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闻     
我对欧纺织品出口成效明显自6月11日以来,中欧就纺织品问题达成谅解至今已两月有余。日前,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就谅解备忘录执行情况及对欧纺织品出口形势回答了记者提问。以下是问题纪要。据最新海关统计数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纺织品出口达615亿美元,其中6月、7月两月出口均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单月增幅分别达到27.8%和23.2%,较前5个月19.3%的增幅有明显上升。其中前六个月我对欧盟出口共计8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0%,6月份单月对欧出口达到21亿美元,同比增长85%,比前5个月的累计增幅提高了35个百分点,超过我纺织品出口总体增幅,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入世工作组报告》第242段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以及中美、中欧纺织品备忘录到期,世贸组织成员将不能再引用该报告第242段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自2009年1月1日起商务部将不再实行输美21个类别纺织品出口的配额管理和输欧双边监控8个类别纺织品出口的许可证管理,这意味着中国纺织品从此进入"无配额时代",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自由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  相似文献   

3.
何焱 《中国纺织》2005,(5):92-94
欧美达成默契贸易再起风潮 今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世界纺织品市场由此进入"自由贸易"时代.正如人们担心的那样,欧、美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向中国纺织品亮出黄牌.  相似文献   

4.
去年美欧对我多项纺织产品进行特保调查后,与我签定了纺织品自主设限协议。在美欧的带动下,今年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效仿。多个发展中国家对我纺织品采取反倾销、特保等贸易保护措施,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组织更向其政府提出要限制中国的纺织品进口,这应引起我们特别关注。以下总结了近一段时期内,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纺织品进行贸易保护的动向。  相似文献   

5.
梅新育 《中国纺织》2005,(12):114-116
随着中美两国就纺织品贸易签署备忘录,20多年来中国社会反响最大的贸易争端-美欧对华纺织品特保争端已经全部结束.  相似文献   

6.
本刊调查:企业呼唤有序贸易环境 2005年,6月1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上海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签署了备忘录.中欧双方同意,在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期间内,对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欧盟承诺的对十大敏感产品确定增长基数,并按照每年8%-12.5%的增幅确定中国对欧出口数量,这一做法实际是希望中国在用"自限"替代"他限"来控制出口数量.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2003年11月1 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生产的胸罩、袍服和针织布3种纺织品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个开头.仅仅7个月后的2004年6月,中国纺织产业就再次受到了来自美国的第二次攻击--针对中国产11个税号的袜子申请采取特别保障措施.美国袜类业界此次的"特保"申请同第一次的设限如出一辙,政治因素的趋势占据重要原因,而且此次美国针对中国袜子的"特保"更是违反了WTO的规则,在其提交的材料中,缺乏数据支持和说服力.对此,中国针织协会、中国棉纺织协会、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发表了<致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公开信>,严正立场,反对美国的这一行径.  相似文献   

8.
链接     
《中国纺织》2005,(6):32-33
杜钰洲:美欧设限是对自由贸易的践踏,18日美宜布对中国4类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美国对华纺织品设限,引起香港舆论强烈反响,中国纺织品又遭美设限,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再举黄牌  相似文献   

