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昌庆 《新财经》2010,(2):75-75
总结2009年,我在股市的收益率是19.35%。虽然没跑赢大盘,但我已经很满意了。我入股市比较早,但这么多年下来,还没找到在股市顺风顺水的窍门,炒股赔钱了,凭着运气中了几个签,又把损失找了回来了,总体上没赔钱也没赚钱。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而刚刚摘掉贫困帽子的乡村尤其突出。虽然脱贫了,但经济基础还很脆弱;虽然物质脱贫了,但不代表精神就一定脱了贫;虽然农户脱贫了,但集体经济还很苍白。因此,脱贫后的农民应有新奋斗新追求。新奋斗新追求要有精气神。要巩固脱贫成果,必须振奋精神,要有新奋斗的眼光、新追求的目标,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  相似文献   

3.
8月的吉林骄阳正艳,广袤的黑土地上,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预示着今年又将有个好收成。看着自己采用了高光效种植技术的玉米长势喜人,吉林省梨树县蔡家镇汇丰合作社主任马振生深感兴奋。在他看来,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他脚下的黑土地,更离不开以土地的预期收益作保证而得到的贷款支持。去年8月20日,吉林省在全国首推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试图唤醒农民手中沉睡的资产——土地,让农民凭借手中的土地预期收益就可从  相似文献   

4.
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经营制度是新时代农村制度建设的基石。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长久不变,旨在保持新时代农民和土地的和谐关系,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政策制定,应以延续和优化和谐的人地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能和人的效能为基本方向。保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稳定并长久不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的基本政策供给导向。  相似文献   

5.
对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敏 《辽宁经济》2007,(5):10-10
一、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分析 1.农民贷款的难度.现实生活中的农村.农民没有符合银行要求的贷款抵押物。土地是不能做抵押的.房产也是不能做抵押的.法律上虽然可以.但没有办法执行。耕牛、拖拉机等是动产,在银行看来也不能做抵押。银行和农民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了解农民真正的资金状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向服务领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证。但是在一些地方,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不顾群众的民生诉求,不顾群众的意愿,擅作主张,把宝贵的资金和有限的资源用在盖大楼、修大广场、大马路、大项目的“面子工程”上,民生工程变味成“官心工程”,其结果损害的是百姓的利益,伤害的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组织、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戮力同心,共同参与。乡镇和村"两委"组织召开农民故事会,是一个有效形式和途径。组织农民身边先进典型人物现身说法,向村民分享自己创新创业、发家致富、保护村庄环境、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做法,可以达到用百姓亲切话语、讲述感人事例、以群教群服人、传递正能量的效果。有部分农村干部总认为,在农村组织召开农民群众参加的会议难,其实,并不难。请对村级集体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各类村民代表登台讲述自己的做法,其他村民听得懂、  相似文献   

