社区进家庭"的妙棋。我国粮食产后浪费数据惊人,其中,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不可轻估。其中原因一是节粮意识淡薄,如随意倒掉剩余饭菜、过度采购导致过期发霉等;二是缺乏营养知识,如以为大米越精越好、面粉越白越好等;三是缺乏储粮常识,粮油变质只好弃之。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粮食行业多措并举,从粮食收购、储藏、加工、包装、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取得显著成效。——抓好粮食收购和产后服务,帮助农民减损增收约1400亿元。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形势下,大力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为售粮农民提供烘干、清杂、过筛服务,促进粮食提级进等。遇到连续雨雪等不利天气时,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农民搞好晾晒整理和庭院保粮,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各地  相似文献   

9.
正收获时节,江苏省溧阳市3家首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粮食清理、干燥、储存、加工和销售等全链条服务,解决了农民"丰收后的烦恼",受到当地粮农的一致好评。据了解,2017年,国家有关部门以粮食产后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五代"  相似文献   

10.
1产后环节粮油科技工作的内涵 1.1储粮保粮包括准低温优质稻保鲜储粮、储粮害虫综合防治、储粮害虫发生预报方法、农户储粮技术普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始终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话题,粮食安全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高青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在国家全面实施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大背景下,在高青县区域内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通过整合高青县粮食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组织,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粮食产后损失通常包括收获、储藏、运输、贸易和加工等环节中的损失。其中,储粮环节是粮食产后体系的核心环节,连接着粮食价值链的上下游,是后续各个环节的基础,其损失率决定了能够进入食品供应链的数量。在我国粮食储备结构中,农户储粮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30%-50%。由于部分农民储粮意识薄弱、储藏条件差、缺乏科学的储粮技术和完善的储粮设施,  相似文献   

13.
<正>第九章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共同行动的粮食节约减损机制,减少粮食流通各环节损失,构筑"无形粮田"。到2020年,每年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浪费1300万吨以上,损失浪费率下降40%以上。第一节促进农户源头减损鼓励藏粮于民,积极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建立和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促进农户粮食储藏科学集约规范发展,引导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  相似文献   

14.
粮食产后服务是整个粮食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粮食企业服务“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在目前粮食种植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原来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种粮农户的需求.为有效应对粮食产后损失,解决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后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绵阳市游仙粮油购销公司作为国有粮油购销企业,在加快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为农服务的设施优势,提高粮食科技水平,加强农企合作,促进协调发展上下了很大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为应对高库存下的安全储粮压力,全面落实、层层压实粮油储存安全责任,确保粮油安全储存,国家粮食局制定了《粮油储存安全责任暂行规定》。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全储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的原则,建立粮油仓储单位、政策执行主体、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明晰、分工负责、有机统一的安全储粮责任体系。暂行规定称,粮油仓储单位是安全储粮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安全储粮工作负主体责任,应当  相似文献   

16.
节粮问答     
<正>1.粮食产后在哪些环节损失最大?粮食产后损失最大的环节是在农户储存环节。根据国家粮食局抽样调查,农户储粮损失最严重的为东北地区,平均约为10.2%;其次为西北地区,约8.8%;长江中下游地区约7.4%;黄淮海地区约5%。农户储粮损失中,鼠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农户储粮鼠、虫、霉害损失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9%、21%、30%。造成损失的根本原因是农户储粮设施简陋,储粮条件差,缺乏科学储粮技术。  相似文献   

17.
各地     
<正>重庆:部署2019年"优质粮食工程"实施工作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召开的2019年"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实施工作会议要求,要以"五优联动"为抓手,推动"中国好粮油"示范行动深入实施;以"全产业链监测"为目标;深入推进质检体系建设;以"五代服务"为载体,健全完善产后服务体系功能。处理好安全与优质、效益之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把节粮减损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工程和优质粮食工程,推广粮食产后减损技术,提升科学储粮减损能力,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  相似文献   

19.
藏粮于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户科学储粮问题,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作过多次批示。温总理指出:“我国农户储粮数量巨大,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改善储粮条件,减少损失,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据国家粮食局调查,全国农户储存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60%。由于在储存过程中,鼠害、虫害、霉变严重,产后损失率平均为7%-8%,最高的超过10%,损失巨大。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确保生产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1.积极为粮食生产者服务。针对农民手中余粮逐年增加的实际,延边州粮食部门积极宣传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发布粮食市场信息,加强收购市场监管,合理确定政策性粮食收购库点,及时引导农民把握时机适时卖粮,让农民手中余粮变现。同时大力推广科学储粮知识和农户科学储粮仓建设,减少产后损失,每年利用国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纪念日和世界粮食日深入到农村集贸市场、农户广泛宣传科学储粮知识,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