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同时我国正争取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这要求放松外汇管制,实行人民币对外汇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而目前我国所实行的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制度,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不能适应迅  相似文献   

2.
<正> 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迈出了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一、按市场经济要求,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我国这次人民币汇制改革,放弃了长期实行的官方决定汇率的做法,既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符合国际汇率制度发展趋势的。 自1973年世界上实行浮动汇率制以后,各国可以对汇率制度自行作出安排。目前西方发  相似文献   

3.
钟朋荣 《计划与市场》1995,(3):16-17,20
1994年外汇改革以前,我国实行了多年的汇率双轨制。这种双轨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暴露了无法回避的矛盾。其弊端在1993年达到了极为严重的地步。主要表现是:(1)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脱节太大,而国有外贸企业的创汇收入必须30%按官方汇率上缴,极大地压抑了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2)过去实行的调剂汇率很不稳定,在一年间大起大落,助长了外汇投机,危害了企业正常经营,使企业难以核算成本;(3)由于相当部分的进口是使用官方汇率取得的外汇支付,造成了人为的进口饥渴。以上这些,是产生1993年底120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制定,近年来,进行了很多讨论,对人民币汇率的制定依据、定值高低、改革的方向和步骤、等等,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和主张。但要求改革则是一致的。实际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即在改革之中:汇率急速调低,从1984年初的$1=¥199。~5调至1985年初的$1=¥280。~(27),非贸易汇率与贸易内部结算价完全合扰了。1985年1月1日起便正式取消了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这样,人民币汇率改革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已部份获得了解决。问题是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及其调控贺晓波1994年1月1日,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标志着我国在汇率决定上告别了长达几十年的官方固定汇率,引入了市场...  相似文献   

6.
50年代初,台湾在官方外汇市场上,由官方决定汇率;在平行外汇市场上,由供需决定汇率。80年代初,大陆实行的人民币外汇牌价和外汇调剂市场汇价,两者有诸多相似之处。海峡两岸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选择汇率双轨制,均各有利弊。60年代初,台湾采取了简化汇率制度、“结汇证汇价间接浮动制”等措施,终于实现汇价双轨合一。当前大陆可借鉴台湾的经验,采取稳定市场汇价,缩小双轨汇价差幅,改额度留成为现汇留成,扩大市场汇价适用范围和比重等有效措施,使人民币逐步向单一汇率制过渡。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我国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是一个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除另有规定外,所有的外汇收入必须以官方公布的汇率卖给国家,称结汇。外汇收入单位得到的是人民币和外汇额度(即外汇的使用权证明,现在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有价证券),用额度在中央、地方、企业进行外汇分成。因此,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主要是外汇额度  相似文献   

8.
在1997年6月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东亚国家官方宣布的汇率制度都是比较稳定的,除了日本和菲律宾实行独立的浮动制度外,其他国家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或固定汇率制度。危机期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和有限浮动制度的危机发生国纷纷放弃原来的汇率制度,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危机后,除马来西亚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外,其他危机国,在扩大浮动范围的同时都复归了原来的汇率制度,而且,随着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除和危机国经济的复苏,各国货币的浮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实行不同程度的有管理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9.
1994年1月1日,我国实行了人民币汇率并轨。一年多米的实践证明,我国的汇率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成绩是很大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加以解决。本文阐述了人民币汇率并轨后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了一年多来人民币汇率爬升的原因,以及近期与中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率不宜升值——我国外资流入与人民币汇率孙鲁军杨宝修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对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仍实行结售汇制度,对资本项目仍实行一定的管理。人民币汇率形成和运行受到目前外汇体制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程度的影响,主要受到以下两个...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概况的分析1994年1月1日,我国成功地实行了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和币值稳定,这是外汇体制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特别  相似文献   

12.
我国涉外企业应对汇率风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会日渐增加。这意味着我国涉外企业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本文在分析三种汇率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涉外企业应对汇率交易风险的基本策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体系;从汇率风险具体管理措施来看,要将事前预防与事后规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慧刚 《商业研究》2005,(20):56-59
汇率制度是联系国内经济和国外经济的“纽带”,西方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众说纷纭。各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两极汇率制度”在我国不可行;实行弹性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汇率目标区制度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汇率改革后外贸企业如何回避风险孟冬梅随着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终于结束了官方汇率与市场调剂汇率并存的局面,开始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这带给中国外贸企业的既有喜悦又有隐忧。喜的是取消了无偿上缴给国家的20%外汇,企业外汇收入增加;实...  相似文献   

15.
汇率在外汇市场上受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不断波动.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波动的幅度不尽相同.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波动甚小,基本属固定汇率制度.在纸币流通制度下,国家(或国际机构)对汇率波动所采取的措施不同,从而决定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汇率制度.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有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我国人民币汇价也属于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指出了研究汇率目标区的意义,然后叙述了目标区概念的提出及发展。在克鲁格曼提出了系统的汇率目标区理论之后,人们进行了大量经验检验以验证其正确性。随后,人们主要在三个方面修改其假设,试图完善汇率目标区理论。假设央行在区间内干预的粘性价格研究在解释实行汇率目标区国家的汇率变动方面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但是这种方法仍与经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实行汇率目标区制度的两个关键在于确定中心汇率和波动区间。我国学者对于汇率目标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董丹 《商场现代化》2005,(35):332-333
一、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概况的分析 1 994年1月1日,我国成功地实行了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对人民币汇率实行有管理的浮动.国际收支状况大为改善,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和币值稳定,这是外汇体制改革成功的主要标志.特别是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更加令世人目.  相似文献   

18.
黄侃 《商场现代化》2006,(25):368-369
2005年7月21日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使得近期我国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汇率改革实行半年多来,金融管理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汇率改革进程,健全和完善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增强和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本文从此次汇率改革的内容和进程出发,探讨了此次汇率改革的动因和利弊,并分析了汇率改革半年以来的成效,希望能够对此次汇率改革的情况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汇率机制与中国的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构成了货币市场的主流心理,并直接导致了三个基本事实:一是金融机构外币存款连续6个月下降,二是金融机构外币贷款持续攀升,三是央行外汇储备达到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理论与政策界关于汇率和汇率机制的讨论却进入了一个似是而非的“新境界”。首先是反“泛政治化”背后的“泛政治化”,把人民币汇率与中日、中美关系结合起来,似乎要极力证明中国的汇率体制没有给其他主要贸易伙伴造成威胁;其次是官方解释上的左支右绌,明确宣  相似文献   

20.
对人民币升值的“非主流反思” 主持人:我们先回顾一下历史。1994年前,中国实行的汇率制度是: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彼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8.72元兑1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