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族助学基金是在国家助学国家助学体系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它的成立是以家族特有的伦理道德精神和家族文化为支撑的。家族助学基金所表现出来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精神的特点和实践性,对我国学校德育及公众的社会教育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家族助学基金是在国家助学国家助学体系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它的成立是以家族特有的伦理道德精神和家族文化为支撑的.家族助学基金所表现出来具有中国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精神的特点和实践性,对我国学校德育及公众的社会教育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前高校中有相当数量的贫困生,为了促进贫困生人格健全发展,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分析了贫困生人格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贫困生人格发展的因素,提出了针对贫困生人格发展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7.
8.
基于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纵观当前资助工作开展,其中扶贫工作与励志教育未有效融合俨然成为主要问题之一,虽然在学生经济条件改善方面取得理想效果,但是未在资助期间开展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正因此,如何进行资助与三全育人的有效结合俨然成为高校资助工作创新的主要思考问题。文章针对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开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科学资助工作与三全育人模式结合的创新策略,以期资助工作可以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9.
10.
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创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创业是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有效载体,在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利用好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强化创业个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当前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三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期的贫困会使人们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精神冷漠症”和“物质饥渴症”;贫困促使形成自尊心与自卑感都很强的双重人格;贫困也会导致贫困者形成柔弱与残暴的双重人格;贫困状态衍生贫困者既强烈追求“公有”,又强烈追求“私有”的两极心态;贫困状态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信任度的降低;贫困者客观上会更加用心培育;社会资本;人口本身既是贫困者的负担,又是贫困者的“福利”;贫困容易诱发人们的机会主义心态;贫困者重感性、轾理性;缺乏自信,重视迷信,也是贫困者人格意识的一种表现;贫困本质上是一种循环;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靠外部启动,要依靠外部力量打破这种循环,使其进入另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要实现从外部启动,政府主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从我国高校的资助育人体系入手,调查、了解帮困资助工作,并积极探索资助渠道、资助方式,尽可能使每个困难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资助育人工作是一种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对高校学生、教师、以及其他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文章主要是对我国目前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强化高校资助育人功能,需要提升资助工作理念,变无偿资助为附条件资助,从五个维度:健心、立德、筑梦、强能、考核来助人、铸人.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抓手,驱散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阴霾,为他们的中国梦健心、育性;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为依托,激发经济困难学生的道德自觉,为他们的中国梦问诊、把脉;以校友论坛、励志讲坛为平台,开启经济困难学生的梦想之旅,为他们的中国梦筑梦、导航;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为舞台,砥砺经济困难学生的奋进前行,为他们的中国梦启智、强能;以高校评先、评优为契机,检测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他们的中国梦加油、发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贫困生资助机制局限于物质资助,尚不能满足贫困生的深层次需求.直面贫困生群体特征,切合群体多层次需求的整合性机制:互助——服务机制,能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从“他助”向“自助”、“受偿”向“服务”、“输血”向“造血”的功能,为培养贫困生的互助、服务意识,推动其互助、服务行为提供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国家、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贫困生的扶持和资助,然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职教育发展程度不高等原因,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仍存在缺陷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资助体系,拓展资助工作的新内涵,建设一套科学完善的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