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生的成长有赖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通力合作。在教学生涯中,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家长,很多优秀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比老师更胜一筹。我们班的方检妈妈就是这样一位好家长。  相似文献   

2.
学生眼中的杨成兰,是幽默风趣的朋友;龙小教师眼中的杨成兰,是良师益友;评委眼中的杨成兰,是优秀的典型,而这一切,源于她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对教育高境界的认识观。"要当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能够让孩子能听得懂的老师,课堂要风趣幽默,让孩子觉得轻松。"回首师范毕业时的最初愿望,杨成兰已经远远超越,但还不是终点,对教育的责任感和思考,她正带着一批批年轻教师在教改路上继续探索前行……  相似文献   

3.
周尚平  李康  聂祥力 《魅力中国》2013,(20):188-188
如今,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大而言之,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兴衰;小而言之,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家庭的幸福,而担任教育工作的老师担负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更是任重道远。我和许多班主任老师一样都在冥思苦想:怎样才能出色的完成班主任工作呢?今天,我就这一问题与各位一起探讨。怎样才能出色的完成班主任工作呢?  相似文献   

4.
书架     
《中国西部》2013,(9):124-125
走在孩子的后面作者:汤勇著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年:2012-7上架理由:这本书有点像家教辞典,但这是一个家教老师的观察笔记。60多个孩子的真实教育故事,邀您一起来探讨什么是好的教育,教师和家长如何面对这一代孩子。孩子是一首诗,篇篇都如奇花异草,却是长在现实的土地上。那些有血有肉、鲜活的青春少年一个个跃然纸上。那不是文章,而是一部部MV,立体而生动!老师跟学生是师生关系,准确地说老师跟孩子更像是师徒关系。能读到这本书是老师的  相似文献   

5.
赵亚楠 《魅力中国》2009,(23):156-156
四月份,市里开展了小学数学研讨会,借此良机我有幸聆听了几位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虽然时隔多日,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那亲切温馨的微笑时常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倍感微笑教育的无穷魅力。在课堂上,面对着那些一年级天真的孩子。教师的微笑,让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愉快气氛,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的环境;教师的微笑,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理解、关爱、宽容  相似文献   

6.
刘波 《中国西部》2014,(9):121-122
<正>2008年4月,我邂逅了闫学老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这本书帮我推开了教育阅读的大门。当时,我抱着补课的心态,购买并阅读了大量教育类的图书,并在阅读中"遇到"了不少美好的故事。我曾在《教师博览》的封二教育人物栏目上看到过张文质老师的介绍,他的教育讲演录《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新教师曾在一次培训会上听专家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教育专家看到一个孩子摘了校园里的玫瑰花,便对孩子说:"小朋友,花朵可不能摘啊,你摘了,花朵离开了妈妈会哭泣的,看了让人多心疼啊。"于是孩子很懂事地不再摘了。这位新教师有一次也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遇到相同的问题,也采用同样的方法。但是孩子却说:"老师,你骗人,花朵是植物,怎么会哭泣?"这位教师为什么会失败呢?这说明,现在的新教师入岗培训,专家们只让教师记住某些现成的结论,而没有教会教师分析实际问题的方法。那么,如何创新"师培"方式,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呢?笔者认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应关注参训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入职培训的形式与方法。具体来说,培训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案例教学法培训在案例教学中,培训者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案例,使参训教师身临各种各样的具体教育情景,并通过引导他们对具体教育情景中所蕴含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使其获得处理各种可能的教育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训练,以期提高他们解决具体教育情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熊振鸿 《中国西部》2013,(3):104-105
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说:“我不让体制迫使我教孩子谎言。”然而,事实上,反教育确实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占着大分量的比重,说着教育的谎言。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河南一名23岁女教师在遗书中写下这句话之后跳楼身亡。该事件令人痛心的同时,也揭开了当下诸多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围绕中小学教师非教学任务过重、学校形式主义泛滥的舆论随即在网络上发酵。“一学期过半了,我都没时间好好备课。”“现在都只有挤时间上课,感觉教书成了副业。”  相似文献   

10.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经意之间,几年光阴溜走了,孩子们将在骄阳似火的7月离开我,只留下了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感谢的语言.有一个孩子说的话给我印象深刻:“老师,我们八班是永远的八班,一直勇担第一名,遇见您,是我人生的幸运.”看见孩子纯真的笑脸,我感到很欣慰. “让孩子在细节中感受爱”是我一直秉承的教育法则.这样的教育是无痕的、感人的,这样的沟通是畅通的.  相似文献   

