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新 《时代经贸》2011,(10):25-26
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无论是从房价收入比还是房价GDP增长率比等指标都可以看出房价存在一定的泡沫。国家对高房价的担忧也直接反映在一轮又一轮且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上,这些宏观政策的目的是希望挤去泡沫,让房价回调到合理的范围。若目标实现,这无疑对购房者有利的。但令人遗憾的是,房价的宏观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当然,这其中的原因不少,但我认为,购房者心理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如果没有购房者在高房价下的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房价也不可能这么坚挺。  相似文献   

2.
地产调控必然拖累经济增长,但再困难,房地产调控也应该坚持到底.目前的这一轮调控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关系到地方财政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需要抑制.从房价收入比、租售比以及房地产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来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不可持续,如不主动调控,必然成为引爆未来中国实体经济与金融的炸弹.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房价收入比的涵义、房价收入比的争议、房价收入比的一般计算、房价收入比的探索性计算四个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利用这个指标分析房地产泡沫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检验——基于现值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勉  李文斌  许东卫 《经济地理》2008,28(5):857-861
本文以35个大中城市指数为基础,利用现值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房地产泡沫,其中东部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房价租金比涨幅最大.而中部地区除武汉之外的房价租金比一直较为平稳,几乎不存在泡沫现象.  相似文献   

5.
风标     
《经济导刊》2009,(12):4-4
京沪深今年房价大涨楼市泡沫程度加剧 美联物业近日发布的一份关于租售比、投资比例、房价收入比房价与GDP涨幅的对比数据表明,今年房价暴涨的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楼市泡沫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8)
2015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地产要去库存,在这一背景之下,2016年初,一二线房价快速上涨,引发人们对于房地产泡沫的担忧。文章就房地产去库存背景、政策成效、此轮房价不降反升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价格虚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价格虚高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焦点.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房价收入比是测度房价是否虚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指家庭购房总价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大于10,与发达国家1.8~5.5相比偏高,已经远远超出了发展中国家3~6的合理区间.此外,从租售比、房价成本比、住宅空置率等多个指标综合来看,我国的房地产业价格虚高,存在泡沫.  相似文献   

8.
房价泡沫的扩张对经济刺激具有短期性,而泡沫过程及泡沫破裂将给经济带来阵痛,经济对房价泡沫呈依赖性的特点,如果不及时予以控制,将导致依赖性逐渐增强.既不能贪婪房价泡沫对经济刺激的兴奋反应,也不能恐惧房价泡沫破裂的风险危害,应当主动对房价泡沫进行挤压,维护我国经济肌体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过程中,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成为广受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界不断争论的一个热点.本文选取2003-2015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我国房地产投资占GDP比重、房价收入比指标,并结合地价指数、银行信贷数据,与日本和香港地区上世纪房地产市场发生严重泡沫时期的对应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区域分化明显,一线城市泡沫度较高,建议采用供给侧和需求侧管理相结合的策略,防范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0.
基于以前对房地产泡沫形成机制的研究,文章提出房地产泡沫实际上就是投资需求中缺乏消费需求支持的那一部分.房地产泡沫的膨胀是由于非理性预期的存在,当房地产投资需求发生萎缩时泡沫随之破灭.房地产泡沫的分析指标有房价收入比、商品房空置率、房地产贷款增长率/贷款总额增长率,最后提出了房地产泡沫的预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论房价和房价收入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杨永华 《经济学家》2006,3(2):64-69
近年来全国的房价出现了轻微的上涨趋势;房价收入比出现了较快的回落,逐渐接近国际公认的3-6倍;房价与房价收入比的地区差异极大,不能把长三角地区房地产可能有泡沫的现象夸大为全国所有地区存在泡沫。认为存在房价上涨过快和投资规模过大两个特点的看法,不符合市场经济理论。提高人民的购房能力,除了压低房价外,还要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上偏”随机前沿模型对2001—2009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价泡沫进行了测算,这一模型的特点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往研究中测算出来的泡沫程度为负的问题。结果表明,房价的“基本价值”部分主要是由需求即收入拉动的。我国的商品房价确实有泡沫存在的现象,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化”相当严重,银行贷款是房价泡沫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高房价并不意味着高泡沫风险,低房价也不意味着没有泡沫风险。自2004年以后,泡沫的不确定性一直在增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我国"房价——收入比"、商品房空置率和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结构三方面情况,判断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并深入分析了泡沫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原因提出控制房价以使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指标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围绕着房价收入比问题,社会各界看法不一。在讨论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时,不少看法都以房价收入比作为评判依据,但由于各自的计算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空置率、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土地价格增长率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量化,以客观衡量厦门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结果显示,厦门房地产确实存在较严重的泡沫,具有很高的投资风险,因此不建议投资者在目前的价位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长三角13个城市2007~2015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对房地产价格泡沫进行测度和研究,并使用GMM估计法对房价泡沫的空间传染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泡沫,并且各年间泡沫比例波动较大;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泡沫存在空间上的相关性,某个城市的房价变动,会对其他城市的房价造成影响。抑制房价泡沫要推动房地产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抑制房价上涨的长效机制以及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防止房价泡沫扩散。  相似文献   

17.
厉以宁:利用土地政策掌控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经济》2005,(5):1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近日指出,全国的房地产不能说存在的泡沫,但不排除某些地区存在地产泡沫,而政府应当以土地政策作为下一轮新的宏观调控中对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调控方式。对房地产的决策,将是2005年宏观调控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总体来说,全 的房地产不能说有泡沫,但不排除某些地方及房地产本身结构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地方房价上涨得比较快,这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演化金融方法,将房地产市场投资者预期分为稳健型预期(投资策略是根据基本面投资)和风险型预期(投资策略是追涨杀跌)两类,同时投资者会根据市场环境调整自身预期,在此基础上测度了不同类型预期在我国房价泡沫形成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区分了不同城市房价泡沫的类型。研究表明:尽管稳健型预期对房价泡沫存在显著抑制效应,但风险型预期的放大效应在房价泡沫形成中起了主导作用;此外,东部地区城市房价泡沫主要属于强风险型预期与强稳健型预期型,中西部地区城市房价泡沫则主要属于弱稳健型预期型。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中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相关数据,估算各样本城市房价泡沫指数,并将其作为房价替代指标以研究高房价与区域创新能力二者间的关系.结果 显示:一是虽然房价一直在涨,但房价总体泡沫水平却呈现倒"U"型特征;二是样本期内,城市房价与地区创新呈显著正相关性,即房价每上涨1%,区域技术创新将上升0.154%;三是城市房价上涨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提高外商投资水平三条路径促使区域创新能力上升;四是房价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因地区及规模各异而不尽相同,东部地区影响为正,而中西部地区呈负向作用,此外,大城市房价对于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小城市.  相似文献   

20.
住房价格波动及其泡沫生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住房买卖市场,只有当住房需求为单一消费性需求时,住房价格才可能自动向其均衡价格收敛,而在投资性需求加入市场后,房价会快速上涨并形成泡沫,一旦由投资性需求完全主导市场,房价上涨速度会骤减且面临泡沫破裂的风险。但房价泡沫的破裂并非表现为迅速崩盘,而是重新向其均衡价格收敛。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住房市场目前已经存在泡沫。住房兼具消费、投资和民生工具等属性于一身,这一特质决定了其价格存在天然的泡沫生成激励,因此,只有切实施行住房市场供给双轨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房价带来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