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瑞 《中国外汇》2013,(23):67-68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逐步走高。截至10月9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96天、贬值85天,较年初已累计升值超过2%,升值幅度超过去年全年。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持续上升。通过对泰安市20家企业汇率避险情况的调查发现,银行外汇避险产品相对单一、避险业务种类同质化严重、境内外联动类人民币业务拓展缓慢以及国资类企业内部考核约束等因素,对企业汇率避险形成明鼎制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国内外汇市场产品不断丰富。本文分析了当前新型汇率避险产品的主要运作模式。探讨了汇率避险产品对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及外汇管理政策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臻 《银行家》2011,(2):45-47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汇改重启后,各类经济主体避险意识显著增强,对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深入了解外汇指定银行避险产品现状,无锡市外汇管理局组织力量开展了相关调研。调查显示:无锡市外汇指定银行汇率避险产品发展较为稳健,基本满足外向型企业避险需求,但同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涉汇企业汇率风险加大。运用银行汇率避险产品是涉汇企业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首要途径.为了解辖内银行汇率避险业务开展情况,我们选择了辖内外汇结算量较大的两家银行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贺捷 《银行家》2022,(2):134-135
<正>汇率避险工具应用的现状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汇率避险金融服务远期结售汇业务成为企业避险首选。目前,银行汇率避险业务主要有远期结售汇和外汇避险衍生产品,具体包括远期外汇买卖、订单融资、出口商业发票贴现、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以及期货、各种外汇融资等产品。衍生产品则覆盖了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外汇期权以及结构性衍生产品等交易品种。从业务种类来看,A市企业选择的汇率避险工具还是以传统的远期结售汇为主。2020年,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  相似文献   

6.
国家外汇管理局于6月2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银行对客户办理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规定〉的通知》(汇发[2014]34号)。通知中的一大亮点就是鼓励在实需交易原则的基础上增加外汇产品,丰富汇率避险工具的运用。面对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的调整行情,特别是人民银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日问波幅后汇率双向波动特点的显现,进出口企业对于各类汇率避险产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7.
吴国培  黄涛 《中国金融》2005,(19):36-37
在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出台后,我们对厦门市21家银行和上千家进出口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由过去盯住单一美元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将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更富弹性.波动更为频繁,故对此表示谨慎和忧虑;另一方面,企业汇率避险意识薄弱.避险工具相对匮乏,不适应改革形势发展,潜伏着较大的汇率风险隐患。根据此次调查,结合最近人民银行出台的有关发展远期外汇市场的多项政策举措,我们认为应抓住改革契机,从增强市场避险意识、加快研发金融避险工具、营造涉外经济良好汇率避险环境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增强市场汇率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我国外贸形势愈加复杂多变,自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结束了单边升值态势,人民币双向波动趋势已经形成,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加大,这需要外贸企业进一步增强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选对合适的避险产品和工具,提升企业汇率避险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后青海省商业银行外汇理财和外汇避险业务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汇率改革对银行外汇理财业务和避险产品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江苏省企业及金融机构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企业汇率避险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但汇率避险主要偏重于内生性非衍生手段。受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金融机构产品开发缺陷以及企业对汇率避险的理解存在偏差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汇率衍生金融工具运用明显不足。最后,文章提出进一步发展我国汇率衍生产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际工作中,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通常会产生一些长期限的外币贷款,这类外币贷款就企业而言存在着相应的汇率风险。我们一般建议企业采用期限为一年以内的避险方式对这类即将支付的贷款部分进行汇率风险规避。一方面是因为一年内的避险产品的流动性和价格透明度通常都比长期限的避险产品更好,例如人民币对外币的一年内远期才有比较活跃的交易;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衍生产品市场发端于汇率风险的出现。对大多数进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汇率的渐进改革培养了其规避汇率风险的意识,而衍生产品则成为企业进行汇率避险的有效手段。从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进出口企业培育了中国最初的衍生品市场。与国际衍生产品市场诞生与发展的路径相似,真实的避险需求催生了国内汇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 1、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之后,为了给银行与企业开辟更多的避险工具,央行出台了《关于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对外币掉期业务的通知》,引起了人们对人民币汇率风险防范问题的广泛关注。在更具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银行如何在利用外汇远期市场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同时,规避自身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是汇率改革后银行发展外汇业务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震荡剧烈,波幅扩大,双向运行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寻求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此,我们根据企业客户的不同避险需求,分析了几类汇率风险避险产品,为企业管理外汇敞口风险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二次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时间内震荡剧烈,波幅扩大,双向运行特征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应对汇率波动,寻求可以规避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此,我们根据企业客户的不同避险需求,分析了几类汇率风险避险产品,为企业管理外汇敞口风险支招献策。  相似文献   

16.
饶慧君 《海南金融》2014,(12):77-79
为满足国内经济主体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2005年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逐步扩大远期结售汇开办银行范围,推出人民币与外币掉期、货币掉期及期权等汇率基础避险产品,银行外汇理财和汇率避险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银行外汇理财产品和汇率避险业务规模和品种不断增长,中间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对市场和风险的把控能力逐步增强,但市场因素、政策管制、客户持币意愿不强、银行营销管理不完善等制约条件仍然存在。本文结合于天津市银行外汇理财和汇率避险业务发展特点,探索此类业务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大背景下,为满足经济主体避险需求,银行提供了一系列汇率避险、贸易融资创新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不健康发展,会带来国际收支异常波动、规避短期外债管理等负面影响,因此外汇管理部门有必要加大对银行汇率避险、贸易融资产品外汇业务的检查力度,促其合规经营.本文以银行检查为契机,对常见产品的检查要点和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探索,供外汇检查人员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进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出口企业人民币汇率避险需求明显增加,银行也适时推出了部分新型贸易融资组合产品,有效地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和多样化财务运作的需求。然而,银行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在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套利成本收益等多个方面都对现行外汇管理政策和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应加以研究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王大贤 《新理财》2011,(10):39-43
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银行组合型汇率避险产品不断丰富,满足了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及财务运作需求,准确了解这些产品的特征和运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CFO们全面及时摆布企业资产,并力求取得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20.
张琦 《中国外汇》2006,(6):34-35
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金融市场上推出了一些新的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不涉及利率互换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比起银行、企业所熟悉的远期结售汇业务,掉期业务则是一个新面孔。同样是避险工具,掉期业务与远期结售汇业务有何不同的“避险之处”呢?它能为银行,企业带来哪些好处?银行、企业在运用时该注意哪些问题?编者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加大、汇率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这些问题值得银行、企业及相关学者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