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五国位于欧亚大陆的结合部,是建设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能矿资源非常丰富,与中国经济结构具有明显互补性。加强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对贯彻"向西开放"战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中亚五国之际,首次提出建设"新丝路经济带"的国家发展战略。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了新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已经成为除俄罗斯外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北方港口已经成为中亚五国货物进出口的"生命通道"。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的青岛港,面对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  相似文献   

3.
在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和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大幅增加。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探究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整体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中亚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呈显著倒U型关系。未来中国对中亚投资存量的增加并不能带动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中国投资中亚与中国从中亚的贸易进口已由过去的互补关系逐渐转为替代关系。分国家回归结果表明,未来中国加大对哈、塔和乌国的投资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对这些国家的出口需求,中国对土国和乌国的投资存量每增加1%,从这些国家的进口贸易额将分别增加0.725%和0.307%。  相似文献   

4.
2013年,在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中亚五国之际,首次提出建设“新丝路经济带”的国家发展战略。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了新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已经成为除俄罗斯外中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北方港口已经成为中亚五国货物进出口的“生命通道”。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港的青岛港,面对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必将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发展,这对双方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投资流量与存量、区位分布、投资主体、产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其次,从中亚五国投资环境、中国政府政策支持和中国企业投资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财政支持、贸易促进、金融支持、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为中国政府提出了支持企业开展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对策建议,并从投资前调研与评估、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投资模式丰富与创新、提高本土化水平与搞好公共关系等方面,为中国企业开展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1月8日,来自疆内外的金融专家齐聚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为新疆建设中亚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言献策。研讨会上,专家就跨境人民币业务、中亚五国金融发展对乌鲁木齐构建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口岸金融港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新疆将着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打造新疆金融聚集区,增强新疆金融业在中亚地区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7.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政府致力推进的一项重大对外战略.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定量评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即中国与中亚五国)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发现推进新丝绸之路能为沿线国家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福利改善效果,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战略.新丝绸之路经济战略实施,能减少或消除各参与国间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往来.量化评估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产业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纺织业、纤维作物、皮革及其制品、木材制品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推进会给各参与国带来显著的行业分布差异,长期看会引致产业结构改变.有关结论将为我国推进新丝绸之路建设的对外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各沿线国一道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命运利益共同体,我们提倡以经济发展为引领,互利共赢创造丝路新文明新的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点有四大王牌:产能输出、科技输出、资本输出和中企走出去.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资本输出投资国,中亚五国最大经贸伙伴之一,对中亚融资不断增大,中国企业已创历史之高、大量地走向中亚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特点是以国企民营并重,以资源类为重点,风险较过去更复杂,合作方式更呈现出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2014年11月8日,来自疆内外的金融专家齐聚新疆财经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为新疆建设中亚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建言献策。研讨会上,专家就跨境人民币业务、中亚五国金融发展对乌鲁木齐构建区域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口岸金融港建设等话题展开讨论。新疆将着力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打造新疆金融聚集区,增强新疆金融业在中亚地区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新增长极。  相似文献   

10.
中亚五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良好,其中能源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要领域. 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合作研究为重点,在阐述中哈油气资源禀赋和合作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层面的平台建设、企业层面的模式选择和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机制,进而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深化双边油气资源领域合作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1.
刘晓婵 《经济论坛》2015,(4):134-136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五国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中国与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发展与全面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丝路文明在当代的现实应用.这一方面对中国能源安全十分有益;另一方面,对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面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对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现状做出了分析,认为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投资条约中,投资准入规则是平衡国家经济监管权和开放投资义务之间最重要的砝码,核心内容是准入阶段的外资待遇标准。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投资条约准入规则,在"符合东道国法律"要求的基础上,经历了从准入阶段给予外资公平待遇到最惠国待遇的发展。从中国的立场出发,中国与中亚五国未来准入规则的选择,将主要取决于双方的投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现状和发展预期,以及中国在该区域经济政策的取向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能源蕴藏量最丰富,也是目前吸收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因此本文以哈萨克斯坦为例,从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角度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问题,分析了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主要国家及其投资领域,总结了中国在哈能源投资的主要方式,探讨了中国在哈投资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中国对哈能源投资规避风险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周丽华 《时代经贸》2009,(11):126-127
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市场现状的分析,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金融市场存在差距的研究,得出中国的金融市场不仅种类齐全、结构合理、层次多样、规模庞大,而且在业务种类、体系结构、服务对象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是中亚五国的金融市场所不能比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以来,贸易水平不断提升。1992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仅为5.27亿美元,2005年已达87.3亿美元,年均增长19.7%。2006年达到120.57亿美元,同比增长38.1%,创历史新高。中国对中亚五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鞋帽等;自中亚五国进口的主要商品包括钢材、铜及铜材、铝及铝材、原油等。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推动中国与中亚深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探索以创新、多元的路径深化合作,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深入化、生产要素配置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应立足资源和地缘基础,推进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建设;正视文化和现实差异,加强次国家层面的合作;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打造中国—中亚合作的重要桥头堡;加强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采取综合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双边经贸关系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本论文主要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内涵及空间界定,详细研究和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贸易面临的挑战,最后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中亚双边贸易发展合作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战略区,推进我国与中亚能源通道建设将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供给及运输安全的压力,同时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丝绸之路经济带"能源通道建设应采取联动发展模式、培养"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型专业人才、加强项目的生态与环境保护、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和提升项目决策中大数据的作用,以打开我国与中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对新亚欧大陆桥(欧洲称为“东西方交通走廊或新丝绸之路”)发展给予更多关注的国家或地区,以中国为最,其次是日韩和中亚五国。比较而言,欧洲及俄罗斯对新亚欧大陆桥的关注度较弱。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加强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不仅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实施"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选择。选取2003~2014年我国与中亚五国国别数据,对我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的母国产业升级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对中亚国家的直接投资,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有效促进了母国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我国扩大对中亚国家出口规模、中亚国家汇率波动对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现阶段我国从中亚进口以及中亚国家对华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也存在一定负向影响。应从深化区域贸易合作、科学选择对外投资产业、推进金融合作以及加强政策指导与技术创新等方面推动我国向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提升母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