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变迁是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纳什均衡是博弈中的一种策略组合。制度变迁过程可以看成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博弈过程,变迁的路径就是博弈均衡解的轨迹。运用博弈论纳什均衡的观点剖析制度为什么会在低效率下维持均衡以及如何打破均衡完成制度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博弈论的视角,制度形成与变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假设博弈方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具有共同知识;另一种是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假设博弈方都是有限理性的,是一种过程理性,均衡结果也是不断变化的。制度就是博弈的均衡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均衡结果会发生变化,制度同样会受到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生变迁。本文主要从演化博弈的角度分析制度的变迁,通过习俗演进形成制度和风险上的均衡两个模型来说明问题。这些博弈方法都只是粗浅地描述了制度的形成与变迁,在实践操作中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着经济学新的分支的发展,以及其他学科的融入,关于制度形成和变迁问题的研究将会形成更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劲屹 《北方经贸》2002,(12):56-57
从博弈论的角度对美国银行法的变迁进行探讨 ,尤其是把银行法的立法机构也作为博弈的参与人 ,分析他们的盈利函数、博弈策略 ,从而得出每一次银行法的修订实质都是各方博弈的纳什均衡点 ,说明了美国银行不是外生的 ,而是一项内生的制度安排。同时提出让我国的银行成为博弈过程中的完整参与人 ,积极诱导我国银行制度向高效率方向变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一般形式下2×2矩阵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的特征,讨论了此类博弈的纯策略纳什均衡和严格优势策略,得到了在没有严格优势策略且存在唯一纳什均衡的2×2矩阵博弈中,纳什均衡必为混合策略组合。最后通过具体的2×2矩阵博弈,给出此类博弈纳什均衡的讨论方法。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永林 《商业研究》2011,(2):165-168
当前我国财政分权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向零和博弈,需求诱致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展开激烈的锦标赛竞争,中央政府对制度刚性的放弃也达到了制度与经济绩效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由财政分权改革导致的众多问题开始制衡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导致对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抑制。因此,政府体制改革应从制度安排入手,祛除体制性弊端,以弥补财权和事权分离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农户小额信贷的行为主体信用社与农户之间博弈的纳什均衡因农户使用贷款用途不同而有所差异。通过博弈分析,得出了农户使用贷款在不同用途下的纳什均衡。然而要真正实现各种情况下的纳什均衡并非易事,博弈双方会面临各种信贷风险和自然风险。为此,应设计科学、完整的农户信贷等级评定指标体系和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体系,从源头上加以防范,以实现信用社与农户双方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7.
商铺的租赁作为公司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国有企业资产市场化的改革。公司与承租商就到期是否涨价,承租商到期续是否续租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博弈关系。本文主要建立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和完全且完美动态博弈模型.得到纯战略纳什均衡、混合纳什均衡、子博弈纳什均衡等。来分析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商铺的租赁作为公司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随着国有企业资产市场化的改革。公司与承租商就到期是否涨价,承租商到期续是否续租之间产生了微妙的博弈关系。本文主要建立了完全静态博弈模型和完全且完美动态博弈模型,得到纯战略纳什均衡、混合纳什均衡、子博弈纳什均衡等,来分析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制度均衡和制度变迁之间的博弈分析,认为真实制度均衡以现实经济个体非对等资源禀赋和经济地位为前提,重新阐述制度均衡过程和制度性质.制度博弈论和肖特问题导向论逻辑分析表明,均衡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取决于当事人的资源禀赋.真实制度均衡过程中个体不平等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均衡制度非中性,且制度均衡也不一定存在效率,这取决于控制权主体利益是否与经济效率方向一致,并且制度均衡是动态的,只有当博弈双方的资源禀赋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旧制度均衡才会被打破.  相似文献   

10.
"一事一议"制度成为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运行机制,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结果;但在实践中机制运行却存在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两个非合作博弈,即"农户选择不提供,基层政府也选择不提供"成为唯一的纳什均衡。因此,中央和基层政府需要调整政策,从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化,培育多元的供给主体,确立公共财政理念等多方面入手,使基层政府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11.
