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通常所说的"城中村",仅指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位于城区边缘农村被划入城区,在区域上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但在土地权属、户籍、行政管理体制上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的村落。依据实地调查和网上调研等途径获得的资料,对城中村现状及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性分析研究,提出了城中村发如何更好地发展策略及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中失地农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扩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基于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实现身甘,转交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型.农民因职业的自主流动而引起的身份转变.如升学,招工,转干,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土地的需求随之膨胀,其中政府征用农村土地的速度也逐年加快。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是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其实是一个是农民失去土地的过程,努力改进土地征用工作,使农民失土不失业,并且最终使广大被征地农民过上比原来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商》2015,(18)
本文论述了原有户籍制度的背景以及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户籍制度也随之不断的调整。其中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中,城市化的进程则主要表现为在农村中较小范围的征用土地到征用了几乎所有的农村土地,也就是城中村的形成。然而,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也将户籍制度的弊端显现了出来。户籍改革的动力包括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以及公民社会的意识不断的增强。  相似文献   

5.
《商》2015,(14)
"城中村"是指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展而包裹在城市地域中的农村居民点。在中国向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城中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但是"城中村"在改造过程遇到的困境是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本文探讨"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更好的推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马磊 《商》2014,(25):43-43
从十八里河镇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和难点来看,当前该地区的农民面临最紧急的事情就是在向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形态被打破,同时在快速发展期间,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处理,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在原城镇周围的农民及其土地在这次扩张中被占用,以前有土地的农民现在被征用了,之前的农田现在正在建设高楼或住宅区,因此在“城中村”里的农民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面对着很现实的问题,如“农转非”问题;居住问题;“撤村建居”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城市化中失地农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扩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基于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实现身份转变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型,农民因职业的自主流动而引起的身份转变,如升学、招工、转干、进城务工经商等;二是被动型,大量征用城郊土地,农民被强制性地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被迫走上身份或职业转变的道路。对于第一种情形,政府高度重视,在制度化安排下成为城市化的主体,对他们来说,土地已变得多余或无关紧要;对于第二种情形,土地无疑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但目前似乎尚未…  相似文献   

8.
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房地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住房巨大的建设量除了要满足城镇户籍居民改善性需求、通过“城中村改造”和“村改居”方式转变身份的城镇新居民居住需求外,还要满足每年约1500万左右转移进城人口的住房需求,总体看,至少在2020年前,房地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仍是房地产业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9.
《商务周刊》2010,(18):14-14
目前,山东省诸城市率先撤销了全部行政村,几个小村庄合并成大的农村社区,引导农民集中到中心村居住,农村社区成为诸城新的社会基层组织。除诸城外,山东淄博、临沂、济宁、德州、聊城等地都部分推行了“撤村改社区”。有专家认为不能强制农民“被城市化”,警惕村改居后产生的大量“三无农民”。所谓“三无农民”,指的是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的农民。这些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由于土地被工业开发区或被城市建房所征用,已变成失地农民,没有土地便没有了工作,没有工作,又没有社会保障,自然就“三无”了。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根本形成原因是土地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城中村改造"只有解决了土地二元所有制问题,"城中村"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而要解决土地的二元所有制问题也只有通过征用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关子农地征用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筠 《价格月刊》2004,(1):11-13
随着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激增,诸如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太低、征地行为不规范、征地补偿措施不完善等。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研究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土地补偿办法,对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以及增加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都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是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特殊村落,城中村的存在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但是城中村的存在对城市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而我们只有针对城中村的成因才能有效的对城中村进行改造。本文分别从体制、土地制度、房产经济及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来阐述城中村的改造及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China     
宏观城中村拆后事作为城镇化的题中之义,农业人口的减少必然导致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谋生,而由此催生的"城中村"、农民务工人员市民化问题,成为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能回避的难题。2012年中国城市化率达52.6%,约2.6亿农民务工人员在城市生活,大多"蜗居"于城中村。中国的"城中村"以低矮拥挤的违章建筑为主,环境脏乱、治安混乱、基础设施不配套、游离于城市管理体制之外,内部通常缺乏统一规划管理。更重要的是,由于目前农民工市民化途径的缺失,城中村仍将这些人隔离于城市底层,导致其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上被边缘化。一些城市规划者和学者认为,承诺提供廉租房但同时消灭"城中村"的政策,导致可供居住的房屋数量净减少,同时扼杀了民间租房市场,让那些尚没有市民身份以居住廉租房的农民工面临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14.
刘晖  曲娜娜 《消费导刊》2010,(3):250-250
伴随着经济开放,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对农村土地的征用也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逐年增长,位于S市城乡交界处的S村是较早进入被征地范围之内的村庄之一。随着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长久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批量的成为失地农民,征地这一全国普遍现象对失地村民的生活是不是造成了很大影响呢?本文从尤其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劳动生活方式、休闲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描述,阐明了征地这一事实对S村村民村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朱嘉赞 《现代商业》2014,(15):271-272
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不断吸纳农村土地向外扩散,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城中村”。本文主要从”城中村“产生的背景和意义入手,以城乡社区服务均等化为视角对城中村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武汉市的城中村改造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地解决城中村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丁文 《商》2014,(7):220-220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耕地逐渐被征用,并且占地趋势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加,许多农民被迫离开长期生存的土地,依靠微薄的补助款度日,生活困苦。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农民依靠土地开展生产,失去了土地等于失业。本文以失地农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改善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困境,探索出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中村改造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广州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因此,对城中村进行改造已成为政府重视、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城中村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城中村改造的对策。一、广州城中村形成原因1.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是城中村形成的直接原因。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土地承包制后,城市已不可能借助行政手段无偿或低偿获得近邻农村土地,为了降低补偿成本,也为了避免处理与城中村相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城市在征地中有意避开城中村,村镇也就保留了原有的居住方式与社区关系。2.征地遗留问题目前对城…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宅基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农民市民化进程中面临的宅基地问题(一)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农村宅基地闲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大量农民进城打工谋生,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在城市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很少回家乡居住,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原住宅基地被闲置或废弃,在一些地方形成了规模不等"空心村"。另外,有的农民在城市赚到钱后,在城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城市化中失地农民是指随着我国城市扩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基于城市建设用地需要因耕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实现身份转变大致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型,农民因职业的自主流动而引起的身份转变,如升学、招工、转干、进城务工经商等;二是被动型,大量征用城郊土地,农民被强制性地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被迫走上身份或职业转变的道路.对于第一种情形,政府高度重视,在制度化安排下成为城市化的主体,对他们来说,土地已变得多余或无关紧要;对于第二种情形,土地无疑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但目前似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并缺少相应的措施,失地农民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使一大批失地农民游离在农民和城市居民之间,不能享受和普通市民一样的待遇,变成了尴尬的"边缘人",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因此再次思考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探讨化解这一问题的对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矛盾激增,诸如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太低、征地行为不规范、征地补偿措施不完善等.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研究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土地补偿办法,对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以及增加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