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西自上世纪70年代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速伴随两次石油危机的冲击阶梯型下滑,人均GDP增长长期停滞,至今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生产函数分解显示,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和资本积累放缓是巴西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首要因素,而这主要归因于巴西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过度干预经济、制度改革滞后、投资和产业发展政策失当以及人力资本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加速制度改革,提高市场化水平,重视人力资本投入,摆脱长期依靠高投资拉动经济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同时要抓住外部冲击后问题集中暴露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联立方程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三种机制,探讨了收入不平等如何通过影响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居民消费来作用于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会刺激物质资本投资,但不利于人力资本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负。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政府不应容忍收入不平等的过分扩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面临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正从依靠投资扩张和低成本劳动力供给,转向依靠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和劳动者价值创造能力的提高。中国亟需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发挥重大作用。通过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分析发现,以高等教育占比来衡量的人力资本水平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与否及时间长短有着密切联系。未来中国应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国民教育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4.
周文  赵方 《当代经济研究》2013,(3):23-29,93
库兹涅茨假说指出,在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经济增长相伴随;当经济发展到人均收入4000~11000美元的阶段时,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相伴随。我国2011年的人均收入为4382美元,标志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是,自1982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高企,收入分配呈现出明显的不平等趋势,使我国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因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必须缩小贫富差距,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  相似文献   

5.
黄晶 《技术经济》2017,36(11):106-112
采用时变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以及影响经济在不同区制之间跃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三类经济增速区间内,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强,在推动经济从中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匹配度,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一致、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配合;渐进式转型有利于平滑增长路径,降低向高收入均衡收敛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刘玉萍 《时代经贸》2013,(24):175-176
通过对成功跨跃“中等收入陷阱”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两类国家经济与福利增长的机制分析可知:拉美在中等收入阶段过早实施了福利增长计划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日韩通过进口替代工业化成功实现了经济转型,在中等收入阶段保持均衡的经济与福利增长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因此,我国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建立经济与福利均衡增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考察了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采用固定效应、一阶差分GMM和系统GMM计量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做了分析。文章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和高抚养比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技术进步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缺乏显著性。对跨越"陷阱"国家而言,投资、消费、技术对其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拉动作用。我国人均GDP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要通过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抑制通货膨胀,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以使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8.
张原  陈建奇 《当代经济科学》2011,33(3):87-96,127
本文以人力资本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促进经济可持续性的政策选择。研究表明,人力资本投资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具有主导性的作用,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落入低水平陷阱,经济发展依赖于物质资本及低端劳动力的数量投入,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现非均衡特征,而且出现就业压力严峻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的现象,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不匹配、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错位,以及收入分配与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受到挑战。对此,我国应明确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放宽教育准入制度及收入分配改革等渠道,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刘波 《广东经济》2011,(3):51-53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进人中等收入阶段,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被突破后,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自身机制及体制矛盾难以克服,不能成功过度使发展陷于停滞,社会出现政治动荡和不稳定,无法转为高收入国家。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停滞或回落,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其实质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问题。从中等收入水平迈向高收入水平的发展阶段,属于经济起飞后成熟前迈向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生产的领导部门、生产资源的利用发生变化,而且,经济增长据以展开的资源约束条件也发生了变化。发展阶段的演进和资源约束条件的变化要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只有以实现经济的自我持续增长和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结构的适时调整、优化升级为主要手段,实现出口导向战略与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并辅之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良性互动的局面等,才有望顺利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杰  叶宇航 《技术经济》2016,(8):106-110
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33个后发追赶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和结构性指标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而收入分配较公平、政府治理能力强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条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且贫富悬殊、权力腐败问题突出导致政府治理能力削弱、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经济指标长期徘徊不前。指出后发经济体须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改革,方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2 852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现状进行了统计测算;对Mincer收入模型与Shorrocks回归分解法进行扩展,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政治资本等方面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较大,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农村居民收入与收入不平等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等方面而存在较大差异;三大资本对农户人均年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地理环境与地区差异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较大,三大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相对较小;在三大资本中,人力资本对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较大,物质资本次之,政治资本的贡献率最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明确中等收入水平的划分,从增速下滑、收敛乏力和增长分化等角度,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同界定及其争议;归纳人口结构、资本形成、技术进步、宏观经济政策、外部环境等因素对陷阱形成的影响因素;提出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制度层面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思路;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事实与理论逻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投资结构与内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有的内生增长模型忽视物质资本投资对人力资本生产和技术研发影响的现状,文章建立了一个考虑物质资本投资结构和人力资本分配比例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模型推导结果表明:均衡经济增长率与分配到教育部门的人力资本比例和物质资本比例成正比,而与分配到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资本比例和分配到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数量呈反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动态演化的视角将贫困视为一种持续加深的非正常状态,这种状态在经济上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收入低于正常人群,以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为理论基础,试图通过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收入不平等来解释女性普遍的、持续的相对贫困状态.性别差异下的劳动力收入不平等形成了女性群体与男性群体之间长期的收入差距,使得女性更易陷入相对贫困状态,造成不断加剧、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是解读性别收入不平等及女性贫困的有力视角.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家庭照料及生育责任影响女性人力资本竞争力,女性人力资本积累进程与企业需求偏差较大,生育保险责任内化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女性人力资本回报率低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恶性循环.而社会资本理论通过女性资本欠缺和回报欠缺、职业机会差异和职业内收入差距两个路径解释了性别收入不平等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6.
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原因在于偏袒性产权保护政策。其中,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既得利益集团阻挠体制改革,使得有利于资本的偏袒性产权保护制度被"锁定";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过度保护劳动力的"福利赶超"。中国的情况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类似,因而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趋于非偏袒的产权保护制度,进而推动国内消费与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7.
肖丹丹 《时代经贸》2013,(4):136-137
结合我国的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供求现状,本文从劳动力资源角度分析了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剖析了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外部效应及其在缓解结构性失业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并指出创新型人力资本和教育培训投入为规避潜在的“中等收入陷阱”提供7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经济转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来自韩国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后,经济增长失速的现象。许多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水平的20%~40%之后,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韩国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少数国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民营经济的创新投资激发了技术创新热潮,快速的技术创新推动了韩国生产率的提升,缓解了工资上涨的压力,使韩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文章重点研究了韩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转型历程,并力图为中国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范兆斌  袁轶 《财经研究》2013,(2):124-133
文章以创业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基础,在信贷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运用统一增长理论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显示,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依赖于经济发展阶段。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收入不平等会通过降低个体的信贷约束促进社会的创业活动,从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当经济发展越过"贫困陷阱"而进入中等发展阶段时,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会使更多的人免受信贷约束,开展创业活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均收入水平;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创业活动中的信贷约束不复存在,收入不平等对人均收入也就不再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史表明,每一个发展阶段,经济体都会面临不同的"发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就是经济体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所面临的一个障碍。2009年,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通过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诱因及特征出发,说明中国一定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目前还需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