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农户作为生产与消费相结合的社会经济微观实体,其健康状况将直接对其生产生活和收入水平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10-2020年CFPS的53461条个体层面数据,采用OLS回归模型探究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评健康对农户家庭总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身体质量指数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存在倒U型关系;教育人力资本和家庭医疗支出在健康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中发挥明显的中介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户家庭不同类型的收入影响效应不同,其中,自评健康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最大。通过异质性分析得出,健康人力资本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此外,相对于做饭使用自来水的家庭来说,不使用自来水的家庭健康状况对收入的影响更为关键。因此,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应以系统思维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健全农村教育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差异化健康人力资本增收效应策略,从而夯实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的健康基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西为例,分析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效果的长期动态关系,发现教育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为显著,且对其它人力资本投资要素有明显的正效应;基本健康水平得到满足后,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逐渐降低;迁移投资短期内的反贫困效果为负,但长期效果为正;短期内健康投资比迁移投资对教育的效应大,但长期内迁移投资对教育更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工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西部大开发以来市场开放度、劳动生产率与地区工资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角度来看,市场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很显著,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虽然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为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分东、中、西地区来看,市场开放度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东部高于中部,更高于西部;人力资本的贡献效应则恰好与之相反;劳动生产率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对工资增长的贡献效应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有关中国教育回报率的多数经验研究都认为,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促进作用.本文认为,现有研究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因为它们未考虑到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的配置结构变化对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由于教育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的生产能力存在差异,它在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变化会影响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利用2000-2010年中国跨省面板数据,通过公共部门工资溢价来刻画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变化对教育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重新估计了中国教育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研究表明,如果剔除人力资本在公私部门间配置结构的影响,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我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其他国家差异不大.本文还对我国不同省份间教育的产出效应进行了比较,发现我国各地区教育产出弹性的差别不大,但教育的边际产出差异巨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采用我国31个省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各省份的居民收入差距(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农村之间)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和集聚效应,不同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空间互补效应;(2)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会引起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对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没有显著的影响;(3)进口贸易总额的增加带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没有显著影响;(4)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会引起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和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缩小,而引起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3—2009年中国220个城市的数据,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方法,从收入门槛和人力资本门槛两个角度,本文检验了FDI对环境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收入门槛的检验表明,在高收入和低收入阶段,FDI对环境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中等收入阶段,FDI则带来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人力资本门槛的检验表明,在高人力资本阶段,FDI能够显著地降低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本阶段则相反。受到大部分城市收入和人力资本水平限制,FDI将给中国带来较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应对外资环境挑战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09年中国220个城市的数据,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方法,从收入门槛和人力资本门槛两个角度,本文检验了FDI对环境影响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FDI对中国环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收入门槛的检验表明,在高收入和低收入阶段,FDI对环境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中等收入阶段,FDI则带来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人力资本门槛的检验表明,在高人力资本阶段,FDI能够显著地降低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本阶段则相反。受到大部分城市收入和人力资本水平限制,FDI将给中国带来较大的环境压力。因此,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应对外资环境挑战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将财政支出和税收变量综合于统一的收入分配财政政策框架之中,实证研究我国收入分配财政政策与各层面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关系,检验收入分配财政政策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动态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收入分配财政政策对于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稳定影响,但不同的政策手段在调节各层面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向和效果上存在差别。其中,对于居民收入总体差距和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都具有一定的逆向调节作用,且财政支出政策的调节效果要好于税收政策。而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财政支出政策则由于其资金投入的城市化倾向特征反而起到了扩大差距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居民收入不平等现象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认为居民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人力资本积累是收入不平等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一个以世代交替模型为基础的研究框架,在假定收入和能力是异质的条件下,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意味着更多人力资本积累和更快经济增长。同时,本文利用1978-2009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证实了更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这一假设,同时,还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收入不平等不利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健康人力资本的理论出发,对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影响的研究做了概括回顾,并着重从理论上对健康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提高居民健康存量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趋势。以新疆居民收入为切入点,以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地区收入和不同收入等级收入为视角,用指标对比为基础,探究新疆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结合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缩小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1999-2009年浙江省的县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民生支出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民生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教育支出显著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医疗卫生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提出增加政府民生支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这也为很多实证研究所证实。本文首先使用收入法和教育年限法分别估算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并对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后者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更加吻合;随后利用教育年限法的估算结果。基于Johansen方法检验产出、资本总量和人力资本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认为三者之间存在随机性协整关系。最后将人力资本存量分为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水平两部分.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准确测度各省区人均健康资本并识别其空间关联,对把握我国健康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联合国创建的健康资本账户核算方法,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S)及官方劳动力人口统计数据,兼顾个体偏好微观视角与空间关联宏观角度,集中考察近年来我国各省区城镇居民健康资本分布特征及其经济效应。研究发现:①人均健康资本存量存在东高西低的省际差异,其增长速度缓慢且逐步降低;②随着收入水平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资本的替代效应占据主导作用,且劳动者健康风险偏好与工资的关系随年龄变化,青年时期愿为获取高收入承担高健康风险,中老年时期则更注重控制与降低健康风险;③健康资本在邻近地区存在较强的空间效应,其促进本地区收入增加,但对相邻地区收入有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200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教育财政支出与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人力资本的交互作用对出口技术复杂度升级具有积极和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相应的政策启示意义是,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提升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应成为我国推动实现从量到质这一外贸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2年前几个季度的相关统计数据,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之间的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异。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在2012年全面超越了经济增速,但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在分析2012年城乡居民收入形势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对2013年居民收入进行了展望,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收入分配改革将进一步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加将成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实证分析:不同人力资本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相同模型和样本期,采用不同人力资本指标构造总量生产函数模型,测度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以基于预期收入法估算的人力资本货币存量指标较之成本法估算的人力资本流量指标、教育总年数或平均教育年数等人力资本代表指标等,能更好的用于模型的估计.而其他一些人力资本指标,如整合教育水平、预期劳动收入等多个因素的人力资本指数与预期收入法估算的人力资本货币存量的优劣比较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岩 《中国市场》2012,(22):39-42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与资本存量来解释我国不断扩大的地域收入差距,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05年的收入差异进行了静态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计量结果显示,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收入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人均资本存量的差别,但改革开放以后人力资本的作用显著提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弹性在1996年以后超过了人均资本存量弹性。指出要缩小我国的地区收入差异应该重视三个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增加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年中国31个省城截面数据,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人力资本对碳排放密度的影响.我国省城间碳排放密度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即一个地区的碳排放密度受相邻地区碳排放行为的影响.采用不同指标测度出的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对地区碳排放密度的影响作用不同:基于教育年限法衡量的通用性人力资本对碳排放密度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即现阶段教育水平较高的地区碳排放密度也较大;以R&D人员为代表的异质性人力资本与碳排放密度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异质性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对该地区减少碳排放的影响力度有限,也难以对相邻地区的碳减排产生正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