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要通过启动内需而保增长,就必须有效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多方面分析,指出当前在我国启动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中应该更多地注重运用财政政策,慎用货币政策,并就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财税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触底复苏已然确立.这种复苏能否持续下去,不仅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应该注重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未来需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在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后,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回稳态势已基本确立。展望2013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  相似文献   

4.
1998年,对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出,我们曾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10年前相比,当前宏观调控的背景、条件、内容都有很大的区别,借鉴1998年至2002年扩大内需政策的经验和教训,对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福卡 《金融博览》2003,(1):41-42
积极财政政策肯定要淡出,积极货币政策难当大任 2002年中国经济保持出人意料高增长的同时,两大问题的困扰日益加剧:通货紧缩与财政收入增长明显趋缓.前者表明国债投资对民资、外资的挤出效应这只潜伏已久的"病猫"开始发威;后者则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已是强弩之末,难以为继.各方面的迹象显示,积极财政政策"功成身退"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2010年宏观调控政策基凋已经确定,根据会议提出的"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可以预判,2010年政策在保持连续性的基础上将更具灵活性,会针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形势变化适时作出政策调整.  相似文献   

7.
稳定政策 适度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稳定政策,就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调整,就是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和重点。贯彻落实好这一原则,对于做好明年的经济、金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明年的金融工作,必须坚持“稳定政策、适度调整”这一重要原则。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作用。同时,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两者都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以1994-2008年经济数据为基础,建立我国的IS-LM模型,测算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乘数及政策效果,为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宏观政策的主轴。在扩内需的过程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得了哪些效果?下一步还应采取何种政策取向和具体的政策措施?本期专题安排3篇文章,分别从消费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扩大内需的问题,期望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讨论。本期专题: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国经济经历了多重考验;随着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2012年的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仍将不容乐观。根据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2012年我国通胀压力将缓解,经济增速将保持在8%以上,全年经济呈现稳健增长、温和通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近期我国许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骤然下降,为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实施了新一轮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十项新政"可以看出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是以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以加快改革为重点,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配合金融政策和其他手段,以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目标地运用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个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内涵丰富、覆盖面广。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减最终会体现到经济增长的变化上来。增加就业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这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稳定物价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志,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本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都有较大影响,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所以,健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不仅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构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有不同的调节重点...  相似文献   

13.
货币、财政政策"一紧一松"的总量调控框架下,我国从短期到中期的宏观政策走向,应当注重促进我国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然增长的有序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今年经济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和稳定。这是做好今年金融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近几年来,我国认真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有力地维护了金融经济的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证明,稳健的货币政策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应保持这一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今年,我国市场环境不会有很大变化,金融运行环境仍需完善,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和稳定是非常必要的。保持金融政…  相似文献   

15.
需求主体包括投资需求主体和消费需求主体。刺激内需,既要刺激投资需求,又要刺激消费需求,在当今相对过剩的经济中,更重要的是刺激消费需求,分析需求主体的层次性关键是要让其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可分为中央财政政策和地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分为“面上政策”和“点上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结合,这里要强调的的是:中央财政政策和面上的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地方财政政策和点上的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两者的配合虽有难度,但是这种结合对刺激消费需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下了基调:"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出现,宏观调控政策也实现了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到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下一步宏观经济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时期.宏观经济政策应以"稳"为主,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严峻,由于国内出口下降,我国必须通过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财税政策的及时、合理调整。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政府有必要高度重视当前的重大变化,在宏观政策方面出手。考虑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目标方面具有不同的侧重,为了发挥宏观政策的整体效应,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成为政策应急调整中的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1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五大关键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政策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1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2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处在转轨时期的我国商业银行更是肩负着双重责任——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和加快自身商业化建设步伐。尤其是自去年以来,国家为推动经济增长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商业银行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和政策传导的主要环节,其推出的经营举措愈发引起世人的关注。继今年6月央行再度降息之后,一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又紧锣密鼓地出台了。商业银行应积极领会中央政策意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正确把握银行的经营方向。一、财政货币政策解读近期,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国家教委、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