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字的故事     
卫汉青  王复羊 《中关村》2006,(4):103-105
今年是上个世纪的十年“文革”浩劫肇始40周年和结束30周年。一位伟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无法背叛自己的良知。另一位伟人说过“读史可以知兴替。”“文革”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内容最丰富、最离奇的一章。希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常回首看看,温故而知新,珍惜和发展今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诚邀各界人士往事今说,为本刊继续开张的“文革博物馆”馈赠断片残页。  相似文献   

2.
3月,万物复苏,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我们无法忘记10年前的这个时候,小平同志南巡,给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盎然春天。时下恰逢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召开,我们期盼着此届盛会能给祖国继续带来改革的春风和政策的春天。为了迎接这个寓意特别的"春天",我们推出了一曲特别的"乐章"——本期的封面故事《中关村核心区,科技与文化的交响曲》。  相似文献   

3.
缪印堂 《中关村》2014,(8):123-123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几代人难忘的岁月,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家破国将亡的痛苦成了我们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忘记历史就是背叛,我们绝不能忘记。自漫画在中国出现,中国漫画家们就将它当作战争武器,在民族存亡的时刻,他们挺身而出,以笔为枪,创作了大量抗日救亡的漫画,像颗颗子弹射向日本军阀主义,揭露他们的凶残暴虐,鼓舞中华子孙的斗志。  相似文献   

4.
车路协同不仅是国际智能交通领域研究的新热点,更是各国智能交通发展路线图中的关键环节。我们不禁要问,实现车路协同,还有多远的路要走?这个中秋节,你在做什么?很多人应该不会忘记,上海世博会汽车馆的主展影片《2030,行》带给我们的20年后中秋节的故事,失明的女儿在无人驾驶车的帮助下前往父亲的音乐会;救护车在医  相似文献   

5.
新品推介     
《中关村》2004,(7)
今年高考已经结束了,很多年轻人要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择。在这个炎热的夏季,不要忘记享受生活,这里我们推介的新品,希望能给您带来乐趣。我们欢迎读者来信,来信请寄:zgcmagazine@vip.sina.com。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诞生     
俞敏洪  CFP 《中关村》2008,(6):88-89
伟大源于平凡,平凡也总是销蚀伟大。为了破除这个悖论,我们开始寻觅模仿的对象,却又在盲目的追崇中迷失自我。然而,我们时常忘记,这世上所有的伟大都源自一个君羊体,她们的名字叫做母亲。她们才是我们生命中的至高又至切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无论你处于多么卑微的状态,只要你有了梦想,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初次见到俞敏洪,还是在2005年的春天,中关村万物复苏,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那一年,他获得了"最值得尊敬的教育人物"殊荣,在颁奖典礼上,他说:"也许我们会有勇气,也许我们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所作为,把新东方在未来真正建成一所好的私立大学。在我们新东方一直有一首歌,是从来不敢忘记的,叫做‘永远相信未来,永远相信梦想’。  相似文献   

8.
勒川 《中关村》2009,(4):14-19
加冕“创新特区” 历史不会忘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丰碑上,1979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上画了一个圈……  相似文献   

9.
俞敏洪 《中关村》2014,(5):107-107
新东方就是一帮卑微的人实现的一个伟大的梦想。在新东方,很少有“官二代”和“富二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草根出身起,我们每个人都有席丝情怀,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来没有忘记过,有更高的山可以爬,更长的路可以走。我们一路走来。取得了一些成功,这些成功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但也不全部是凭我们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纪念邓丽君     
今年我们都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想,不能忘记纪念邓丽君。——题记曾读卢梭,知有思想启蒙,没想过歌声也能启蒙。我是首次从邓丽君的歌声感受到一种启蒙力量。也许她本人从未想过她的歌声具此力量,但这种力量是确切存在的。我想我应该为邓丽君郑重地写下一篇文章。她是值得我们和后代永远尊敬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6,(5):35-35
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新东方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感到很高兴。也许我们会有勇气,也许我们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所作为,把新东方在未来真正建成一所好的私立大学,现在还不敢说。但我们会一直努力。在我们新东方一直有一首歌,是从来不敢忘记的,就是在年轻时听到的一首歌叫做“永远相信未来。永远相信梦想”。面对中关村、中国的现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重任,我觉得中关村像根扁担。  相似文献   

12.
苍天可鉴,中华民族是在防御和战胜自然灾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部《中国救荒史记》就是华夏子孙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真实记录。2008年的中国,本来应该是欢歌的年头,谁能想到竟然遭遇如此之多的劫难:南方雪灾,手足口疫情,胶济车祸,藏独骚乱,汶川大地震。多难兴邦,天变不足畏。本刊的两位主笔,在哀恸中发出刚毅的声音。著名作家王宏甲在《拯救生命的纪念碑》中写道,比灾后重建家园更壮阔更伟大的是:不忘记我们优秀  相似文献   

13.
有人戏言,中关村,特别是电子市场,看起来更像一个集市。这也就难怪20年来,村里成长起来的大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我们无法寄希望于生意人摇身一变为企业家。众多的小公司,谁该出局?准能长大?  相似文献   

14.
韩永飞 《中关村》2011,(12):104-104
在国外管理跨国公司时,我们要求每个人同样的错误不能重犯。但是到现在,我们还无法要求人们不能重犯其他人犯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李丰 《中关村》2013,(9):80-80
由云计算、社交计算和移动计算等三大趋势推动的大数据正在重塑业务流程、IT基础设施以及我们对于企业、客户以及互联网信息的捕获与使用方式。到2015年,超过85%的财富500强企业将无法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来获得竞争优势。大多数企业均未做好应对大数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20日至22日,我随中关村品牌协会组织的重走长征路队伍,进行了3天的“长征体验”,路程45公里。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青年一代,对于我们这些身在中国的硅谷、立志打造民族品牌的中关村人来说,这短短的30几个小时,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甚至是不身临其境就无法体验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高伟华 《中关村》2007,(2):44-45
2006年11月20日至22日,我随中关村品牌协会组织的重走长征路队伍,进行了3天的“长征体验”,路程45公里。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青年一代,对于我们这些身在中国的硅谷、立志打造民族品牌的中关村人来说,这短短的30几个小时,却也让我们体会到了许多书本上、甚至是不身临其境就无法体验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周树鑫  李政 《中关村》2004,(9):30-31
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很难判断我们文化的根究竟在哪里,我们的文化主流在哪里。如果说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的寻根文学让创作家实现了文化的寻觅冲动,并因此影响了世界各自民族的文化发展态势,但对于中国而言,却没有这种效果。其实,我们很难苛责相关的文化工作者,太长的历史往往无法描述、无法一言以蔽之,而且在文化描述与跟踪中很难把握宏观的历史视角,于是文化的主流趋势往往无意中被回避,在明确缺乏的指引情况下民族陷入发展的疲惫状态。今天,我们不打算在地域性或地理性的文化上过多地着墨,所以长江文化、黄河文…  相似文献   

19.
沟通断代史     
《信息产业报道》2004,(5):10-13
科技,是一种永远无法预见和限定的力量。在我们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沟通方式的同时,新的疑问同样也会产生明天我们还能怎样沟通?明天我们还会用什么沟通?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思考     
嘉宾:牛文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岳升阳:北京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多年从事城市历史地理,尤其是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杨建平:北京市海开集团总经理时间:2003年7月2003年,海淀城市化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在2005年把13万农民全部转变成市民。这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大背景下,一个步子很大的实质性举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