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研究运用MIDAS-NX软件对双线隧道在不同净距条件下的施工变形进行数值模拟,探讨隧道净距对地表变形及地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隧道净距对地表沉降槽的深度、宽度和分布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隧道净距的增大,地表沉降槽逐渐变宽、变浅。当隧道净距小于2D时,地表沉降槽呈正态分布,最大沉降值位于双线隧道的中间位置;而当隧道净距大于2D时,地表沉降槽呈“W”状,最大沉降值出现在先行线的地表中间位置。实际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地表最大沉降值满足地表位移控制标准,必须保证双线隧道有足够的间距。  相似文献   

2.
高云龙 《价值工程》2022,(35):80-82
高原铁路隧道所处生态环境脆弱,洞口浅埋段地质条件差,依托某高原铁路隧道,对洞口浅埋段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在洞口实施预加固桩、地表预加固以控制洞口坡面位移,并加固洞身,实现安全进洞,采用有效的超前支护措施、地表及洞身同步监控量测保障洞身开挖及支护施工安全,根据浅埋段的地质实际情况,采用微台阶法进行开挖,针对地质较差段落,实施掌子面超前预加固,及时施作仰拱、二衬,保障施工安全距离,实现洞口浅埋段的安全、快速施工,形成成套施工技术,颇具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结合云桂铁路新村隧道工程实际情况浅述大断面隧道洞口浅埋湿陷性黄土段施工。隧道进口段最浅埋深6m,施工采用地表旋喷桩加固、超前大管棚、CRD法施工、短进尺、勤量测、强支护、紧封闭等具体措施,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人员安全,同时提高掘进速度。  相似文献   

4.
董彦明 《价值工程》2010,29(15):77-77
结合工程实际,根据隧道洞口围岩特点,介绍了隧道洞口施工原则和地表预加固技术及适用范围,并对隧道洞口地表预加固技术的应用和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董彦明 《价值工程》2010,29(21):131-131
基于隧道洞口围岩特点,对隧道洞口施工原则和地表预加固技术及适用范围进行介绍,隧道洞口地表预加固技术在某公路大坝隧道中的应用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岩门口隧道右线YK4+191~YK4+228段处于浅埋、偏压地段,平均覆盖层只有2m,左侧拱顶局部覆盖层仅有40cm,拱腰局部已无覆盖层,且地表覆土松散,通过对浅埋段回填土方及地表注浆加固土体,结合隧道大管棚超前支护实现了快速、安全施工通过的目的,本文主要介绍地表注浆的原理及注浆方法、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措施及注浆前后的监测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渝利铁路寨子岭隧道工程实践,介绍客运专线隧道在采用地表加固与洞内控制爆破施工相结合顺利通过冲沟浅埋段的做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蔓耗至金平高速公路草果山隧道出口洞口段穿越梯田区,为保证隧道进洞安全,控制洞口边仰坡滑移、坍塌风险,采用盖挖法进洞施工的方式.本文主要介绍了盖挖法与地表注浆预加固法、明挖法的比选,以及盖挖法的设计方案.根据现场实践表明,梯田区隧道进洞施工采用盖挖法能有效降低隧道进洞风险,保证施工安全,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勇  周洋  谌蛟 《价值工程》2023,(33):112-114
本文结合某高速山岭公路隧道在小净距条件下,穿越偏压地形、断层破碎带影响区出现的大变形、衬砌与仰拱开裂、地表边坡滑动综合性问题,全面分析成因;结合项目特点,针对性制定地表裂缝封闭并监测,洞内临时支护,先行加固已施工段落,后续变形监测同步的处治措施。总结了:(1)重视地质;(2)平行双洞掌子面空间错开;(3)分步进洞;(4)改进工法;(5)科学组织;(6)注浆处治,六条规律。相关结论可供类似高速公路隧道、铁路双线隧道等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冕 《价值工程》2024,(14):145-148
本文以沈阳某地铁暗挖出入口通道下穿市政道路及重要市政管线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 NX对出入口暗挖通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并对其引起的地表沉降、管线沉降进行数值分析;同时探究深孔注浆加固对地表沉降及管线沉降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同类项目施工、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文中通过对模拟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当对通道上方土体进行深孔注浆加固后,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均出现大幅减少,最大沉降值降低幅度超过70%。同时,通道上方土体在进行深孔注浆加固后土体刚度增加,使上方管线的挠度变形大幅减小,从而有效地降低市政路面开裂及管线渗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大断面湿陷性黄土隧道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工艺、施工中的防尘、降尘措施、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并提出了黄土隧道施工地表裂缝施工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6,(19):160-162
本文介绍了浅埋暗挖隧道采用超前全断面帷幕注浆止水施工技术减少地层失水对地表植物、建筑物以及管线的影响,并加快隧道施工进度的成功经验,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丙兴 《企业技术开发》2012,(Z2):132-134,136
文章通过对归屯隧道小净距段施工的开挖方法、监控量测等工序的介绍,对双线小净距隧道的施工技术控制重点做了初步探讨,为类似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胶州湾湾口海底隧道青岛端接线工程隧道下穿33层高层建筑物,拱顶距高层建筑基坑底仅有4.3米,施工难度相当大,施工方法处理的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工期及施工安全,本文结合道ZK1+180-ZK1+580过高层段的处理方案,介绍了过高层段的处理方法,即高层基坑加固,中隔壁法开挖,可注浆端头锚固式锚杆支护.隧道施工过程中没有产生不良影响,顺利通过此段.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隧道洞口围岩的特点,对隧道洞口施工原则和地表预加固技术及适应范围进行介绍,并举例说明该技术在某水利大坝隧道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隧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洞口表层的加固施工中,袖阀管分段注浆的施工原理,设计参数及工艺流程,探讨为了保证质量所需要考虑的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施工效果的检验要求.文章阐明袖阀管注浆法对于隧道洞口地表具备良好的加固作用,其增强了隧道洞身范围围岩的自稳能力,减小了开挖过程中围岩发生垮塌的危险,成功地解...  相似文献   

