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是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受风险管理意识、组织管理体系、监测分析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管理工作存在整体有效性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评判标准和度量值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基层金融机构工作实际,探讨性的设计了金融机构客户风险评级管理指标体系,对如何改进金融机构客户风险评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金融监管没有对金融机构实行综合风险评级制度,缺乏分类监管的依据和措施,本文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机构风险评级的设想,并对相关指标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是金融机构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受风险管理意识、组织管理体系、监测分析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机构客户洗钱风险评级管理工作存在整体有效性不足,缺乏科学系统的评判标准和度量值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基层金融机构工作实际.探讨性的设计了金融机构客户风险评级管理指标体系.对如何改进金融机构客户风险评级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权威观点     
《中国金融家》2012,(1):8-8
周小川:金融机构要降低对外部评级的依赖 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周小川在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发表讲话指出,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三大评级机构的不足,金融机构要降低对外部评级的依赖,更多地作出自己对产品及其风险的评估,同时适度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快速、良好发展,但是微型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借款者和捐赠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建立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可以充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介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的必要性和发展机遇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发展状况和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方法,总结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与综合性商业的评级方法的不同点,最后分析了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制度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游春  左成学 《新金融》2013,(4):60-63
当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快速、良好发展,但是微型金融机构与投资者、借款者和捐赠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建立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可以充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介绍我国微型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的必要性和发展机遇进行分析,然后分别介绍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发展状况和国际微型金融机构评级方法,总结了国际微型金融机构与综合性商业的评级方法的不同点,最后分析了我国建设微型金融机构评级制度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银行怀化市中心支行对辖区5县的调查显示,受各金融机构信用户评级标准和结果不一、指标设置和风险机制不健全、管理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信用户违约率和贷款不良率出现"双高"现象,影响了农户贷款的发放,应予以关注。基本情况各金融机构评定标准不一。2014年10月末,5县参与农户信用评级的金融机构有3家,分别为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辖内农村信用社,参与评级农户38.09万户,评  相似文献   

8.
王立平  卢承安  张虹  陈海棠 《新金融》2005,100(2):29-32
新的巴塞尔资本协定对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要求监管对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本通过对台州市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的调查,提出了在评级的用途、维度、方法、敏感性、评级和风险度量指标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把握,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莫曙红 《时代金融》2014,(11):90+92
<正>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包括对主权、金融机构和公司风险暴露(以下简称非零售风险暴露)的内部评级体系和零售风险暴露的风险分池体系。我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等监管要求,是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重要的制度创新,为商业银行改进信用风险管理提供了技术标杆和政策激励。内部审计发现,非零售风险内部评级对使用模型准确量化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偏离,现笔者对某国有商业银行该评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内部审计的难点进行探讨,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一、商业银行非零售风险内部评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落实监管要求,近几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完善内部评  相似文献   

10.
《北方金融》2022,(2):F0002-F0002
2月16日,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下称:中心支行)召开2022年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委员会第1次会议,对全区17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2021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进行审议。中心支行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韩向国、中心支行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委员会9个成员部门负责人和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委员会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林飞 《中国金融》2005,(19):66-67
按照“行政适当推动、市场发挥主导作用”原则开展借款企业资信评级,是人民银行强化征信管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重要途径。从目前基层实际执行情况看,小企业融资面临由政府牵头.人民银行及各金融机构联合参与的资信评审(外部评级)和各金融机构自身组织的资信评审(内部评级)两种评级形式.前者从金融生态环境层面强化对企业信用行为进行引导,后者则突出通过构建风险防范体系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性,体现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的原则。这种资信评级“双轨制”给基层小企业融资衍生的负面影响是。  相似文献   

12.
现代经济理论和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银行信用评级制度是商业银行风险预警的基石.它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提高信息披露标准和增强透明度,优化投资结构,控制风险,而且有利于促进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加强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监管.促进信用评级业健康发展.对于强化风险为本的金融经营理念,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保护投资者利益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机构虚高评级以及频繁下调主权评级等行为造成并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各国政府以及实务界要求加强信用评级监管。美国明确了SEC对信用评级的监管责任,要求促进信用评级业的竞争,并认为评级机构应当适用于与审计师类似的法律责任和公共监管。欧盟对信用评级的监管也由"遵守或解释"模式转向行政监督。我国需要优化配置政府监管与评级机构对金融市场风险的监管权力界限,发挥各自监管优势,利用信用评级降低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防止金融网络传播或放大信用风险;避免法规对信用评级的援引,激励大型金融机构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判断能力;加强对结构性金融产品基础资产信用风险和具体契约特征相关风险评级监管;探索利用"双评级"、投资者付费等模式以及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等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阳 《河北金融》2010,(3):26-27
企业信用评级是各主要金融机构识别和计量风险、管理风险资产的前提,是制定信贷政策、信贷准入、审批、贷款定价、计提准备金及经济资本管理等的重要工具。本文论述了在外部经济条件急剧变化的市场中,现有信用评级模式存在的风险评定滞后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一、信用评级工作存在的问题(一)金融机构对信用评级工作认识有待提高目前金融机构对企业信用评级还存在认识不高、工作不积极等问题。如在评信工作前期要求各金融机构主动做企业的工作,在自愿的前提下上报参加评级企业名单时,有些金融机构情绪消极,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BaselⅡ,以下简称“新协议”),确立了国际金融业风险管理及监管的新框架。其中,为防范信用风险,新协议规定银行对借款企业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并规定了两种风险管理与资本计提方式:一种是引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并采用固定风险权重的标准法(Standardized approach),即外部评级法;一种是依据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系统,并自行估计风险权重的内部评级法(IRB approach)。这既是对银行业经营机构的要求,更是对监管机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演进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监管的失职,即对评级机构监管缺失、对金融机构监管过松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的失位,对于危机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从美国金融监管暴露出的问题中获得了很多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其核心就是要建立以外部监管为基础,以内部风险控制为支撑和以风险宏观监控为保障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美国金融危机演进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金融监管的失职,即对评级机构监管缺失、对金融机构监管过松以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的失位,对于危机的蔓延起到了推渡助澜的作用.我们从美国金融监管暴露出的问题中获得了很多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其核心就是要建立以外部监管为基础,以内部风险控制为支撑和以风险宏观监控为保障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机构内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评级市场各自为政,浪费企业及金融机构大量的人、财、物及时间成本。金融机构对企业评级都是一年一评。目前,企业信用评级市场各银行机构都各有评级系统,企业准备资料、填报评级申请表、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经审批的会计报表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金融机构开展对企业评级,开户行要调查核实财务报表,搜集相关资料,撰写初评报告,然后逐级上报有权审批行评级部门审定、审批。  相似文献   

20.
金融机构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是以风险为本反洗钱方法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在客户风险等级划分领域还没有系统、详细的方法和标准,本文从反洗钱客户风险等级分类管理工作的依据和原则出发,分析风险因素和风险评级方法,探讨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和管理措施,为金融机构有效开展风险等级划分工作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