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个下岗工人,只靠一种特色食品,创富千万,真有这样的事?1996年,已经40多岁的李自安下岗了。迫于生计,他开始四处打工。后经朋友介绍,他去了"火锅之乡"重庆。因为能炒一手好菜,很快进了一家火锅美食城,做了一名厨师。一天晚上,美食城来了10多个人,点了一大桌菜,还有必不可少的火锅。李自安去厨房看火锅的配料时,却发现香肠没有了。当时商店都关门了,没地方去买。他正发愁时,一位客人用邵阳话催他快点上茶,让他  相似文献   

2.
8月18日星期三阴几位客人来吃午饭,服务员忙着招待。客人中有一位30多岁眼球有点鼓的人似曾相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问过小乔才记起是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工作人员。小乔也不知道他姓什么,光有印象他喜欢吃片皮鸭。果然,点菜单拿出来一看,上面就有片皮鸭。这帮人从上午11点一直吃到下午6点才结束。整整吃了7个小时,结帐的是附近一位搞汽车修理的老板。在付款前,办事处的那位干部对我说:“今天的片皮鸭做得很不好,一鸭三吃嘛,片皮的那一盘太少,炒鸭丝咬不动,鸭架汤咸得要命,怎么吃?”我大概掌握了一个规律,大凡顾客吃完后对某个菜挑剔…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培训师,曾担任过一家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在20余家企业做过管理培训,其在客户中的口碑较好。他想圆一个职业培训师的梦,一次他到一家大企业应聘管理培训师,考核结果仅仅只是因为年龄偏大了两岁而败北;又一次他  相似文献   

4.
王潇 《WTO经济导刊》2004,(11):28-29
楼下有个出租车司机姓李,我们叫他“的哥”李师傅,平常有事儿的时候总是乘他的车出门,没事儿的时候也闲聊两句.李师傅是个乐天派,没见他为了什么事皱过眉头。可是最近为这噌噌直涨的油价,他可犯了愁,听他给我算的一笔帐:90号汽油连续两次涨价。从原来的三块涨到现在的三块四毛一,这一天250公里跑下来,光油钱就得多10来块钱;可是  相似文献   

5.
大约是在10年前,曾经到过世界许多城市的德国汽车专家克洛斯因上海大众开发新车型来到上海。当时我采访过他,他说他喜欢上海这座城市,喜欢吃中国菜,喜欢逛这里的商业街,喜欢深夜时分开着车兜高架,兜南浦大桥和螺旋形引桥,他不止一次说上海其实可以与巴黎、纽约等国际大都市媲美的。 看得出来,他喜欢沉浸在上海这座东方大都市的气息里,喜欢感受热闹而不过于喧嚣,繁华又不过于缭乱的东方大都市的韵味。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初,一好友请一家装潢公司装修房子,公司经理是一位二十七八岁叫张一帆的广东小伙子。张一帆快人快语,精明过人,说起话来,两眼闪动着商人特有的狡黠之光。据张一帆讲,他17岁就开始干装潢。那时装潢业在广州刚刚开始流行,他做了两年打工仔,瞅准时机,凑了5万元资金,到南京独自开了一家装潢公司。为啥要在南京开公司?因为这时南京的居室装潢业刚刚起步,因此,他的公司业务应接不暇,让他着着实实地赚了一大笔。两年后,南京的装潢业发展基本成熟,刚呈现竞争之势,张一帆就知难而退,又瞄准了下一个装潢业刚刚起步的城市,如今来到了河南商丘开公司,这已是他到过的第五座城市了。公司的资产也由当初的几万元,发展到400多万。  相似文献   

7.
<正>打造四合院中的美食厨房2003年初,19岁的河北女孩张际星远赴新西兰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刚到新西兰时,张际星寄住在当地一户土生土长的新西兰人家里。家中的主要成员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妈妈和她在机场工作的儿子。老妈妈热情好客,张际星很快就和她情同母女了。老妈妈对中国很好奇,对中国美食更充满兴趣。张际星利用自己的烹饪特长,不仅做中国菜给她和她的朋友品尝,还教她们做中国菜。张际星没预料到的是,很多外国朋友都慕名前来向她学做中国菜。  相似文献   

8.
<正>做面食生意好赚钱却少苦心钻研“鱼”技艺刘平新是山西太原人,几年里,他辗转各地打工,起初时在工地做建筑工,吃尽了苦头,后来又到搬家公司做搬运工,由于受不了老板的盘剥便辞了工,随后在一家大饭店里做起了服务生,因为他勤快好学,不久就被调到了后厨做学徒,  相似文献   

9.
<正> 以下是一个饭店里发生的几个场景:一位港商请了几位朋友吃饭,点了一道菜,叫做"沙嗲鸡翅"。菜一上桌,这家饭店的一位副经理将它命名为"飞黄腾达",介绍给来宾。港商大喜,兴头上又为日后订两桌酒席,头道菜就要这个"飞黄腾达"。"我们要的菜为什么老上不来?"越饿越急着吃,越急着吃就越觉得菜上得慢。一位顾客终于耐不住腹中肠鸣和胸中怒火,站起来厉声责问。"火候不合适的菜,不能给您端上来。我们宁愿因为  相似文献   

10.
<正> 老杨买彩票中了个四等奖,同事们起哄让他请客。老杨狠狠心拿出500元,请七八位同事到单位附近的一家菜馆吃饭。在包间里,大家七嘴八舌地点着菜,你一个,他一个,一口气点了十多道菜。老杨心里想,能吃得了吗?可嘴里又不好说出来。那女眼务员偏偏也装聋作哑,仍一个劲地推荐"本店特色大菜"和高档酒。结果这一餐花掉了700多元,钱多花了些倒无所谓,关键是酒足饭饱之后,满桌子的菜肴只吃掉了一小半,有几道菜上了桌,连一筷子都没动,想打包,又不好意思,真让老杨伤透了心。看到报上登过有的店家主动告诫顾客菜点多了,当心吃不了,更对这家饭店产生了厌恶之情。无效消费,这把商家的软刀子斩人更疼啊!  相似文献   