17.
李健华 《价值工程》2022,(12):65-67
浅埋地铁隧道复杂地层下穿施工难度大,失稳和地陷事故屡有发生。以贵阳某区间隧道为例,采用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手段,对该浅埋隧道复合地层段的施工应力、位移、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据此提出降低风险的针对性超前加固方案。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在洞口位置最影响显著,其它断面的沉降随着掌子面推进而逐渐减小;针对红黏土特殊地质,采用钢插板辅助注浆加固,可有效防止浆土混合体从缝隙流失,注浆效果改善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8,(7):128-130
小净距隧道通常是指并行双洞隧道间夹岩石厚度较小,一般小于1.5倍隧道开挖断面宽度的一种特殊隧道结构型式。本文针对成渝客专新中梁山隧道小净距隧道的特点,从施工角度探讨小净距隧道的超前支护、洞身开挖、中间岩柱加固、锚喷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浩 《大众标准化》2022,(10):79-81
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此种情况下,建筑工程项目取得显著成就。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不少地区都开始重视对高速公路隧道洞口的施工。而隧道洞口中浅埋段区域的地质条件相对较差,若未重视该路段的施工工艺,可能会引发塌陷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基于此,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段工程项目为主,首先介绍工程项目及工艺流程。其次分析浅埋段施工测量的工艺。再次分析浅埋段施工加固工艺。最后分析浅埋段施工开挖工艺。  相似文献   

20.
李润轩 《价值工程》2023,(17):81-84
在远期规划线下穿既有线的案例逐渐增多的背景下,既有线变形控制措施成为当下研究热点。本文提出一种素混凝土桩加固体系,以成都地铁5号线上下交叠隧道为工程实例,通过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比分析地铁隧道在采取素混凝土桩加固体系前后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特征。结合现场数据,明确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沉降的影响规律,验证了数值建模方法的可靠性。研究表明:素混凝土桩辅以袖阀管注浆的组合加固后上覆既有结构的变形从沉降普遍变为隆起,且隆起值符合控制标准;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峰值及地表沉降在加固后分别减小100%(隆起减小67.22%)、74.07%、80.48%,加固效果显著。现场数据表明,地表沉降和既有隧道拱顶沉降在下穿过程中急剧增大,采用素桩加固体系后明显减小,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两者吻合程度较好,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的误差分别为21.4%和33.9%。本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