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永海  章涛 《经济评论》2012,(3):130-134,155
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我国证券市场出现了许多"分拆"上市的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现象。整体上市不仅可以延长上市公司的产业链,减少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降低交易费用,产生规模效应,还可以减少集团公司内部的同业竞争,带来管理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增加股东财富。本文采用沪深证券交易所2006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间已实施整体上市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检验了整体上市对公司经营业绩及股东财富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整体上市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增加股东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的能力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再融资能力。从国际市场来看,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主要有增加发行、供股发行、可换股证券、认股权证、配售、分拆等6种基本方式,而每一种基本方式又可能派生出多种衍生融资方式和金融工具。其中,分拆上市可以改变公司的市场形象,提高公司的价值,更好地把管理人员与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壳资源的价值,增加资产重组成功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途径主要有配股、增发和可转换债券,而上市公司的分拆上市这一金融创新工具在国内A股市场还无先例,故有必要对此…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2009,(8):49-49
<正>1.什么是分拆重组?所谓分拆,就是指一个母公司通过将其在子公司中所拥有的股份,按比例地分配给现有母公司的股东,从而在法律上和组织上将子公司的经营从母公司的经营中分离出去。重组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到底是谁的?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观点认为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所以企业应该是股东的,企业的价值体现在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在资本劳动雇佣经济时代是毫无疑问的,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佣工人,资本的投入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是权益资本投入者的企业。这种观点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业主权论(Proprietary Theory),该理论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实务中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业主权论下,收入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则表示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复式记账体系中,它可以直接增记或减记资本或者所有者权益账户。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股东价值的最大化上,还应该包括关键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在财务会计理论中体现为企业论(Enterprise Theory)。  相似文献   

5.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被当今财务学界广泛认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二者是一致的,本文基本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特性的分析,剖析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缺陷,并指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公用事业民营化改革动因的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对传统自然垄断理论的修改为基础,认为,由于技术条件等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公用事业领域已经具有了弱自然垄断的特性, 对这一部分的公用事业,市场竞争机制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对这部分公用事业进行分拆,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进入全流通后,由于太小股东在市值这个目标上达到了利益的一致,上市公司经营的终极目标已从利润最大化转向了股东价值最太化,市值管理成为上市公司一个管理新动向.本文通过建立走股东收益模型和对模型的推导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大股东在市值管理模式下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在传统利润管理模式的收益,这就从理论上解释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在全流通时代开展市值管理的动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浅谈财务管理的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建华 《经济论坛》2006,(6):126-127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确立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本人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一、目前学术界存在的主要观点我国财务管理的目标经历了1978年以前的产值最大化阶段和改革初期的利润最大化阶段。实践告诉我们,这两种目标都不是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关于财务管理的目标,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五种观点。1.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这种观点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心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到底是谁的?针对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观点认为股东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是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所以企业应该是股东的,企业的价值体现在股东价值最大化;这种观点在资本劳动雇佣经济时代是毫无疑问的,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佣工人,资本的投入者是企业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10.
郑志刚 《经济学》2005,4(2):359-368
与利益相关者论认为的股权激励是对公司治理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不同,本文指出,由于在实现时机和承担风险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股权激励不能简单等同于产权安排,从而并不能构成对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以2004年~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的攫取私利动机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经营不一定有益或有损于公司价值,而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折价现象,在控股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时,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显著恶化了多元化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股东价值导向的公司治理不是最优的治理模式。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符合企业发展要求。在新的导向下,“平坦”的管理者补偿计划,正确导向的经理人市场,非控制权利益相关者契约性保护条件下的股东专一控制权是利益相关者导向公司治理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广子 《经济管理》2020,42(5):54-70
多元化经营在现实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吸引了大量研究探寻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企业本身多元化经营,忽略了控股股东因素,从而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不同于已有文献,基于手工搜集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说明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作为其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权益在其总资产中份额越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替代关系会越弱,说明那些有助于减轻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干预的因素将会弱化这种关系。本文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行为以及企业与其控股股东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束荣新  冷一欣 《经济师》2001,(11):128-129
竞争战略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小企业制定正确的竞争战略尤为重要。文章从分析小企业竞争态势入手 ,提出了小企业应优先选择专一化竞争战略的观点 ,并提出了小企业实施专一化竞争战略应注意的问题。对小企业制定竞争战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深入探讨了公司分拆上市的经济动机,并以此来分析“同仁堂”分拆其子公司的经济动机,进而探究这些假说是否能解释我国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真实动因。本文认为,解决投融资不足以及激励管理层是该公司分拆上市的主要动因;其次,在董事会决议公告期,同仁堂流通股股东获得了显著的、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25.61%),而在后两次公告期间,也获得了正的但统计上不显著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再次,同仁堂的同业竞争者在董事会公告期都获得了显著的、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从而支持了资产剥离利得假说.同仁堂科技的同业竞争者在公告期也获得了显著的、负的累计超额收益率,也支持了资产剥离利得假说。  相似文献   

16.
王涛 《生产力研究》2005,(1):154-156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新分支 ,对各国的公司治理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契约理论角度分析利益相关者理论 ,指出其存在的缺陷 ,提出股东优先的利益相关者治理观点 ,说明应重视股东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特征 ,认为国企改革必须改变国企经营者控制下的治理结构现状 ,重塑企业价值追求 ,恢复资本所有者在企业共同治理中的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股东价值论"的四点理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小平 《经济学家》2003,(1):114-115
公司治理目标如何界定,或者说公司治理到底应以实现谁的利益为基本目标?目前国内外在这一问题上尚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股东价值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确保资本供给者可以得到其理应得到的投资回报;一是“利益相关者论”,认为公司治理不能单纯以实现股东利益为目标,而应把股东利益置于与利益相关者(如借款人、国家、管理者、员工、供应商等)相同的位置上,即公司治理所要实现的是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两种观点相比,哪一种更具有合理性呢?笔者同意股东价值论的观点,即…  相似文献   

18.
10月6日,名列2013年世界500强第43位的惠普公司宣布,惠普一拆为二,分成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市场基本上看好惠普的分拆,当天股价大涨近5%,但是还是为这个消息震惊. 根据分拆计划,两家新公司分别名为惠普企业和惠普公司,前者从事面向企业的服务器和数据储存设备、软件及服务业务,后者从事个人计算机和打印机业务.虽然惠普的现有股东将同时拥有惠普企业和惠普公司的股份,分拆后的两家惠普公司仍然是《财富》榜500强中的两家;两家公司都将保留举世闻名的惠普现有标志,不会在至关重要的公司声誉上有所损失.但是,依照现代商业原理,一家企业的管理成本、交易成本,总归要低于两家企业经营销售同等价值商品的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19.
白华 《生产力研究》2007,(14):135-137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是财务理论界的主流观点,但如何认识这一目标,存在一些理论上的分歧。主要有"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和"财务索取者价值最大化"等四种观点。文章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评介,并认为应将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解为"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EVA:业绩评价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西方以及今日中国的财务管理界普遍能够接受的观点。股东财富包括投入的权益资本和实现的权益资本增值,从而实现权益资本增值最大化应成为衡量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公司业绩评价的标准。   传统的业绩评价采用会计收益和会计收益率方法,其中采用较多的是会计收益率。这些方法忽略了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认为扣除了债务成本的会计利润就是权益资本增值。因此,这些方法不能客观地确定经营者的业绩,不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迫切需要一些新的财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来确定企业的经营业绩,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