8.
村土地利用规划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乡村复兴等背景下产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的现实需要。本研究对连云港市赣榆区3个典型村庄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被调查村庄的基本情况,对当地农民进行结构式问卷访谈,充分了解他们对村中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真实意愿与需求,为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针对实地调查结果,利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明确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农民的意愿与需求,文章提出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金龙 《北方经济》2012,(17):83-84
正由于二元社会制度的存在,流动农民的户口、教育、各种保障、工资待遇等都难以与当地人完全一致,这使得乡村农民的移动很不彻底,虽然外出就业,但他们必须把根留在乡村,以此谋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社会归属感。移动的农民成了"两栖人口",随着生命周期和季节的变化,游走在城乡之间。这种不稳定的迁移给农村土地利用带来了极大影响。一、农民转移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影响从总体看,随着农民流出乡村,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强度不断减弱。但这种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塔斯托别乡,有两个由土地开发承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人口达3000多。虽然这两个村被村民们称作“四无村”(没电、没水、没路、没人管).也被叫成“无政府村”。乡政府不认定其合法性,但却从来不忘收取土地承包费。这两个村许多人是文盲,但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娃再是文盲。马玉彪老人卖掉自家的一间房子、14头牛和140只羊办学,可是,一再遭政府取缔,说办学手续不合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村权势阶层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乡村权势阶层的崛起乡村权势阶层的构成主要是:村级干部,乡村先富裕起来的的人,一部分乡级干部。后者包括乡级主要官员,以及乡村信用机构、粮食收购机构、司法机构、土地管理机构、民政机构等能够对农民收费、罚款的机构的主要干部。"乡村权势阶层"只是一个分析性概念,意指他们有权力、有势力,受普通农民的敬畏、羡慕、妒忌,有时是愤恨。使用这个概念并无针贬这一阶层的意思。1.乡村权势阶层崛起的历史条件。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社会虽然也有潜在的社会精英分子,但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12.
以前还不清楚商标为何物的中国农民,最近开始忙着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这是即将入世前中国农村的新现象。 江苏省南京市江心洲农民张志发最近就为自己生产的菜干注册了“志发”商标。这位四十八岁的农民说:“虽然我的产品目前销售情况还不错,但以后若没自己的商标就容易发生纠纷,所以我赶在入世前注册了一个。”张志发生产的野菜干很畅销,许多城市居民都喜欢品尝这种制作独特的农家土菜。 江苏省南京市商标局的工作人员透露:仅上个月农产品注册的商标就有二十多个,其中包括茶叶、大米、鸡蛋、蔬菜、水果等,数量超过了以往一年注册…  相似文献   

13.
在山区贫困县,最令乡村干部头痛但又必须面对的是每年一度的农村统筹提留款的征收。其中乡统筹包括教育附加、计划生育、优抚、乡村道路建设、民兵训练等费用。村提留包括公益金、公积金、管理费等。这些虽然是农民应该承担的合理负担,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一、统筹提留征收的现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广大农民群众在科技兴农方针的指引下,积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精神,努力发展生产逐步进入市场,大部分农户已步入了摆脱贫困进入温饱甚至致富之路,为农村统筹提留征收工作的…  相似文献   

14.
吴新 《乡镇经济》1999,(2):61-61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农民昔日对于土地的宁静心态已失去了平衡。根据笔者对山东省武城县农民的调查采访,当前农民们对种田的心态主要有三种:心态之一:土地还是“命根子”虽然有一部分人对土地的感情日渐淡薄,但大部分农民仍把土地看作是他们的“命根子”。这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土改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土地买卖和租佃等地权交易形式仍然继续存在下来并有所发展。当时农村地权流转主要发生在普通劳动群众之间,且多数属于调剂劳力、调剂生产的性质。当然,有极少数农民因买入、出租土地而上升为新富农,也有部分农民逐渐甚至是完全失去土地。但只要存在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不能因此否定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的资源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土改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土地买卖和租佃等地权交易形式仍然继续存在下来并有所发展。当时农村地权流转主要发生在普通劳动群众之间,且多数属于调剂劳力、调剂生产的性质。当然,有极少数农民因买入、出租土地而上升为新富农,也有部分农民逐渐甚至是完全失去土地。但只要存在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不能因此否定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的资源配置效应。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的重要工作。面对城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农业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实施的重要举措。但在具体实践中,土地流转仍然存在着土地流转后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严重、土地流转后社会保障功能缺失和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尝试从土地流转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角度入手,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希望在未来能够对土地流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的核心:赋权于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景 《乡镇经济》2009,25(4):13-15
当前,土地流转的形式及可能带来的益处成为讨论的热点,但值得一提的是,要真正实现土地流转给农民带来的益处必须慎重考虑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赋权于民,让农民真正掌握土地流转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相似文献   

20.
乡间集市是乡村交易的主要场所,依托土地而生存的农民将交易需求与土地不动产特性融入乡村集市,为集期间隔、客源区范围以及集市地理分布印上了鲜明的农业生产痕迹。农业生产与土地之间建立的稳定的对应关系,不仅使村民前往集市参与交易的距离大约在一日往返路程内,也将乡村交易建立在定期市的基础上,乡村集市对农户而言存在规模等级,但并不具备关系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