11.
刘波 《中国西部》2014,(20):122-123
<正>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我曾听过宁波市达敏学校的老师讲述她们与学生的故事,深深地感受到了特教老师的不易。读宁波市优秀青年作家钱利娜的新著《一个都不放弃》,我仿佛跟着她走进了达敏学校,与这所培智学校的师生零距离接触,也通过她的笔触,了解了一个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智障孩子家庭的生活现状。这本我国首部深入描写培智学校教师及智障孩子生命现状的纪实文学作品,让我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各类智障孩子的生活,认识到了智障  相似文献   

12.
正总忘不了那个在错误中长大的学生。记得去年,在开成绩分析会前那一会儿,张老师突然说了句:"李老师,你班祥麟力气好大,一拳头就将黑板砸坏了。""不可能,我怎么不知道呢?什么时候的事?"在煎熬中开完了成绩分析会,我急躁的心也平静了很多。这个孩子老毛病怎么又犯了?以往教育这孩子的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  相似文献   

13.
自由与理性     
<正>孩子丧失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流逝了快乐的童年生活,其过错不在孩子,而在我们的教育,在我们的老师,在我们的家长,因为我们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那就是:缺乏理性的急功近利。好的教育必然是孩子自由地学习。此中"自由",就是教育应该回到每  相似文献   

14.
“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早巳成为共识,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天然带着他的家庭教养的基因.家长的观念和行为,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深远.好家长也能为孩子营造一个“小社会”,虽然当今社会戾气极重,似乎每一个国人都有一肚子火气,但我听过一位平和的父亲说:“我们生下来的社会是这样,是我们的无奈;我们的孩子生下来时如果还是这样,就是我们的无能.”多么暖心的一句话,可见家长是可以从点点滴滴做起,为孩子营建一个温情脉脉的成长环境的. 然而,我常与同事聊天,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身边的教师竟然不约而同地认为:除了一些无法改变的原因外,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中国本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们关注的热点。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老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当前,语文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专家点评     
<正>教师幸福尤为重要幸福问题是我们最应该研究的、最根本的大问题,各行各业概莫能外。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师的幸福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和急切。因为教师(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在与未完全成熟、可塑性很强及以观察和模仿作为重要学习方式的学生接触。学生的成长,需要从老师身上感受生活的美好,并对未来充满信心,需要从教师那里获得关怀和热爱。对生活没有美好感受的教师很难给予学生美好的教育影响,生活中缺乏幸福感的老师很难真正带给学生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这种意义上,我很希望老师们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用自己的幸福状态和感受为学生认识幸福、  相似文献   

17.
家庭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应该扮演三种角色:朋友,老师,父母.家长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第一受益者或受害者。合格的家长首先要身教重于言教,为孩子做好榜样,然后在家庭教育中,扮演好关心者、期望者、鼓励者、指导者、约束者、惩罚者的角色,这样才能算是一位合格的家长。  相似文献   

18.
正在8.15日本二战投降纪念日时,一位师范学院老师的博文《请不要给孩子灌输仇恨》引起广泛关注。作者"没有想到"《狼牙山五壮士》依然保留在小学课本里,认为描述给予日寇狠狠打击是一种仇恨教育。笔者不知道博文作者是怎么把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和仇恨教育联系起来的,但总觉得抗击侵略者和教育孩子向往和平、美好的生活并不矛盾,也与教育孩子厌恶战争、侵略和一切杀戮并  相似文献   

19.
彭碧柳 《中国西部》2012,(36):112-113
从一朵野花里能看见天国,从一粒尘沙里能看清世界,从一滴泪珠中能透视出学生的内心。孩子的眼泪,最能触动教师美丽的心灵。一天中午,辅导员老师带着我班的几个孩子来到办公室,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知道准是他们犯事了。只见几个孩子将头埋得很低很低,眼睛不敢正视我,规规矩矩地站在那里。一番了解,才知  相似文献   

20.
李玉蓉 《西部大开发》2009,(11):120-120
作为一名教师,在我的教师职业生涯中阅读过很多书,但是影响我职业生涯的要属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美国教育家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撰写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因为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本书与我以前阅读的书有很大的不同,它其实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家庭指导,它让成年人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从中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赞赏孩子。全书以朴实的语言,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和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诠释了沟通与赏识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