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6)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逐步壮大起来的,极富中国特色和良好前景。研究新时期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成因与发展,目的是探讨大众消费行为的发展轨迹和某些规律,总结新鲜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为推动全民健身,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建立正确的大众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体育消费事业,有利于引导大众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今中国社会,青年消费群体和中年消费群体扮演着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消费角色。社会环境和时代需求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随之表现出来的消费特点、消费行为也千差万别。本文以中、青年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消费价值的差异,及由此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体育消费的内部结构及市场经济规律在体育消费中的问题,指出大众体育消费行为主要由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构成,家庭体育消费将是大众体育消费合理化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周宏敏 《中国市场》2013,(25):44-47
通过对当前我国消费市场的分析,本文梳理了当前大众消费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因素。当前大众消费行为的主要特点是,理性消费是大众消费的主流,以奢侈消费为代表的炫耀性消费已经成为潮流,而由年青一代主导的未来消费市场则表现出个性化消费的倾向。这些特点的形成受到中国重节俭、爱面子等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分不开,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等文化思潮影响的结果。这表明,中国消费市场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非理性消费行为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分析了谨慎型消费行为、枯竭型消费行为和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三种非理性消费行为。谨慎型消费行为由旧消费习惯、实用消费观念等因素所导致,可以引起消费不足的问题;枯竭型消费行为由攀比心理、虚荣心理等因素所导致,可以引起产生物价过快上涨的问题;畸形结构型消费行为由偏好刚性、物质欲极强等因素所导致,可以引起社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对中国非理性消费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居民非理性消费行为符合上述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消费社会中,林林总总的商品、纷繁梦幻的大众媒体背后,透过广义大众传媒视野,我们发现了一张隐藏着的控制人们消费行为和理念的无形之网。在符号的编织、渗透、异化与控制下,这张潜网越来越隐匿,却越来越强大,搭起了消费者对于消费的全部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7.
从人的需要出发,阐明了大学生消费需要的基本特征、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的评价尺度应是主体需要与客观允许的统一,指出了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行为的利己利他性和社会各方应积极引领、规范大学生进行合理的消费。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消费方式日渐多元化,消费环境也趋于复杂,大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也有其独特性,并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江苏省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复杂消费环境和多元消费方式下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看电脑、网络在大众生活中的普及,网络消费逐渐开始流行.大学生群体是网络消费的首要主体.对于企业而言,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制定对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够把握住网络消费这一新生商机.本文从大学生个体自我形象定位、大学生群体内部沟通、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以及大学生社会心理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10.
虞艳丽 《消费导刊》2012,(12):13-14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大学生消费行为呈现出追求时尚、崇尚名牌、注重身体美学的倾向。本文运用消费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了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本文认为消费社会大众传媒的全面渗透、社会分层的文化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泛化是导致大学生畸形消费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与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为大众媒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媒体形式突破创新,媒体工具更新换代,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的渠道不断开拓,信息流通成本不断降低,文化市场准入门槛随之打破。而在这股"人人皆是创作者"的风潮之中,大众媒体对于消费者行为引导的能力悄然增长。通过对于市场环境舆论导向和积极地营销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过塑造完美的"参照消费群体"使得消费者产生先验性的体验,通过有意识的掌控市场风向,塑造经济热点,形成"网红产品",大众传媒指导并引领着大众的消费行为,塑造和影响社会的消费文化,这种形式相较于传统营销战略,更加具备隐蔽性、自发性、诱导性与吸引力。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试图以"网红经济"为切入点,通过对这种新形式的营销与传播形式深入分析,具体研究"网红经济"模式下,对我国青少年群体文化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服饰作为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更加全方位地牵引着社会的时尚潮流,其符号的价值倍受大众所关注.本文阐述了符号消费的内涵,指出作为艺术符号的现代服饰已异化为符号消费,服饰品牌成为身份特征的第一标识,现代服饰符号消费的意蕴正在加深.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对经济萧条时期人类社会产生的消费文化的特征和类型进行分析,由于经济萧条时期产生了经济、心理和社会文化的三大主要危机促使消费文化发生变迁,这些变迁主要表现在现代生活人们从高额成本投入到物质与精神回报、储蓄消费转向借贷式消费,以及从家庭、大众的平等消费偏向个体化等级性消费转型。消费文化均处在由内到外、由局部到整体所体现出来的,促进人们消费的方式、价值和意义所在。此时出现了本末倒置的文化观和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4.
旅游消费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有关旅游消费文献,对我国旅游消费研究从旅游消费的概念、性质、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效果评价这五个方面进行评述,总结了旅游消费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反思过度开发、浪费资源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此背景下,进行绿色消费成为人们广泛参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主要途径。郑州市作为中原大省的省会城市,在校大学生人数众多,他们的消费行为对郑州市居民的消费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也是绿色消费的主要群体,提高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愿对推动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的绿色消费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对郑州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意愿和绿色消费行为现状进行实证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法,以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200名学生为样本,研究了大学生对绿色消费的态度、认知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为改善郑州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现状提出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文章通过分析有关旅游消费文献,对我国旅游消费研究从旅游消费的概念、性质、旅游消费结构、旅游消费行为和旅游消费效果评价这五个方面进行评迷,总结了旅游消费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与价值观念。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商业化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受到了周遭环境的不同程度影响,对此,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进行详细分析,再根据问题找出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东冬 《商业时代》2012,(9):141-142
我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和消费伦理的形成由于受到传统消费文化、外来消费文化和主流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等特点,中产阶层通过消费来显示个性和品味,注重消费活动中商品所体现的"时尚价值"和"符号价值",通过消费来排解压力,确认自身的主体性存在。文章指出,应弘扬中华文化,通过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来引导中产阶层的消费行为,形成积极向上的消费价值观,对大众消费文化价值观起到良性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受到经济能力的制约,而且受到消费伦理的重大影响。消费伦理是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来调节、指导、评价消费行为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带动了消费伦理的变化,消费伦理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及行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领域产生了种种伦理失范问题,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在充分了解消费伦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科学消费伦理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丽 《商业科技》2011,(14):56-57
消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们的消费需求不仅受到经济能力的制约,而且受到消费伦理的重大影响。消费伦理是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以善恶为标准来调节、指导、评价消费行为的道德规范的总和。消费主义的兴起带动了消费伦理的变化,消费伦理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及行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费领域产生了种种伦理失范问题,这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在充分了解消费伦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找出新的研究方向,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科学消费伦理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