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洁  崔莲  赵青 《金融纵横》2008,(6):33-35,32
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得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受到影响。本文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现状剖析双顺差产生的根源,提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转变出口导向的外贸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化解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矛盾,有助于缓解国际收支双顺差。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常账户和资本帐户“双顺差”,以及国际储备和国内净储蓄“双储蓄”已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对“双顺差”与“双储蓄”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我国“双顺差”与“双储蓄”增长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四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之一。近年来,国际收支持续失衡,双顺差现象呈强化趋势,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或减少双顺差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宏观经济问题。但减少双顺差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存在一定矛盾,本文拟通过分析调节双顺差与国内宏观经济目标的冲突,诠释维护内外女的复杂性、艰巨性,并尝试探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倩 《西安金融》2004,(2):40-4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国际收支在多年潜在性逆差后连续多年顺差,2002年还首次实现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国际收支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增长,在弥补国内需求不足、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本国国际竞争力和增强公众对人民币信心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开始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产生某些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际收支顺差现象进行重新认识。一、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收支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变…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来自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两个不同的项目,而最终对中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产生综合性影响更大的则是由于双顺差而形成的储备资产。所以,本文拟用外汇储备代表国际收支这一综合性的概念,通过分析中国国际收支的成因及影响,进一步研究各种因素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际收支双顺差下的中国货币政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特别是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的流动更加充分、迅捷,跨国公司出于比较经济优势和在全球配置资源的战略需求,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向了新兴市场国家,而把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留在了本国。这促成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在这种国际生产力布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结构和以直接投资为主的利用外资的方式,使得中国处于制造业的终端,承担了许多亚洲国家的转移顺差。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影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由过去的外汇短缺转为贸易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矛盾。本文试对我国大量双顺差的成因、利弊作以分析,并探讨其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顺差水平究竟是高还是低?我国顺差是长期的还是暂时的?顺差对我国经济究竟是好是坏?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增大的主要原因还是一般原因?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专家杨正位就此作过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蒲应 《浙江金融》2007,(3):16-16,15
自1991年以来的中国国际收支状况表明,除1992年、1993年、1998年之外,其余各年份的国际收支均处于“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应该处于“一顺一逆”的状态。本文着重介绍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至今关于“双顺差”的代表性理论和观点,归纳学术界所提出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本质和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结对于双顺差的研究的主要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明 《上海金融》2012,(6):3-9,116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双顺差产生的根源、后果及相关福利损失。其次,本文对中国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余额的演进前景进行了展望。随着中国货物贸易顺差的相对下降、海外投资净收益的可能恶化、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上升,以及资本账户下证券投资与其他投资规模与波动性的增强,未来几年内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状况有望显著缓解。最后,本文讨论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收缩的政策涵义,特别是对美国国债市场、人民币汇率、央行冲销行为以及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等问题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成因、影响及纠正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这是当前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应当高度重视它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相关政策,校正国际收支的长期失衡.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的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纠正"双顺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一直持续双顺差。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减弱、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加大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双顺差的成因可以从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得出。具体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持续双顺差现象是一种收支状况的失衡,是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矛盾。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前的物价和房价调控工作。对外经济的失衡将加剧国内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某些国家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当前双顺差问题的治理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扩大,对于提高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反映我国正在更大程度地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近几年来,由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贸易出口和资本净流人的持续扩大对于保持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对于缓解通缩压力也产生了比较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钟凌 《南方金融》2004,(9):35-37
近年来,在国际收支顺差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外汇管理的政策从过去的“轻人重出”实现了向“进出并重”平衡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既出于宏观经济调控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包含有经济和政治安全的考虑。本文试对这一变化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走势做一预测。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中国国际收支一直持续双顺差。它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压力、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减弱、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巨额外汇储备风险加大等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双顺差的成因可以从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状况得出。具体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体制和政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方鑫 《中国外资》2013,(16):32-33
中日两国都是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大国,自1994年,中国的国际收支一直处于双顺差,而相反,日本基本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态。通过分析两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得到两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从而寻求解决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  相似文献   

20.
解读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账户的持续"双顺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涵硕  孙晶 《新金融》2007,(11):29-33
国际收支帐户是国家间经济往来的帐面表现,是衡量一国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工具之一。近几年持续的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以及国内的经济运行都有不利影响。本文从国际收支帐户的主要衡量工具——国际收支平衡表出发,通过对我国2003年至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项目及其项目间关系的数据分析,透过帐户层面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表象,解读造成我国持续“双顺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