9.
《中国纺织》2005,(7):14-15
今年以来,中国与美、欧发生的贸易摩擦的本质,是美、欧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不愿意接受世界纺织品回归自由贸易的事实,抱着被配额体制扭曲的世界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既得利益不放的必然结果.于是,取消配额后,面对中国纺织工业明显的比较优势,迫不及待地抓住中国纺织品在取消配额初期的短期释放效应,出于政治目的,以强加于中国身上的、所谓的造成了对欧美相关行业秩序的威胁性扰乱的罪名,来滥用中国加入WTO时承诺的242段,达到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合理增长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美国、欧盟相继对我纺织品启动设限调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5月12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指出,美欧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仅凭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长情况作错误分析,强加于中国出口扰乱市场的责任,急于启动特保程序,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现将全文刊登如下:今年4月以来,美欧相继对我纺织品启动设限调查,其中:美已对我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设限调查,受理了业界对我7种纺织品提出的设限申请,并恢复受理对我12种纺织品以“市场扰乱威胁”为由的设限案件;欧盟则对我9种商品开始进行特别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孟杨 《中国纺织》2004,(10):14-15
古老又现代的纺织行业需要科技创新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朱幼棣 进入21世纪,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她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知识创新水平和科技人才资源的情况.科技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日趋密切,科技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社会各行各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正愈来愈烈.因此,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各个行业,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都设立了一些科技奖项.纺织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汽车内用纺织品"潜力股"何时变成"绩优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斌 《中国纺织》2004,(7):112-115
未来全球1/10市场在中国 来自国家统计局权威统计显示,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达到1000美元.不少经济专家认为这一数字预示着中国开始进入购置住房和汽车的消费时代.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的有关汽车市场的最新消息证实了这一观点.上海的汽车产量在2004年1至3月上升了24%,总数超过158,000辆,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正大力计划在近年内扩张,如上海大众就计划在未来5年内在中国投资额将超过过去20年的投资总额,总投资将达到30亿欧元.北京汽车产量在2004年1至3月超过128,000辆,而2003年同期为72,200辆.  相似文献   

14.
“做戏“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时下有人“说了不做,不做也说”。 有些官员不论是就职演说,还是述职报告,或者面对新闻记者,只要是公共场合,总要表白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或“XX人民的儿子”,自己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何“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何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如何竭力做到“两个务必”之类的话。成克杰一面大肆贪污受贿,一面却在电视上表白:我一想到广西还有那么多贫困人口时,就睡不着觉哇!胡建学在被抓时还在大会上做“廉政报告”。由此可想而知,有多  相似文献   

15.
火电厂二氧化硫控制的形势1、电力发展形势和二氧化硫排放控制状况2004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到4.4亿千瓦,比上年净增5000万千瓦, 增长12.6%,其中火电净增3500万千瓦,增长12.1%。预汁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高达7000万千瓦左右,在新增电源中火电装机约占80%,发电量预计增长20%以上。2005年,全年电煤需要将达11亿吨左右,比2004年增长约1亿吨。尽管如此,据有关专家分析, 200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依然紧张,但较2004年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6.
边缘性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缘性企业”是介于市场化与一体化运作之间的一种特殊企业。其实质是“内部人控制”的“外部化”,即以提高母体“内部人”的局部福利为目的,由母体在母体之外依法设立,其核心经营资源完全或部分地脱胎于母体,其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基本上配给母体“内部人”。这种企业的形成是渐进式改革、企业治理上的“内部人控制”、利益相关者的政策与业务支持等支持性因子和局部福利的负外部性、超“零界点”的改革打压、企业自身的非独立性等限制性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衍化动因主要有公共提供制度改革的缺陷、产权公有化的程度高、对母体的集团式控制和对剩余索取权的过分追求等。由于它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造成了明显的破坏,因而必须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7.
进行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是京效农民的企盼1998年之前,北京市郊的35千伏及以上中、高压电网是国家投资建设的。10千伏及以下低压电网是农村集体出资或农民集资建设和改造的,标准很低。低水平用电条件下,农村低压电网还勉强能维持京郊农民生活用电需求。随着北京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量急剧增加,就凸显了京郊农村电网陈旧、落后的窘境,靠农民集资方式进行小改小补,已不能满足京郊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后对电力的需求,有电用不上的问题由此产生,并成为普遍现象。如通州区于家务乡刘庄村有145户人家,网改前曾有30多户农民想装空调…  相似文献   

18.
19.
张静 《汽车观察》2010,(9):118-119
经过多年来探索,全国卡车大赛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已经摸索出一条双赢之道,卡赛找到了竞技的舞台——场地,而各个地方政府也通过全国卡赛发现了一个招商引资的"真金"舞台,最终形成了卡赛-企业-政府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苏州金龙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品牌战略。虽然汽车营销植入影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汽车投放到公益电影,海格客车还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汽车品牌之一。看过《生死时刻》的影迷一定不能忘记这样的镜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