从博弈论看区享品牌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博弈论分析了企业、地方政府在区享品牌培育中的实际行为决策过程,企业的各类博弈后得到的解均为不利于区享品牌培育的纳什均衡,即形成非合作博弈。结论指出,必须结合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改变各博弈方的收益,使博弈达到新的纳什均衡,来提高区享品牌培育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静态博弈分析方法,研究了波动成本条件下双寡头垄断博弈的纳什均衡.提出了一种波动成本条件下双寡头垄断博弈纳什均衡的分析方法,构建了波动成本条件下双寡头垄断博弈模型,分别研究了不同成本、单边波动成本和双边波动成本的双寡头垄断博弈,得到了相应的纳什均衡解.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形成条件和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赢与共识是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基本条件,共赢实现的是帕累托改进,共识是利益共同体在相互博弈中达到的纳什均衡。收益、合作成本、规则、话语权是影响共赢和共识的主要因素。利益共同体在相互博弈中存在激励型、约束型、迁就型、困境型四种共赢类型,通过制度安排,改变行动空间和支付组合,可以将非共赢博弈转换为共赢博弈,将"迁就型共赢"和"困境型共赢"转换为"激励型共赢",进而达到帕累托改进与新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多主用户和多次级用户共存网络的频谱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斯塔科尔伯格(Stackelberg)博弈的动态频谱接入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三阶段Stackelberg博弈模拟主用户频谱竞价,博弈过程中次级用户以最大化传输速率为目的接入主用户频谱,同时设计了一种迭代过程来求解纳什均衡。实验计算与结果分析证明了纳什均衡唯一存在性的充要条件,并说明了迭代过程的收敛性以及主用户最佳效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古诺博弈纳什均衡解的经典解释中包含了主体的理性假设,本从演化的角度分析了这一假设的局限性;然后基于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定义了选择算子;对于古诺博弈,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选择算子的渐近行为,并得出了古诺博弈中的纳什均衡解是选择算子的稳态这一结论,从而解释了该博弈中非合作纳什均衡的自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重动态均衡的噪音交易与理性套利共存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音交易与理性套利是证券市场中永远存在的博弈双方。文章在多重动态均衡博弈理论框架下,讨论理性投资与噪音交易的博弈过程,分析了这两种投资行为的长期共存机制。结论认为噪音交易者和理性套利者的数量和比例的动态变化能够维持一个多重动态均衡的变化路径,二者长期共存的博弈行为形成了金融市场的多重对称纳什均衡,金融市场运行需要噪音交易与理性套利的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制度变迁中的博弈理论为基础,对印度国家审计体制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相应的假设,指出了渐进式体制变迁的主要特征,建立了有限理性下的体制变迁模型,分析了交叉换位与制度变迁的协调性,阐述了战略分布、变迁成本与博弈均衡,总结了国家审计体制变迁的规律和启示,认为公众行为(需求)在成功的渐进式变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制度变迁方案设计中,公众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博弈参与者战略选择的三个主要变量,即改革的预期制度收益、传统体制下的既得利益和实际的制度变迁成本,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发挥制度变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供应链中供应商的特点,将经济学中的博弈应用到制造行业中,建立纳什均衡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条件,求出相对应的纳什均衡解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银行与企业征信体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过程中,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征信体系。从博弈论的角度,运用纳什均衡理论分别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同银行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在现行的制度条件下,企业在与银行进行博弈的最优策略是失信;同时,在重复性博弈的条件下,银行与企业双方的合作可以通过建立企业征信体系这样的信誉机制实现,并在银行和企业征信体系建立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调控房地产价格的政策措施,然而实施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引用博弈论方法建立的博弈模型中可以看出,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已经满足于既得的利益,不希望改变已经形成的纳什均衡,因此导致了激励制度失灵。为此,必须改善信息搜集,调整利益组合从而影响博弈双方的策略集合,进而构造新的纳什均衡,实现调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