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积极利用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服务业转移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中,服务外包逐渐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目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和新兴的服务外包业务。文章首先分析近年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对上述两种方式的比较,侧重分析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最后结合离岸服务外包在我国发展的新契机,得出我国应积极利用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离岸服务外包因其低资源消耗、高科技含量和高经济效益等特点,受到各国的重视并逐渐成为各国实现服务贸易发展的先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承接全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中国获得了制造业效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快速提升,现在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外包承接国,但是我国相对滞后的服务产业成为承接新一轮服务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区位因素,得出相对优势和相对劣势,并根据比较结果提出增强中国承接服务外包区位优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升和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随着服务贸易自由化和服务业的高速增长,全球服务业外包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以服务业外包和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通过对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现状、发展服务外包动因、承接服务外包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和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在以服务业转移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中,服务外包成为新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现代信息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因此,对国际服务外包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以国际服务外包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的影响。论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应用SWOT分析法客观地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劣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三角地区发展服务外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东道国视角,研究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生产率效应.在分析跨国公司离岸外包影响东道国制造业生产率这一微观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服务外包承接率指标,利用2006~2010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生产率的效应.Robust OLS和工具变量法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制造业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其中金融业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较大,运输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的制造业生产率效应较小,但均在统计上显著.  相似文献   

6.
晓庄 《中外管理》2005,(5):108-10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经部博士李志能认为:不能以制造业思维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要想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还需要做战略调整。从转移服务业的跨国公司角度看,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还面临竞争力方面的重大挑战。人们通常认为中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具有的一些竞争优势,如:市场潜力和人力资源优势,在跨国公司看来可能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闽台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转移与发展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的转移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一个新热点。闽台间信息服务业的转移有助于建立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并带动福建省的产业升级。信息服务业是台湾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成为台湾经济中的策略性产业。福建省可把IC设计作为闽台信息服务业对接的重点,以两大软件园为载体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积极承接台湾动漫业转移,增强闽台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日前在“2010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暨企业家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力争在今年培育3至5个上万人的服务外包企业。易小准指出,从长远看,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是大势所趋,新一轮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他分析,发达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战略产业作为新一轮的发展重点,这为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了提供巨大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制造企业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制造业从产业分工逐渐深化为产品分工、要素分工、工序分工以及增值环节之间的分工.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分工和成本优势导致了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然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和外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质量水平低和缺乏关键技术,使得制造企业的竞争力难以提高.最后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途径——实现OEM向ODM、OBM和BPO阶段转向.  相似文献   

10.
转移与承接——把握服务外包发展新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晓明 《上海企业》2006,(12):14-15
今年3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对上海同志的一次讲话中谈到,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我们“有很大的潜力。强调这些现代服务业,是因为这些服务业本身也在转移,跨国公司正在向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转移,上海有条件承接这方面的转移。”今年3月14日颁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鼓励外资参与软件开发、跨境外包、物流服务、……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转移、承接等用词是中央领导对我国产业发展形势作重要研究、判断的用词,也是本文对服务外包作研究的主线。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经济国际化的深入演进和全球服务业的加快转移,服务外包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抢抓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重要发展机遇.积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既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转变经济贸易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层次和水平、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课题.对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服务外包是当前服务业国际转移和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新形式,它对发包和接包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对承接国的经济影响日益明显,也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承接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制造业承接国际外包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承接外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系数为1.103874,而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系数为3.109623。  相似文献   

14.
<正>一、辽宁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势分析1.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由于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调整其战略布局,正在加速向包括中国、印度等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相关外包服务业  相似文献   

15.
国际经济一体化使得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最优贸易伙伴,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产生服务外包这一全新产业。本文阐述了服务外包的概念及转移的背景与趋势,并分析了服务外包产生的动因及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了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对策,即:营建国家品牌,提高中国竞争力;扩充技术外包实力,提高全球交付能力;全面发展,重点切入;搭建外包平台,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演进和国际服务业的加快转移,服务外包已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抓住历史新机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既是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为我国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现代服务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印度软件外包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佼佼者,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而印度提供的服务外包主要是软件外包,每年全球软件离岸项El外包,印度是最大的承接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建设世界经济强国,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产业大重组、大转移历史机遇,在认真总结在上一轮我国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正反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主动承接与自主发展相结合、承接产业与承接机构相结合、国际承接与国内转移相结合、改善硬环境与优化软环境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在争夺这场服务业国际转移栖息地的竞争中,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努力将我国建设成全球办公中心、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经过第二个30年的发展,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5%左右,并建成世界级全球资源配置中心,为我国迈向世界经济强国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迫切要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国际新一轮经济调整,服务业跨国投资和离岸服务外包继续加速向中国转移,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而对环境的保护也一致是政府及学者研究的重点,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建立一个生产性服务业与环境效益之间的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