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钢 《全国商情》2009,(10):62-64
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催生了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此后西方宏观经济理论中干预主义与自由主义两大流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且每个流派都有众多经济学家的支持.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大多数经济学家能够赞同干预主义.本文对这两大流派分别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比较分析,得出同一结论:干预主义更接近真理.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产业集聚关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聚作为特殊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区域经济获得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率的源泉,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由于产业集聚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需要政府公共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但政府的干预也可能产生失灵,因而本文将政府应该如何干预以及如何处理政府与产业集聚的关系作为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早期经济学家着重对是国家干预还是经济自由进行争论,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人们已认识到市场与政府的并存,市场与政府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4.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社会发展到了明代中叶才出现了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地位有了较高的地位。但是,从文学发展史来分析,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则应上溯到宋代,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高度发展繁荣的宋代文学,形象地反映了这样的生活现实,使我们认识到两宋是我国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著名经济学家戴圆晨认为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就要从原来单纯的速度型转向速度效益型。他认为,在我们实际经济生活中,我们的经济是政府推动型的经济,各地方在追求经济增长中,仍然是着眼于单纯的数量增长,引起我们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呈现同构化。因此,只有从政府推动型经济向市场推动型经济转变,才有利于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就是说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他认为,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金融改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原来的体制是财政支持政府,吃财政的“大锅饭”,后来实行拨款改贷款,实行银…  相似文献   

6.
西方经济学经济利益和谐理论的述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经济利益的和谐问题,论证了利益和谐的实现方式、制度基础和政府在利益和谐实现中的职能,形成了完善的经济利益和谐思想。因此,吸收西方经济学有关利益和谐及其实现机制的思想,对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行为与市场运行机制制约与协调关系的法律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为何干预,何时干预,怎样干预”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法学家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哲学视角,着力探讨市场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干预行为的制约与协调的绝对与相对,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及其法律实现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经济秩序是经济学说的重要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家阐述的经济秩序思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即从早期消极地排斥国家干预,转变为现今要求国家积极地保障经济自由规则.这一认识对于我国建立一个"强化市场型政府",推进、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健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老子是一位有大财经思想的经济学家.老子的生财思想、节用思想、无为干预思想、反对两极分化思想、理财思想,具有发人深思的启迪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存在“市场失灵”,才需要政府以某种适当的方式进行干预,强制性手段和鼓励性手段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具体方式不同。“强制论”和“鼓励论”各有利弊,二者的区别首先表现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一样;其次表现在二者对农村经济的正面效应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如何利用政府干预来促进城乡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其他国家有可供借鉴的历史经验。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不一,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应该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根据区域经济的差异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