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汽车产业过剩生产能力策略的运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国汽车市场中,过剩生产能力策略是一种瞬时、不连续的策略性行为,厂商持有过剩生产能力以提高市场垄断程度是一种在短期意义上有效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2.
我国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势头将持续相当一段时期,预计未来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5%。2003年和1200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使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多数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从2005年开始  相似文献   

3.
进入 90年代 ,生产能力过剩演变成全球性的过剩 ,从而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呈下降态势 ,在这种情况下 ,西方企业开始调整战略 :放弃了多元化发展思路 ,转而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近几年 ,我国市场也从短缺发展到相对过剩 ,我国企业战略调整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焦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特征、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中国实体经济中,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中以工矿业为重点的十多个行业之内。文章以其中较具代表性的焦炭业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焦炭业产能过剩状况,评价过剩特征,剖析过剩原因,提出解决途径,为国家抑制工业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出现了生产自行车的热潮,是一件好事。但是,市场的需要量是有限度的,切不可一哄而起,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一些企业又不得不被迫停产,另找出路。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极坏的政治影响。这方面的沉痛教训够多了,万不可重蹈复辙。我国自行车的生产能力,多大才是符合国情的呢?国家计划在1985年末全国形成3300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是否符合国情呢?会不会形成过剩的生产能力呢?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部分工业领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其中",周期性"与"非周期性"产能过剩并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能过剩发生的频度相对较高。从不同行业看,轻工业领域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明显;重化工业领域中的"体制性产能过剩"特征较为突出;部分新兴产业也表现出"结构性和体制性产能过剩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1995,(1)
我国家电将呈降价趋势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家电行业降价竞销态势已不可避免。造成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一、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农村市场由于受到经济和电力的制约,发展缓慢;城镇市场由于受到拥有量大的影响,需求量下降。因而形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如全国现有彩电生...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WTO后 ,不同企业由于从事的产业不同 ,所受的冲击也不同。分析焦化企业的产品类别和产品结构 ,可以说喜大于忧。1加入WTO后将给焦化企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焦化企业的主导产品是焦炭。下面从两个方面作一形势分析。从国内情况来讲 ,我国焦炭市场供应相对过剩 ,竞争过于激烈 ,出现恶性竞争现象。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土焦的冲击 ,据有关预测显示 ,我国焦炭市场总容量大约在9000万吨水平 ,而我国现有焦炭生产能力已达1 3亿吨 ,存在近4000万吨焦炭的过剩生产能力。在1 3亿吨焦炭生产能力中 ,土焦占焦炭总生产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重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生产能力过剩、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重机企业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重机企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重机企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领域出现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这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均发生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时期,与政府过多干预导致的过度投资高度相关,同时受到国外需求冲击的影响等。但两轮大规模产能过剩现象产生的主导因素、行业分布及其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又存在较大差异。第一轮产能过剩治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削减过剩产能。新一轮产能过剩治理应坚持以市场化手段为主导,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完善,优化政府干预经济方式,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发力化解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安全的经济与生态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变了我国粮食长期匮乏的局面,并实现了自给有余.但长期追求较高的粮食自给率,又使我国农业资源要素供给从充裕转向短缺,粮食供给从不足转向过剩,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对我国的经济和资源环境状况,固守以粮食大量生产和储备来保证粮食安全的传统观念既不具有经济合理性,也不具有生态安全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应立足于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当降低粮食自给率,对粮食的生产能力进行储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调剂余缺,以最低的经济成本、最小的环境代价保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李欢 《大陆桥视野》2013,(6):31-31,33
当前世界范围内化工生产能力过剩情况比较严重,将对我国化工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世界各大化工公司都把目标对准中国市场,我国化工工业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及推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及流程,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努力,力求以最小的消耗带来最大的收益,这就是运营管理优化方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工业领域入手,围绕钢铁、煤炭、水泥、装备制造、石化等五大行业,通过座谈会、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辽宁省产能过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辽宁省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的情况比较普遍,产业结构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问题已经凸显,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描述我国工业品过剩的状态 ,分析其相对过剩的结构特征和结构成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四点策略 ,即加快国有工业战略性大重组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 ;把农村工业纳入城市工业体系 ;确立以IT产业带动工业结构升级的产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周期性发生的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现阶段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治理产能过剩的关键不仅仅是强制性地削减过剩产能,还包括如何通过创新手段提升产能的利用率.解决产能过剩的根本方法是创新,企业通过研发适销的新产品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传统解决产能过剩的方法,如城镇化和政府扶持工业企业等,并没有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反而拖累了产能过剩的治理效果.工业企业创新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因此,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治理的核心是企业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也需要以促进企业创新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刘继云 《经济师》2001,(12):69-70
2 0世纪 90年代以前 ,我国大多数工业品处于短缺状态。在这种严重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下 ,各产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总量快速扩张 ,不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生产能力 ,而且工业企业的财务状况也相对较好。但 90年代中期之后 ,许多产业陆续出现生产能力过剩 ,出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在近两年 ,各产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稳定下来 ,买方市场的格局得到了巩固。同时 ,也应清醒地看到 ,我国买方市场是市场经济尚不成熟情况下的买方市场 ,是经济尚欠发达情况下的买方市场 ,是高额群众消费还未形成情况下的买方市场 ,所以具有不同于发达国家买方市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产能过剩的概念、判断指标及其在部分行业测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问题的提出1、对于产能过剩的理解存在概念上的差异和分歧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研究领域,对"产能过剩"的界定存在着不同的解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能力的总和,即可  相似文献   

19.
钢铁行业因为其生产周期长,投入产出时滞较长的原因,极易引发产能过剩。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工业本身的技术经济特征有关,也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以及政府行为有关。本文就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我国钢铁产能过程问题的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发闻 《资本市场》2003,(10):23-23
<正> “九五”以来,我国铝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统计显示,2000年我国电解铝产量300万吨,供需大体平衡。到2002年底,已形成电解铝产能51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435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今年上半年,我国电解铝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净增产54万吨。在市场需求以及1998~2000年期间电力供应相对过剩、有些地方出台优惠电价政策等诸多因素刺激下,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产业政策、环保法规的要求,盲目新建电解铝项目,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对此,为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我国电解铝行业有序发展,发展改革委已连续两次发文,提出在铝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