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从早年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现在的大豆进口国,如今中国大豆87%都依赖进口,进口量与出口量差距极大,而中美贸易的摩擦更加突出中国大豆极度依赖进口的现状。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输送国,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国降低美国大豆的进口,由此出现大豆需求的缺口,中国为保粮食安全增加南美大豆进口,凸显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单一等弊端。从各主要大豆出口国的大豆产量、种植面积、出口到中国占比等历年资料研究对比,发现巴西现已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国,美国虽然进口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第二位进口国的位置,同时发现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国有着很大的潜力,成为中国大豆进口国的选择之一。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中国应从多方面考虑大豆需求来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其中,美国大豆功不可没。而在进口大豆的低价冲击下,国产大豆压榨企业再现停工。  相似文献   

3.
1804年,一个美国人在中国观光时,收集了一些他从未见过的大豆种籽带回了美国,并把向中国农民咨询得来的大豆栽培技术传授给了美国农民。从此,中国大豆便在美国土地上扎下了根。当时,谁也没料到大豆种植面积在美国会超过任何一种农作物,谁也没料到,那时的几粒大豆给今天的美国农民带来高达130亿美元的收成,更没料到今天大豆竟成为美国向中国出口的最主要农产品。中国农民种植大豆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美国农民是本世纪后半期才开始大面积种植的,但种植面积增加之快超过了任何人的预测。中国用了5000年时间不断改进大豆栽培技…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利用差异化的进口需求模型对中国大豆进口需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从主要大豆进口国进口来源的大豆数量都是有弹性的,且对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大豆出口价格的变化很敏感;而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中国的大豆需求增加以后,美国大豆出口的增加幅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可能是美国;其后是阿根廷,巴西。中国自产大豆在国内消费数量中增加幅度最小,这对中国国内大豆生产者来说是一个警示信号,即中国加工企业对国产大豆的偏好弱,国内大豆需求增长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还不到全球总产量的1/10,平均在1500万吨左右,从1954年以前的位居世界第一降到目前的第四位(巴西、阿根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美国大豆的年产量居世界首位,达7000余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50%。从1996年开始,我国已由传统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大国成为大豆进口国。目前中国大豆的产量与需求之间相差甚远,中国被列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2000年,大豆进口达到1117万吨,2001年全年进口1700万吨,直逼我国大豆年产量。由于大豆品质参差不齐及价格等原因,很多企业宁肯去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采…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大豆作为农产品越来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聊中国人大豆少了怎么办、美国人大豆多了怎么办。美国到底种植了、生产了、消费了、出口了、库存了多少大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粮食作物、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1995年以前中国还是大豆生产大国和净出口国,年产量1000万吨左右,除满足国内  相似文献   

7.
大豆最早起源于中国,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引种。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大豆在美洲的推广和本土化快速发展,美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和出口国,并每年向中国出口大量大豆。中美大豆相对地位的转变是两国在与大豆相关的政策、技术、产业化和组织制度四方面因素差异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这一转变也对中美两国甚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在加入WTO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终于成为现实。垄断着国际大豆贸易的国际粮商们,已将触角伸到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对大豆的巨额补贴.一方面是国际粮商通过大量参股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逐渐控制了大豆供销渠道。他们的策略明确.低价买入南美及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的压榨企业,赚取高额垄断贸易利润。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豆协会6月4日指出,中国今年对美进口大豆将减少。此前,中国进口大豆已近部分转向南美,政府释放了部分国内大豆储备。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北亚区总监狄翠山则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豆进口国,也是美国大豆出口的最大市场。数据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对美大豆进口呈逐年增加趋势,美国进口大豆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从不足10%攀升至2011年的62.7%。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国都是大豆生产大国,但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在整合大豆生产成本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可变成本、不变成本视角和生产成本具体构成视角对中美大豆生产成本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两国大豆收益上的差异,指出中国应采取加强大豆生产的科学技术研究、适当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完善税费改革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认为美国大豆补贴扩大了美国国内大豆生产,促进了美国大豆出口,压低了世界市场大豆价格和中国市场大豆价格,对中国大豆生产和农民增收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世界大豆供给不足世界大豆主产国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其中美国的当年产量及最终库存是影响国际大豆市场供给的主要因素。大豆消费主要用途为榨油、加工食用、饲料喂养、种子种植等方面,主要消费国为美国、欧共体12国、日本、中国,其中欧共体12国和日本为大...  相似文献   

