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结合经济学理论和实证考察,分析了腐败的经济后果及其原因,并对中国的腐败现象作了一些考察。可以发现,缺乏有效而独立的权力监督体制是腐败的根源,处于转轨中的中国经济体制还未完全市场化也是重要的原因。应当改变腐败的风险性、收益和成本等关系,并且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加以改革,完善现代民主政治体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赵杨 《经济问题》2006,(6):27-28
腐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权力干预经济、对政治领域腐败监督不力和社会物质利益合法分配形式不公是腐败现象产生与蔓延的根源,而通过市场化改革、矫正公职人员激励机制及党政体制改革,以有效解决这三方面问题是我国走出腐败高峰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杨盛华 《经济师》1997,(7):38-39
预算外资金的部门化是造成腐败的重要经济根源●杨盛华执政党的腐败,无论哪种形式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权力。目前,我国党政机关的某些腐败现象,与预算外资金的部门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为探究其二者的关系,笔者谈点粗浅的见解。一、预算外资金部门化滋生腐败的原因与表...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不湿鞋”,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确实很难避免。腐败的本质是对人民赋予的权力,即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腐败和权力是依存关系,权力过分集中,权力行使不当都容易产生腐败。而腐败就其表象来看,又表现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活方式上。就政治上腐败而言,腐败者信奉任人唯亲的选拔原则、滥用职权、欺上压下、离间党群关系、放弃共产主义信念,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蜕化变质。经济上的腐败则主要表现为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腐败现象经常发生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制度创新在预防腐败工作中的意义何在,怎样才能通过制度创新有力推动预防腐败工作,这是我们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必须首先从理论上搞清楚的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腐败心理的表现形式 1、变态权力心理:变态权力心理表现在对权力认识、权力者道德、情感、态度上的扭曲,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私有化,把个人看成是权力的主人,认同“不捞白不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用商品交换原则代替法律原则,用权钱交换原则代替人民公朴原则。  相似文献   

7.
腐败存在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划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浸透下的精神腐败是一切腐败的思想根源,与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忽视意识形态建设有密切的关系,是部分人群道德堤坝溃塌的具体表现,属于思想教育和行为震慑范围。权力腐败、行政腐败、消费腐败、作风腐败是党政官员、党政机关人员在精神腐败影响下和官僚作风滋生的双重作用下产生的新的腐败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不易界定性,治理难度大。受贿  相似文献   

8.
腐败伴随着公权力而存在,中国同样存在腐败现象。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产生腐败的原因有多种,国家公共权力没有被有效地监督、制约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从腐败产生的原因看,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是治理腐败的根本对策。中国宪法确认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利用公民权利来制约国家权力的滥用,防治腐败需要有具体的途径、载体和形式。而公民选举权的充分行使、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享有能有效地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9.
腐败现象的产生缘于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具有唯一性。私有制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唯一根源。私有制播下了腐败的种子,其他的原因提供了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腐败现象的彻底消灭有赖于私有制的彻底消灭。但铲除它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外在条件在当前显得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现象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表现、产生条件,相应地采取反腐倡廉措施,对于惩治权力腐败,保持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腐败的特点与表现1、干部任免上的买官卖官。这是权力不正当介入市场的腐败现象,也是破坏最严重、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腐败现象。持有“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当官不收钱,退了没本钱”的歪论的原福建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任职不到3年,受贿68起,收受72人所送的钱物,共计人民币50万元,美金…  相似文献   

11.
医疗行业腐败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疗行业的腐败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与各国的医疗体系自身特点有关。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医疗行业腐败现象显得尤为严重。本文回顾了与医疗腐败相关的经济学文献,分析了医疗行业产生腐败现象的根源,并特别指出,转型国家中的医疗腐败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医疗腐败具体行为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转型国家中常见的非正式支付现象;最后,结合我国的特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党中央已认识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加大了打击腐败的力度。但腐败分子们却前赴后继,还在迎死而上,这种景象令许多人感到困惑。本文就此话题,说些“想法”,以引发读者思考。对于当前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说法很多,但我认为,都未把腐败的成因及根源说清楚。腐败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 ,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 ,腐败的主要特征是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因此 ,反腐败必须从治理权力主体入手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完善权力的授予机制 ,把好用人关口是遏制权力腐败的关键。 (1)坚持公平、民主、竞争原则 ,完善干部的选任制度。首先要坚持公开原则 ,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民主推荐、署名考察、任前公示都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让群众在较大程度上参与 ,以增加对干部选拔使用的透明度。其次要坚持民主原则 ,对干部…  相似文献   

14.
一、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侵入国家健康肌体的毒瘤,它实质是不正当地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的好处。在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腐败的主要表现是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浪费人民财富,腐化堕落等,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表现之一:经济方面,以权谋私。一些人利用行业和部门工作之便,钻改革的空子,运用他们掌握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税收腐败现象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收腐败现象在许多国家相当普遍,并且与其他政府腐败形式相互依存,其危害巨大.本文从税收腐败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性入手,探讨税收腐败现象的若干形式,从经济学角度对税收腐败进行分析.认为,应建立以合理分权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机制和赋予纳税人权利为基础的权力制约机制,以增强税收管理透明度,提高税收执法效率.  相似文献   

16.
最近省纪委、省府经济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和省社科联联合主办了“加快广东经济发展与反腐保廉”专题研讨会,与会者针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认识问题,结合广东经济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对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特点、腐败现象产生和蔓延的根源、市场经济与反腐保廉的关系以及如何有效遏制腐败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又深入的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本刊现发表研讨会综述。  相似文献   

17.
腐败现象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探究腐败行为的心理成因,对于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人性恶”的膨胀是腐败心理形成的基础:“双重人格”的形成,是腐败心理的主要特征;“消极从众心理”的驱使,是腐败心理的催生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频发的高管腐败现象,本文考察管理层权力配置与企业高管腐败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质量对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腐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越大,越可能诱发高管腐败行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腐败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19.
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发展研究》2002,(10):17-19
我们这里所说的腐败,是指权力腐败,是公职人员个人或小团体为了私人目的而滥用公共权力或资源的行为。腐败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影响到社会公平,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败坏了社会风气。 治理腐败首先必须认清腐败产生的深刻根源,才能对症下药。腐败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思想的、文化的,也有经济的、政治的,本文拟从经济基础方面  相似文献   

20.
腐败问题的制度透视与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腐败既是一个古老的现象,也是对当代经济发展进程具有显著影响的严峻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腐败既可能通过官员间的竞争而扩散;也可能通过消费者之间的竞争而扩散;在缺乏严明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腐败现象就会滋长。中国封建官僚政治具有其特殊性质,决定了中国封建社会腐败长期蔓延的制度基础。腐败具有巨大的外部不经济性,腐败活动的社会成本远远超过其私人成本,腐败的社会收益又远远低于私人收益,私人把腐败活动的风险和成本转嫁给社会,是腐败猖獗和造成严重危害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