11.
<正>瓮炉烧烤出新意北国冰城扬美名史秋滨天生就是一个做厨师的料。父亲是一位老厨师,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对餐饮行业的痴迷热爱,十八九岁时他就掌握了一手精湛的厨艺。1992年.刚刚20出头的史秋滨就开了一家烧烤店。烧烤是一个大众餐饮项目,人们喜欢吃,烧烤店开遍了街头巷尾。要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在口味上有令人叫绝  相似文献   

12.
<正> 从纱厂下岗回乡的职工陈红军,本想做点小生意,因没本钱生意没做成。想外出打工又没有门路,无奈在家里靠父母的退休金和姊妹们有限的收入来维持生活。3月的一天,父亲叫他到市里给他的三叔家送点菜去,顺便到他父亲单位将两个月的退休金领回来。他一早骑着三轮车奔到市区将菜送到三叔家,又从单位领  相似文献   

13.
学费     
前年,我邻居小李师傅下岗了。从此一家四口的生活没有了着落。为了供孩子上学和给母亲治病,借了很多钱。一天夜里,他来到了我的打印社。我很奇怪:一向沉默内向、极少与人交往的小李师傅,这么晚了找我干啥?“我想,请你教我操作电脑。”他站在门边,犹豫着说出了这句话。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我这会儿没钱,能让我先学吗?”他低声问我。我同情地点了点头。从此我的打印社多了一位不交学费的学员,他学习特别认真刻苦,进步也飞快。一个多月后,我对他说:“我能教你的就这么多了,你要想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请找比我高明的老师吧!”沉默良久…  相似文献   

14.
迷上"舌尖创意设计"80后美女沈韵,出生在上海,大学毕业后,曾做过电视广告美术指导等工作。妈妈烧得一手好菜,各种杂乱无章的食材只要经妈妈一摆弄,就是一桌美味佳肴。受妈妈的影响,沈韵练就了一手烹饪绝活。2000年,朋友在地铁站附近开了一家饭店。这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八卦成功学     
张春红 《商界》2006,(8):87-87
这里有一位少年的有趣经历: 1.6岁时,一位非洲的主教跟他一块儿玩了一下午的滚球,他觉得从来没有一位大人对他这么好过,认定黑人是最优秀的人种。 2.8岁那年,他有了一个嗜好.喜欢问父亲的朋友有多少财产,大部分人都被他吓了一跳,只好昏头昏脑地告诉他。  相似文献   

16.
40多岁的省作家协会会员俞文生当起了餐馆老板。他给餐馆起了一个颇具韵味的名字:积香厨。在一般人眼里,作家与餐饮业老板风马牛不相及。但俞文生却认为饮食本来就与文化搭界,做餐饮与写书一样可以做出浓郁的文化味来。首先是消费群体的定位俞文生认为,这犹如写一本书,先要搞清楚是给哪一个层面的人看的,才能有的放矢。俞文生以自己广泛的阅历发现,20世纪90年代后出来经商的人多数受过高等教育,因而在他们身上凝聚着浓厚的文化情结。商场上多有应酬,他们喜欢找一个有特色而且无论味觉、视觉、气氛上都感觉不错的地方来放松一下自己,也让客人…  相似文献   

17.
琴心 《致富时代》2013,(3):18-19
在杭州,朱约瑟绝对是位"牛人",他最喜欢做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的"赔本生意"。当地农民都说,投资建蔬菜基地后,他会"开着轿车进来,拉着板车出去"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傻乎乎的商人,如今却成了杭州市民的"菜篮子",赚到了千万财富。近日他蹿红网络,被网友称为"草根经营奇才"!接个"烂摊子",赚到200万今年49岁的朱约瑟是杭州市萧山区人,高中毕业后就开始自己打拼,做过木工,卖过鱼虾等。1997年,朱约瑟做水产批发,有时一天就能赚好几千元,一年净利润有50多万  相似文献   

18.
孔令雪 《光彩》2008,(11):61-61
Q我的儿子叫聪聪,今年10岁了,上小学3年级。从幼儿园到现在,聪聪一直特别听话,特别讨我和他爸喜欢。为了孩子,我们付出一切。孩子太听话,问题就出现了。上课认真听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辩解,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观点。有一次,我让他自己选一套衣服上学,他硬是要我替他选。那天我急着去菜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少数到过南北两极的中国人,穿梭在南北两极的冰天雪地之间,不仅是位梦华的事业,更是他的生命。如今,60多岁的他依然准备着极地的生活。自从1982年10月第一次去南极后,22年来,他的生命,他的梦想,已经无法甩掉极地的印迹。他说:“现在做的工作是写书,写一本关于极地的长篇科学读物,这本书在我头脑里已经盘桓了十几年。”  相似文献   

20.
<正>全套过程都亲手操作他学的明白做得熟练家住辽宁海城刘海东,参过军,在炊事班干过。复员后,在当地市场开一柜台卖熟食,香肠是从外面进的,猪鸡货品是自己用常规手法做的。后来感到,在市场竞争中没有真技术很难有大作为,便找到了厚德福。在网上一看就比较可信,有十多家实体店,有大厂房,还教配方,不卖料,自然不是皮包公司。到那一考察,和网上说的一模一样。既让看店面产品,还让品尝,最后到厂里一看设备,真有规模。光生货如猪蹄、肘子、白条鸡鸭,就一大盆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