13.
中美双方签订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后可能将会对双边及世界农产品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大豆是双边最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产品。本研究以大豆为例,应用具有双边贸易模块的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定量模拟比较分析继续贸易摩擦和达成经贸协议两种可能情景对双方以及世界各国大豆产业带来的潜在影响。为了更加贴近现实,增加模拟了非洲猪瘟对大豆市场的叠加影响。结果表明,如果继续贸易摩擦,中国大豆需求总量和进口总量均下降,继续大幅减少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大豆生产者将因出口减少受损严重;同时继续增加进口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大豆,这些国家的大豆生产者将受益。在中国增加美国大豆进口量的情景下,美国大豆生产者受益明显,产量和出口增加;中国大豆生产受到轻微负面影响,消费者受益;由于需求总量有限,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有所减少,从而对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和生产产生负面影响。显然,中美达成经贸协议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双边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4.
最新监测显示,我国今年大豆进口量将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近一成,而本土大豆产量将下滑超过一成。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值得关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监测显示,全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预计将达到5750万吨左右,目前,中国所有的农产品中,大豆的对外依存度最高,80%需求来自进口,而进口大豆中,40%来自美国。卓创资讯大豆分析师张兰兰说,进口量的增加和市场对美国干旱恐慌、加大储备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过程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家琼 《南方农村》2009,25(3):49-52,64
受转基因大豆的冲击,1996年中国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大豆净出口国的地位,成为净进口国。这一事实与跨国公司操纵转基因大豆有着直接关系。本文从跨国公司在转基因大豆技术研发资源获取、转基因大豆种植、转基因大豆销售及其在中国投资加工转基因大豆和加工产品就地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剖析,系统展示了跨国公司转基因大豆冲击中国大豆产业的详细过程,提出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相适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通过协整检验、VECM估计、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中国大豆期货市场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三大期货市场间存在着市场整合关系,在国际大豆期货价格形成中,美国大豆期货市场在全球大豆期货定价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和日本对全球大豆期货价格形成的影响有限。我国大豆进口价格受制于人,对于定价缺乏“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是世界排名前四位的大豆生产国,但从贸易角度,美国、巴西、阿根廷与中国却处于完全相反的地位,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三位的大豆出口国家,中国却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家。利用1961年以来的FAO数据,从大豆生产、贸易两方面分析50多年以来上述四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变化形势,并通过对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生产、贸易发展形势的原因分析,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应予以借鉴的方面,以期推动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备受关注的美国世纪干旱,正在国际粮食市场掀起一轮涨价风暴。短短3个月内,国际大豆价格上涨30%,玉米、小麦自低点飙升超50%。减产引发涨价潮,一时间,粮食安全问题再成各方关注焦点。大豆,成为了中国在本轮粮食涨价潮中首当其冲的短板。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快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与外资的大规模介入,国内豆市调控难度加大的背后,凸显了中国粮食产业的结构性风险。  相似文献   

19.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世界上种植历史悠久、产量最大的油料作物 ,以其高蛋白、低胆固醇、富含微量活性物质等高营养价值受到食品研究和开发部门的重视。尤其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大豆皂甙和大豆异黄酮热 ,更使大豆及豆制品身价倍增 ,美国称为“大豆奇迹” ( soy miracle)。大豆深加工产品正渗透于食品、保健、医药、化妆品等众多领域。大豆的综合开发及精深加工成为国际化的大趋势 ,大豆及其制品正成为潮流的主角。1 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性质和功能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大豆中含有磷脂、低聚糖、大豆异黄酮、皂甙、胰蛋白酶抑制剂 ( BBI)、维生素 E及矿物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95~2013年中国大豆和大豆油市场数据,采用SDAIDS(来源区分AIDS)模型,对中国大豆和大豆油需求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豆市场与大豆油市场是不可分的;不同来源的大豆和大豆油均存在着不完全替代关系;中国大豆市场规模扩张将会进一步拉动大豆进口总量;国产大豆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存在着竞争关系,国产大豆价格下降将会显著抑制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