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地产业需不需要救市,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是否需要救市,必须有个经过科学分析的标准。否则各人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各言其是,很难凭以决策。 探讨救市标准,主要涉及建设规模缩减和价格下降两个重要指标。本文主要研讨建设规模缩减问题。由于这些年住房投资占房地产总投资的70-80%,因而着重研讨住房建设规模缩减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光远 《中外管理》2014,(11):26-26
9月30日,央行发布的房贷新政,被视为本轮房地产"救市"的最强音。 房贷新政不仅让2008年救市时使用的七折利率优惠重出江湖,同时,还出台了超乎市场预期的首套房贷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近来,面对股市的连日下跌,要求政府出面救市的舆论呼声日益高涨,如降低印花税、适当放松货币供给等,但政府对于“救市”的呼吁并未做出正式的回应。同时,业内人士关于政府“救不救市”的争论亦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4.
马年才过去一个多季度,楼市没有一往无前的“龙马”锐气,从楼市“崩盘”论到“救市”说,看空楼市的言论成了主流。继福建口头传达“闽十条”救市措施的报道满天飞之后,南宁、天津、杭州等地限购松绑的新闻也广为流传。最为有趣的是,当这些新闻被报道以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都出来纠正,称报道失实。“救市”说当真是无风起浪,还是说政府有心“救市”口却难开?  相似文献   

5.
救市进行时     
《房地产导刊》2008,(11):12-12
救市之策,如期而至。 10月22日,针对中国经济减速及房地产业急剧下滑的局势,中央集中出台七项救市举措,挽救楼市下跌之颓势,力挺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救市?!     
此时,经济领域最频繁的词汇,毫无疑问是“救市”。 “救市”风行在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这两个目前国内经济最重要的投资渠道。 人们小心翼翼地揣测着政策下一步的动作。 经济领域不断地演绎着蝴蝶效应,房地产行业与整体经济形势唇齿相依。 在救市这场“哈耶克和凯恩斯”之争中,决策者将如何选择?市场如何回应?  相似文献   

7.
他是地产界的“思想家”,用原罪的观点阐述民营企业的发展。如今,在地产商翘首企盼政府“救市”时,他又抛出“反救市论”,称“市场经济就是有所波动、各安天命。”  相似文献   

8.
救市不可期     
目前的市况下,呼吁救市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我认为几乎没有可行的,昕以期望管理层救市也就不可能,除非管理层又犯历史上犯过很多次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十三条”和地方性救市政策效应的逐渐显现,行业成交开始有回暖迹象。1月,重庆、北京、温州、天津等地方政府又出台新政,对先前救市政策细则予以补充和完善,扶持力度大大超过了前期。  相似文献   

10.
形势     
《英才》2008,(4):24-24
温家宝 预防经济过热与明显通膨;国家电网全面升级电网标准;梅山保税港区获批;五大央行联手救市;古丝绸之路将重现辉煌。  相似文献   

11.
金岩石  罗影 《英才》2008,(10):112-113
2007年10月16日,A股创出6124点历史高点后,一路下跌。到现在,将近一年时间,股指已经跌去2/3。这段时间,大家一直在热烈地讨论政府是不是应该出手救市。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我本人是明确的救市支持者。  相似文献   

12.
经过国家几年的持续调控,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涨幅终于开始趋缓,正当老百姓觉得有了一线的希望的时候,有人却开始鼓吹“救市论”。近日,温家宝总理关于下调房价是国家坚定政策决不动摇的表态,无疑宣告被许多房地产商寄予希望“救市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13.
银根收紧,地下钱庄的利率创了近30年的新高,许多行业都在呼吁“救市”,柳暗花明疑无路,山雨欲来风满楼。其实大家都明白:如果政府真能救市,也就不需要市场了。所以,只有企业自身充分去发掘市场带来的而自身没有开发的潜能,方是寒冬天气里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4.
陈燕  鲁丽 《东南置业》2014,(8):32-35
7月下旬,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全国首个省级救市文件。它的出台坐实了近段时间业内与坊间传得沸沸扬扬的“闽八条”,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省级政府救市的先例。  相似文献   

15.
毛箬 《财会通讯》2008,(12):8-9
房地产市场作为中国经济近些年来最为火热和贡献率最大的行业,无论是从其行业规模、产业链条,还是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贡献率等各方面来看,都是地方政府最为关心的行业之一。虽然中央政府因为担心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过热”,有可能引发“泡沫”,因而在各项“救市”措施中,并未明确指明要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救市”,但各省地方政府在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等多种经济和社会压力下,仍旧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明确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救市”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导刊》2008,(12):32-32
“次贷”风波引起的金融危机进一步危害世界经济。11月中下旬,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与APEC嶂会分别于纽约、秘鲁召开,此次峰会向世界传递出了各主要经济体承诺协调一致救市的信息,从峰会结束至今,新一轮对抗金融危机的全球联手救市行动拉开了序幕,涉及金额已超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企业标准化》2009,(18):4-5
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的置身于一个滑落过程,尽管中国政府出台了数万亿的救市方案,考虑到救市的滞后效应,可能会延续到20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在未来几年的经济衰退和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中国食品企业必须苦练内功,从困境中寻找出路和机遇,捕捉食品消费趋势,才能独善其身,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8.
发展商和地产专家从行业发展考虑的“救市”问题和政府部门从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增长考虑的“治市”问题,立场不同,观点自然有所不同。但目前政府既要使中国宏观经济软着陆.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避免中国楼市和股市暴跌或崩盘.“救市”还是“治市”都将是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中央出台救市“组合拳”,政策涉及首付比例、利率、公积金,以及契税、印花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金融及税收的方方面面。随后,福州市出台相关的救市政策,针对税收、公积金、保障房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旨在释放刚性需求。中央与地方双管齐下,市场又做如何反应?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一线的地产企业对当此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20.
继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郑州市也紧跟着打出救市组合拳,其中有关政府将买下部分空置商品房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郑州“救市”政策第五条说,政府将出钱买下空置房中的一部分,补贴给需要住房的低收入人群。“这样一来,既体现了郑州市政府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先安置,后拆迁’的思路,同时,对郑州市的商品房销售也有促进作用。”郑州市房管局局长王广国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