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扩大。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将我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地区,分别研究FDI的产出弹性,发现东西部地区不仅FDI不平衡,其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也存在差距,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的重要成因。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部差距一直存在,并且在不断扩大.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将我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个地区,分别研究FDI的产出弹性,发现东西部地区不仅FDI不平衡,其对经济发展的效应也存在差距,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的重要成因.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198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贸易、FDI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仍然是促进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城镇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因各区域进口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东中部地区呈负面作用,对西部则有微小的带动作用;FDI对东部地区的就业具有挤出作用,对中西部则具有挤入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两步回归法,建立双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制造业区际关联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可通过区际前向关联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且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地区具有赶超优势。该结论表明,增强区际前向关联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强中西部地区的区际前向关联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东部与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发展,文章最后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3年各省份有关经济指标建立面板模型,研究FDI对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DI对各综合经济区的影响差异较大.FDI对北部和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对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东北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影响;对大西北综合经济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很弱.应继续扩大FDI引进总量,加强对FDI投资区域选择的引导,做到因地制宜,提高FDI利用效率,缩小区域FDI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税制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对1995—2014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劳动收入、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的测算,分析其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劳动收入有效税率总体偏低,资本收入有效税率处于高位,消费支出有效税率平稳上升;劳动收入有效税率东部地区最低、西部地区最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背离;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有效税率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契合;税制结构变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各区域均当期即现,但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劳动收入税率变动有利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资本收入和消费支出税率变动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但作用大小不一。应充分认识税制结构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的区域差异性,构建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税收体系和税制结构,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四个经济区域,研究环境规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及作用于产业结构升级的间接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滞后效应,环境规制滞后一期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东北、中部及西部地区环境滞后一期对其区域经济发展均产生抑制作用;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发达地区呈现倒U型关系,在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呈现U型关系;从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也表现出异质性,在东北地区及东部地区环境规制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抑制区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在我国的区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绝大部分的外商直接投资,中西部地区则递次减少。这种外商直接投资的二元结构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二元结构保持一致,且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外商直接投资提高东道主生产效率的假设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成立,在中部地区不成立;外商直接投资扩展东道主生产边界的假设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不成立,在中部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非均衡配置,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在21世纪迈向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丰富,地区差异不大,但人力资本的质量与积累能力方面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人力资本的非均衡配置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地区教育发展战略,加强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动的制度创新,以及加大西部地区公共卫生投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效率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Friedetal(2002)所提出的三阶段DEA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地理变量,修正了环境变量与随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对2003~2007年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经济增长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几年东部地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发展,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经济也有了较好的转变,整体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逐渐趋同。我们应着眼当前经济发展的特点,在保持东部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以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章以新设计的一套反映城市化水平的统计指标体系的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区域间地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差距很大,且内部不平衡问题相当严重。所应采取的对策是:中西部地区应用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超常规发展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应发挥其经济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各地区还必须切实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00~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考察了中国环境规制、FDI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环境规制、FDI抑制了就业增长,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却促进了就业增长;而分区域看,环境规制和FDI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和FDI对就业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和FDI对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就空间溢出效应而言,省域环境规制对就业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东部地区FDI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FDI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不显著。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各级政府应逐步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当地实际提高引资效率,积极引导FDI向第三产业转移,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劳动者劳动技能。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锡尔熵指数和相对熵指数以及半对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长三角FDI分布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异以及FD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FDI在长三角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FD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存在差别。宏观政策在扩大长三角地区FDI的引进规模、利用成效的同时,应优化FDI空间格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部塌陷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协整分析和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是西部经济增长与中部、东部经济增长均有协整关系,但中部与东部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协整关系;西部经济增长促进了东部经济增长,东部反过来也促进了西部经济的增长,但对中部经济增长作用不大;中部不是东部和西部经济增长的葛兰杰原因。本文最后分析了出现中部塌陷的原因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放权让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增加了区域经济活力,刺激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但也逐渐拉大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根据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区域经济波动及货币政策效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一的经济政策在我国产生了不同的区域效力,形成了不同的区域经济波动特点:东部地区与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独立性较强;在获得与东部相近的经济增长率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波动更为显著;与东部地区相比,紧缩经济对中、西部地区产生更为不利的影响;东、中部地区对利率调控较为敏感。我们将从经济发展机制、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性、经济增长的脆弱性和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力四个方面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力资本外部性理论,教育投入也会产生外部性。我们运用经过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卢卡斯模型,对1996-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教育经费、GDP、人力资本存量、固定资本存量的面板数据进行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正外部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对人力资本的形成有显著作用,且西部〉东部〉中部;东部人力资本对东、中、西三部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作用。但中西部人力资本对各自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显然,地方教育投入(主要是基础教育投入)存在着正外部性,在基础教育投入方面,不同区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分担比例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FDI在长三角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FD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差别显露。宏观政策在扩大长三角地区FDI的引进规模、利用成效的同时,应注重区域协调发展,优化FDI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0.
在需求层面,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之一,新发展格局下应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应深入研究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时期特征、城乡特征和区域特征。基于经济增长率核算方程,从不同时期、城乡和区域三大维度对居民消费的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进行测算,概括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分布特征。在阶段特征层面,改革开放早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居民)消费拉动,之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在城乡特征层面,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高于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所提升;在区域特征层面,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高于东部地区。最后,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出增强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