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开始在我国推广,杂交水稻育、繁、推、销等运行模式与机制,对我国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规模的杂交水稻种子产业由此形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原有的杂交水稻种子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经济转型使杂交水稻种子产业遭遇多方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2004年为“国际稻米年”,水稻生产受到国际重视。中国是水稻生产大国,其总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推广,为世界水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无论是在研究、应用技术方面,还是在种子繁、育加工技术方面都领先世界水平至少5年。然而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的推广应用却发展缓慢,使这项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没有带动经济贸易的发展。为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科所水稻育种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历经系统选育、杂交选育、三系杂交自我配套三个发展阶段,对促进江苏省乃至我国南方稻区的农业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常规中粳为基础,三系杂交粳稻、三系杂交籼稻为突破口的全方位发展格局。当前,针对水稻品种结构调整的新思路,以及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不断升级,在整个水稻育种研究策略上,该所继续保持其特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4.
正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国内成功推广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等国际组织对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国,特别是缺粮国,开展了一系列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项目,聘请中国专家到受援国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199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袁隆平院士为首席顾问,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世界上粮食短缺国家的首选战略措施。通过多年努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获得了推广,为解决世界粮食问  相似文献   

5.
正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源地。1973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揣着他研发的杂交水稻种子,带领科研团队开启了中国"粮食外交"的大门。数十年内,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目前,杂交水稻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被冠以"东方魔稻"。袁隆平带着杂交水稻与非洲结缘,始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6.
水稻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的东北以及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水稻在我国的粮食结构和粮食生产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耕地的减少,如何保证水稻的产量以满足我国众多人口的生存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我国的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近14亿人口的粮食问题,但是在农林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不能只停留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而是要不断创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回顾几十年来的杂交水稻研究时如是说。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东南亚多国自此开始推广杂交水稻。袁隆平及其团队根据各国土壤环境、气候条件,研发出了适合东南亚国家种植的不同品种的杂交水稻。如今,在菲律宾、印度尼西  相似文献   

8.
水稻又被称为稻谷或者谷子,是全世界范围内极其古老而且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本文就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的介绍,提出了其有效的应用推广策略,希望能够为种植户以及推广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及借鉴,进而促进河南豫北水稻种植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数字     
中国杂交水稻已为世界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 在近日举行的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介绍说,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目前水稻种植面积约150万亩,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亩,每年需要杂交水稻种子近200万斤。全市现有杂交水稻制种面积8000亩左右,基本能满足自己种子自给需求。主要推广杂交水粳稻品种有花优14、秋优金丰,亩制种产量基本稳定在175公斤左右。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耕地面积有逐年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时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上海农村经济》2008,(12):48-48
在近日举行的湖南农业发展和世界杂交水稻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副省长徐明华介绍说,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已累计推广50多亿亩,增产粮食1万多亿斤,每年推广杂交稻面积在2.4亿亩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为保障中国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江苏农村经济》2008,(2):50-50
水稻要增产,稻株就要长高,可一长高,又容易倒下,进而减产。记者近日从“杂交水稻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究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这一被业内称为阻碍水稻增产的“倒伏”技术难题已被我国专家初步破解。  相似文献   

14.
谭勇 《山西农经》2020,(1):22-2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杂交水稻开始向世界推广,为世界各国解决温饱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于各国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政治文化,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为杂交水稻推广带来的机遇,探讨了杂交水稻推广中面临的风险,提出了构建风险评估和防控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示范实践证明:双季杂交水稻高产式载培技术,在技术上是先进的,经济上是高效益的,生产上是可行的,它的进一步推广,对于加速粮食生产的发展和种粮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极其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月四日,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主办、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承办的杂交水稻技术“走出去”政策措施研讨会在长沙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农业部、我国水稻主产区科研单位和杂交水稻种子出口贸易企业20多个单位的领导、专家和企业家30多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蔡立湘处长作了中心发言,大会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杂交水稻技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地位的成熟技术。如何使杂交水稻走向世界,是袁隆平院士的心愿,也是当今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现在,杂交水稻发展较好的是在东南亚国家,而最具发展潜力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我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出口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但存在着政策措施不配套和无序竞争的现象。代表们认为,要抓住世界粮食供应紧缺,许多国家在寻求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助的机遇,使杂交水稻尽快走向世界。 本期摘要刊登三位同志的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朱慧贤 《山西农经》2017,(13):41-41
土壤出现盐渍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盐胁迫能够对农业作物的产量、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光合作用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生产面临的局势越来越严峻,耕地的盐碱化对水稻的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对杂交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耐盐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不同阶段内言行的分析,对不同的育种策略进行探究,促进水稻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事业一个创举,也是国际上水稻育种方法的新突破。杂交水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杂交籼稻已大面积应用于生产,杂交粳稻也初见增产成效。1983年全国粮食总产达7,600亿斤,其中水稻3,300多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43.6%;在全国水稻产量中杂交稻约800亿斤,占稻谷产量24.0%左右。杂交稻一般比常规稻每亩增产150斤左右。目前,我国人均粮食只有760斤左右,发展杂交水稻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村经济》2010,(2):15-15
近日,从杂交水稻节氮高产高效产业技术研讨会上传来好消息,我国成功掌握了杂交水稻节氮超高产栽培技术。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山东金正大集团研发的缓控释肥在我国南方稻区超级杂交水稻生产上有着广阔的节氮增效应用前景。同一田块的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展开对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的探讨,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甘蓝型杂交油菜的发展现状,以及青海制种技术的应用情况。在当前经济文化普遍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甘蓝型杂交油菜得到大面积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展开分析,同时重点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